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其综合素质、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这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具有强烈的直接联系性,通过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改革,将会高效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将主要围绕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创新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动力,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与教育领域的关注,从高校的教育角度出发,更应当努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更好的步入社会实现创新能力的发挥,促进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推动发展,高校思政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塑造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思想、心理特征,促进能力的有效转化与提升。接下来将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简要介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种有效策略。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充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思想指导,更好地增强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成效不仅体现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更要体现于将思政教学的目标与社会发展实际形势相结合,保持其预期目标与既定目标的同步性,充分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展开,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突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之间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作为教学改革动力,不断优化高校思政教学的形式,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更新思政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总体来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内在精神品质,将能够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形式以及内在动力,将会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陈旧,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
  由于高校思政的教学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众多,知识体系相对更为复杂,因此,如果要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政理论体系的有效构建,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学教师通常将重视对思政教学的理论研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容梳理与讲解、传授等方面。但是在思政教学的实践应用与理论的结合方面并不到位,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进行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出现脱节现象,降低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等内在素质的培养,无法贴近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制约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应用,教学氛围不佳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等现象,高校思政教师仅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解,多采用的是面授方式,常见的是填鸭式教学,基于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先进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不足,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并不理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刺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长此以往,使在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认可度与关注度逐渐降低,甚至产生一定的厌学等负面消极情绪,并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无法有效促进创新创業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制度不完善,教师潜力发掘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高校思政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将思政教学视为仅仅是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了解不深,使思政教学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出其真正培养人才的作用,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发展压力的限制,一部分教师会在担任思政教学任务的同时,从事一定的思政科研工作,由于教师自身精力的限制,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教学方式研究与创新存在较大的制约性。另外,由于高校思政教学对于教学制度的建设并不完善,并未完全有效激发出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潜力,使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存在学生以获取学分为目的,参与思政课的学习,在校大学生受到实用主义与功利心的影响,制约了其内在品质、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限制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
  三、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
  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校思政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改革发展关系到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运用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契机,与时俱进,能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更新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注重思政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的结合,注重对学生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等内容进行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能使其充分运用良好的道德修养,有效的创新能力,作用于社会发展。
  例如,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课堂,高校思政教师在做好思政教学内容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充分学习、把握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加强对学生创业等相关信息、知识的教学。立足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高校思政教师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构建思政教学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将与其相关的理论内涵与当代社会形势发展过程中的最新热点、新闻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评述,使思政教学课程的内容能够贴近大学生的内心,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喜欢思政课程,乐意积极运用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提升自己内在修养的同时,能够实现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更好地作用于学习、生活的发展过程。另外,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将与思政课程相关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律等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比较,使高校思政课教育课程,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表现,更使其能够丰富成为社会科学类课程和人文素质培养类课程,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能力,塑造品格的完整性。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充分研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围绕目标要求,合理安排思政教学内容,突出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与教学目标的同步性。   (二)勇于创新,多样化探索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
  要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之间的相互积极作用,需要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堂这一主要教学阵地,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探索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做好高校思政教学知识的传授者,更要身体力行,发挥自身创新精神,构建不断创新的校园学习氛围,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大学生由等、靠、要等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创造者与创新的实践者。
  例如,可以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除了运用讲授式教学法之外,能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引入案例教学法、研讨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先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学习活力,可以围绕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新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述,通过有力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回应,注重学生批判精神的養成,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播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媒体视频,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理论学习与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融合,帮助学生能够合理辨别社会发展中的思维倾向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另外,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创新创业类竞赛,或者在校园内组织、发起以思政教学为主要阵地和主渠道,建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的比赛,租积极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发挥好创新、引领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通过比赛,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作用于指导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思想、能力、品格、心理等全方面的素质提升,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渠道,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走出校园,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访谈、交流等多样化的形式,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在校大学生加深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优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思政教学的内容能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整体能力素质,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渠道的拓展。
  (三)完善制度,优化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考核制度
  由于高校思政课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大高校应充分注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的效果,立足校园教师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测评制度,明确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加强对思政教师的选聘制度管理,充分重视思政课程教师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建立相应的评估与激励制度,实现教学课程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针对高校思政教师而言,高校可以完善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在对教师基本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课时等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思政教研室、优秀模块教学团队等,并加强对思政教研室、优秀模块教学团队的培养与选拔,充分利用基层教学组织,激发思政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挖掘基层组织的教学与组织活力,实现创新式教学,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转化,将其进行积分量化进行考评。另外,高校可以加强教育经验的交流机制,进一步促进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合理调整思政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称评定以及选拔晋升等各方面的比重,明确教师因承担的思政教学课时要求以及教学效果要求。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激励体系建设,尤其针对新入职教师与青年教师,可以实行传帮带的机制,充分开展岗前与在岗过程中的培训,有效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定期在学校开展荣誉证书的评定,并设置物质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风尚,明确各个教师的职责要求,形成选拔、培训、任用、激励以及反馈、调整等闭环式的管理系统,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
  四、结语
  社会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学高等教育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追求创新,注重能力的创业教育进行转变,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各大高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精神的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高校思政教学教师认真做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采取有效的创新实践策略,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的完善教学制度,优化教师的教学考核制度,全方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敏,李睿波.面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2):142.
  [2] 彭井花,刘大茂.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74(02):61-66.
  [3] 崔旸.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01(01):127-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7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