“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教务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工科”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下,国内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革新力度不够。基于此,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教务管理提升策略研究。通过多渠道提高教务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务管理的创新能力,同时不断完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并全方位促进教学管理智能化,实现校园教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工科;校园;教务管理;提升策略
伴随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校园管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香港著名学者郑燕祥先生曾坦言:“由于社会管理科学的进步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成功引进,国内民众开始认为,如果想要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最终质量,就必须将立足点从课堂教室转向管理层面,着力于改善和优化学校教务系统的相关管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发展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挑战。这要求培养以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学科交融能力强以及跨界整合能力较好为代表的新工科人才。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部分,校园教务管理具备综合性、服务性、创新性、交流性等特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良与发展规划的总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职责分工明显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目标。总纲要从制度体系方面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系列改良要求。最近几十年,对于高校教务管理改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良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高校教务管理的研究,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效率。
一、多渠道提高教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管理效益需要以追求管理上的高效率为阶段性目标,管理的高效益则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的助推力。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中转机制,提升教务管理的效率也成为高校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教务管理的课题研究中,“办学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效率”等字眼也在不断涌现,换句话说原本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效益概念,开始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工作中被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经济效益原理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使用,对于高校有效提高校内资源配置,提高其利用率,促进高校教务管理改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提高髙校教务管理效率始终是当代国内高校追求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最大目标。目前,伴随高校招生数量、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动以及多样化的现实发展需求,造成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困难程度与日俱增,学校各级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如何有效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效率也被推上议案。
教务工作者作为执行教务管理工作的直接者,集教学工作与行政管理服务于一身,发展为教学信息交流的最佳桥梁。教务工作者专业素养的优良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质量与管理效率,从而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和未来前景。一支拥有高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教务工作者队伍是教务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运转的保证。高校教务工作者要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指的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在思想政治觉悟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具体表现在教务管理工作者对党和国家发布执行的方针路线内容的主动学习,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选择和方向,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思想作风与廉政作风。个人道德修养具体表现在教务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乐于服务、育人求知方面。
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平和的态度,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尊重与之交往的全部师生,关心爱护学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具体指的是其专业知识能力以及除它之外的其它综合文化素质水平。专业知识能力具体是指教务管理工作者在从事有关教务管理工作时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如学籍信息管理、教务管理、行政管理等。除了具备有关的专业知识外,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高等教育、基本心理学、工商管理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心理和身体素质作为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拥有的专业素养。高校教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繁重復杂,开展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务管理的有关工作人员时常加班加点才可以完成有关教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者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才可以胜任此项工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其所接触的师生性格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其必须保持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态去对待前来办事的所有师生,努力做到遇事冷静、淡定,给人以信任感和安全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教务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有助于教务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自我满足定和认同,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加强教务管理创新能力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要求也在随之改变。学校如果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着手进行改良,而教务管理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面对科技进步的时代发展趋势,高等院校的教务行政管理工作一定意义上来讲更加需要创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新媒体并行的时代,这对于教务行政管理而言不单单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更面临一个极端挑战。教务行政管理工作在每一方面的执行均需要信息化的加持,在学校资料的搜集、备份、整理上、学生成绩考核等的保存上都需要信息化的应用,从而教务行政管理工作也就势必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系统来完成有关工作。比如,在传达上级领导派发的任务时,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或学院的QQ群、微信群、贴吧等网络工具进行传达,能够更加快捷、高效的完成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建立可以让学校政务更加快速、高效的了解学生提出的建议,从而进行一些比较好的改良措施;教务管理也可以最大化地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去掌握校外的资源信息,从而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对学校制度进行良好创新。 三、不断完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想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地的规章制度,因为高校管理教务工作中存在着多重程序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在制定有关制度措施、展开各项工作的时候需要事先和相关行政单位协调好,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内容,严格细化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具有条理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各项工作的时候,需要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现象。除此之外,教务管理系统内部也需要加强沟通联系,提高其管理能力的统筹性。教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繁多,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展开各项工作的时候,很难严格区分出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项规章制度要都必须指令清晰,细化系统内各个单位的职责,在实施各项教务行政管理工作时,事前需要做好内部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多头领导指挥的现象,提高教务行政管理的效率。
四、全方位加强学校教学智能化管理
要提高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就需要着重强化其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专门配备适应教育教学所需的各大信息平台,比如教务行政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专门化、智能化水平。其次,是对信息资源进行专门性开发,比如基于教务行政管理系统的移动教务的研发,能够让教师借助手机完成课程查询、教学设置、课程安排、实习管理、成绩评分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选课、查询、报名、上传等教学要求。第三,是智能化解读教学有关数据,教学管理的各项信息数据,是评判教学质量、安排教学进度的重要根据,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教学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整理,能够为学校制定适应教学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提供依据。
五、结语
文章对“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教务管理提升策略进行分析,依托“新工科”的时代发展需求,根据校园教务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其管理进行提高优化,实现文章研究。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教务管理的提升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从而有效实现校园教务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傅亞莉.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提升策略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9(01):90-91.
[2] 宁宏新.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8(03):96-97.
[3] 周赟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198(42):218-219.
[4] 付晓.“新工科”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97-102.
[5] 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29(06):6-10.
作者简介:陈冬晓(1983- ),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1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