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线上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工作路径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成为了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高校应该直面问题,分析原因,不断创新工作路径,使思政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线上教学;工作路径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高校学校无法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线上思政课和线上的思想政治活动(线上班会、线上主题团课等)成为了特殊时期教书育人的新的重要阵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高校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立德树人的功能,成为了各高校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共同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疫情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对大庆职业学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等3所高职院校的3550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征求了各高校思政课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意见,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
  疫情期间,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常规的大型思想政治工作(例如,志愿服务、大型主题团课等)难以开展。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出现单一化,以线上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的情况。线上教学无论教师备课多认真,课程设计多么精妙绝伦,由于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做支撑,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在线上教学刚刚进行的时候,学生往往对线上教学这种从未经历的新颖教学方式感到好奇,打卡、讨论、线上做作业都比较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渐渐对这种形式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各种应付手段纷纷上马,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上线各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防老师妙招”。
  (二)线上思想政治活动参与度有限
  疫情条件下,除了思想政治课线上教学外,各高校结合校情组织开展各种线上思想政治活动,如“云合唱”、“线上校园朗诵大赛”等。但是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参加人数少、参与程度低的问题。根据观察,以100人规模的活动为例,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仅占20-30%学,绝大部分学生只是“默默围观”。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提示和调动下,复制粘贴几句不痛不痒的感想,活动效果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相比学校组织的线下活动,线上思想政治活动潜移默化地作用发挥的十分有限。
  (三)心理调适、政治引导工作存在障碍
  据调研发现,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下,学生心理稳定程度是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直接因素。疫情爆发初期,由于我们对病毒的研究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具体,加之武汉封城等诸多因素,导致社会产生普遍性的恐慌,其中包括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分析显示:①“你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吗?”题目, 59.31%的学生担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②“你担心今后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形势吗?”题目,58.77%被调查的学生表达了对未来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担忧。
  由此可见,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政治引导极其有必要。但众所周知,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活动,心理老师和学生往往需要面对面沟通,有时还会需要沙盘、按摩椅等辅助设备;政治引导一般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等与学生面对面的谈心。现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疏导、政治引导都必须转到线上进行,不加以创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疫情条件下,“破窗效应”的放大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席卷世界各国,这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积极投身抗“疫”一线的奋斗事迹,也出现了与整体社会舆论、与民心所向背道而驰的言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些问卷调查的数据:
  ①“疫情期间,学校团委和社团群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動,让我们与全国人民一同抗击疫情”题目,97.37%的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参与学校团委和社团的抗疫活动;②“疫情期间,学校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及班主任,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使我能够安心在家学习。”题目,98.39%的被调查对象接受到了学校的关心和帮助;③“疫情期间,学校为我们及时、有效的提供权威的抗疫知识和宣传材料,通过公众号、QQ、微信群即时发布本校疫情通报,让我们了解怎样应对疫情。”题目,96.1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防疫信息发布及时有效;④“疫情期间,我遵守社区和学校的防疫要求,居家抗疫,定期外出购买生活用品。”题目,98.36%的被调查对象能够遵纪守法,按照社区和学校的防疫要求居家抗疫,定期外出购买生活用品;⑤“我参加学校的思政课线上学习,并至少听取了1次新冠疫情专题授课”题目,三所院校均开展了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95.5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线上思政课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有所收获。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同学在疫情期间政治立场坚定,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抗击疫情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政治立场模糊,对学校举措有抵触情绪。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为主的情况下,极少部分学生会在班级或课程群里发布消极言论,往往会放大这种“破窗效应”。
  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因素
  新冠疫情发生期间,在校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介于18-23岁之间,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此阶段的学生处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阶段,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不安定时期。他们渴望成功,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自己能取得学业的成功、找到良好的工作和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当新冠疫情突然来临之时,他们的美好寄予被瞬间打破,情感振动幅度较大,难以承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因此,在情感上容易产生焦虑、紧张、苦闷、沮丧,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在这样的心理波动下,他们容易对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焦虑,也容易对未来的国内经济和国际形势产生担忧。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团活动能否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产生疑虑。因此,基于年龄和性别的心理因素成为了新冠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 学校因素
  新冠疫情期间,各高校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被调查学生一致认可。但是,少数群体和个体对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学生群团活动、管理工作和思政教学(包括教学思政)等项工作认可度不高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有四点:一是个别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参加学生活动、社团活动、服从管理,是获得评优表彰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加强对学生行为约束和规范,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差,仍然存在少数群体和个别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学生活动不以为然的现象。二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偏见是影响他们专业水准发挥的重要原因,简单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课程教学,认为只有讲好思政课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部分思政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没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对政治导向把握问题上有所顾虑。
  (三)文化因素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高职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定正确,但个别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信仰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强化。疫情期间在校高职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为明显。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有关疫情的信息爆炸式发布,存在着信息质量和舆论导向的参差不齐的问题。
  (四)社会因素
  社会和家庭是每个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对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遇到新冠疫情这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疫情反响、家长、亲属及周边熟人的言论和行为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有着深刻影响,如果反向言论行为包围了他们,必然动摇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因此,社会因素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用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能源不断、营养全面的优良沃土。
  三、新冠疫情下高职院校学生线上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的建议
  (一)创新思政课形式,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思政课
  尽管思政课在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思政课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发挥着思想政治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不断创新形式,采用各种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比如每次课让学生轮流准备讲疫情故事、进行疫情播报、介绍国际动态,并将这些与课程所有学习的理论知识关联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增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实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关注点、困惑点,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觉乐意的去学习知识。
  (二)创新线上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线上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种,要多组织小范围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如班会、小型主题团课等。组织大型活动时,也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设置奖项等。
  (三)严防“破窗效应”,关注少数群体与个体
  少数群体和个体对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学生群团活动、管理工作、科普宣传和思政教学(包括教学思政)等项工作认可度不高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关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多多关注QQ群,微信群,高度重视、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发现问题积极电话沟通,克服不能面对面的困难,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四)以家风文化为载体,内化思政教育于心
  家庭和社会教育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家风家训实际上就是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进入学校教育以后,学生在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的共同熏陶下成长。大学生生活在同一校园,有着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是另外一个空间上的“家”,学校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其次,好家风家训是一种社会文明的符号,好的家风家训影响激励家族成员健康成长,甚至成为社会精英。同样,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通过校训、校史、校歌等文化符号表达出来,通过具有自身气质特色的校园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犹如阳光和空气滋润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好家風家训是一种社会文明的符号,好的家风家训影响激励家族成员健康成长,甚至成为社会精英。同样,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通过校训、校史、校歌等文化符号表达出来,通过具有自身气质特色的校园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犹如阳光和空气滋润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立静.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人文天下,2020(08):108-110.
  [2] 赵启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6(21):126-12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项目题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于海欣(1994- ),吉林公主岭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标准化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64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