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豆是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豆类植物,深受大众的喜爱,因为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以至于国内都在大面积种植大豆。本文对大豆灰斑病的表现以及危害和大豆灰斑病发生因素分析进行分析,通过改善大豆的栽培模式、化学防治等方面做以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豆类植物;环境因素;农业防治
  一、大豆灰斑病的表现以及危害
  在大豆的生長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是大豆灰斑病,往往能对其生长起到关键性的干预,促使大豆难以存活或者出现大面积的感染状况。通过对大豆成长期间患病的原因做以研究,可以总结出根本性的原因是大豆受到大豆尾孢菌的干扰,此种病菌生命力较为顽强,是一种真菌菌种,当其进入到繁殖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比较庞大的繁殖规模,并在今后生长过程中,寄生在大豆的植株之上,促使患上灰斑病。在针对此病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豆上所患的尾孢菌共有二十多种,对大豆的培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致使整体的种植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灰斑病通常会生长在大豆的叶面之上,受到感染之后,就会在叶面上方出现斑点,并开始向四周扩散,促使整体叶面上方受感染状况不断严重,并向大豆其余种植区域扩散。大豆株苗身上带有的斑点通常情况下呈现灰褐色,因此得名灰斑病。大豆灰斑病的病菌会不断侵蚀种子,导致在大豆的发芽期间,会在叶面上出现大面积的病斑,此类病菌能够随着外部天气的变化,由于空气水分的降低,相对应的扩散状态就会不断严重,大豆植株就会因此大片死亡。
  二、大豆灰斑病发生因素分析
  (一)栽培因素
  在目前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新型的培育方式,针对其发病原因做以分析,培育因素通常是促使后期大豆斑病存活的主要原因,所以农户在种植期间,应当细化种植细节,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选用合理地培育因素,以便于提升种植的效果。部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过于追求高产量,以至于会疏忽管理,造成在大豆成长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容易患病因素,并在后期寻求大量的种植面积和密度,就会促使在此类成长环境的影响之下,在较差的通风环境中,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受病概率,致使其能够在大面积的培育状态中,出现流行患病状况,导致农户的整体大豆产量受到影响,并出现严重的病害。
  (二)环境因素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环境的原因能够促使大豆灰斑病大面积的爆发,因为其病原体是大豆尾孢菌,是一类真菌,最适宜的温度通常情况下位于21~26℃。在我国北方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在夏秋天开展大面积的种植,从而就会促使大豆尾孢菌出现大面积繁殖和生长,一旦农户没有增加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就会造成大豆植株由于在湿润、温度适宜的状态下,细菌出现大规模繁殖的状况,造成农户后期的收获量降低。
  (三)品种因素
  经过有关科学人员的研究,大豆灰斑病的出现会与大豆种植品种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因为其最关键的病原体是大豆尾孢菌,在科学人员的研究中,将野生大豆和科学培育的大豆一同种植在同一种环境下,经过后期的管理,根据种植状况可以分析出,感染的大豆植株大部分都是野生大豆植株,总体抗病效果较低。人工培育的品种虽然也会患病,但是总体染病效果没有野生大豆明显,这是因为在人工培育的大豆品种中,内涵大量的抗病能力,所以在后期的养殖期间,就会促使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户可以根据上述方式,合理分析所要种植的大豆品种,以便于能够在今后的培育环节中,提升总体质量,保证种植区域内部的大豆产量得到保障。
  三、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方法
  (一)改善大豆的栽培模式
  在农户种植大豆期间,其总体培育模式质量能够决定大豆灰斑病的扩散状况,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采用科学的大豆培育模式,根据实际状况调节种植区域范围内的大豆生长情况。农户在大面积培育大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大豆种植密度的重视程度,因为大豆为胞菌,会因为大豆种植密度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增加染病规模。以至于农户需要把控上述几类环境条件,以便于适当调节种植密度,减少病菌扩散范围。如果农户在培育期间无法调控大豆外部环境的总体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利用调整大豆之间的种植密度方式,保证大豆生长期间具有较为科学的间距保证。不仅有利于控制病菌扩散范围,同时也能确保整体种植区域内的通风效果。由于种植密度过大的原因,就会促使大豆种植期间土壤湿度保持在干燥的状况下,以至于大豆尾孢菌的扩散可以得到合理抑制。
  (二)化学防治
  灰斑病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灰斑病病菌所引起的,其爆发季节经常出现在夏季,因为此时的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致使大豆幼苗开始大面积患病。在针对大豆灰斑病的治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农户所采用的方式是加强对大豆和种植区域的筛选工作,有效清理土地和幼苗内部存在的患病株苗。在后期种植管理期间,农户可以采用敌克松可粉剂开展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患病状况,也可以采用多敏玲,以大面积喷施的方式从而控制灰斑病。例如,农户可以在大豆灰斑病流行期间,在大豆植株患病早期喷施农药,并在花荚期喷施一次农药。根据大豆生长状况,除了上述两项农药,也可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农田里开展大面积喷施,农户需要把控施药的重要时间,以大豆生长的出荚期以及盛荚期为主。
  (三)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新型的大豆种类,能够从本质上防控大豆尾孢菌的干扰。农户需要根据市场的销售状况,合理选用大豆品种,以便于提升后期的总体产量和质量。因为现阶段国内生物技术的进步,促使人工培育大豆品种的整体抗病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农户仅需要通过购买高品质的人工培育品种,就能在后期种植期间提升整体抗病效果,以实现大面积的种植,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大豆灰斑病的扩散。
  (四)农业防治
  农户应当选用未感染区域作为培育大豆的土壤环境,在播撒种子前期采用农药消毒或者药剂拌种的方式,强化种子的抗病能力。在后期种植期间,选用轮作的方式防止重迎茬。如果农户有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以针对农田开展两年以上的轮作活动,降低灰斑病对大豆的影响,如果此措施针对个别农户较有难度,就可以利用在秋季过后重新翻耕读田的方式,降低越冬的细菌数量。大豆田间患病时期需要农户及时铲除病苗,并有效控制传染中心点,有利于在后期种植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大豆植株的科学化培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户需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合理控制种植区域内部的培育密度,采用新型的大豆幼苗和种子,以强化总体抗病能力,只有采用科学化的田间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后期的经济收益和大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金娜.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200.
  [2]刘敏达,聂文艳.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1):27.
  作者简介:徐军生(1968-12)男,本科,籍贯:吉林省公主岭市,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东北农作物种植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45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