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讨论式教学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索广芹

  【摘 要】现行SEFC教材中把讨论纳入了课堂教学。处理好这一环节无疑会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不少教师对讨论这一环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采取的做法要么让学生课后自学,要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因此,研究讨论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中 英语 讨论 教学
  
  一、运用讨论式的可行性与理论依据
  SEFC教材内容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感,课文题材大都为学生所熟悉,而且该教材的结构特点是以功能意念项目为主线贯穿于每个单元的每一课中。这些都为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之一的讨论活动,也就有了更大的运用空间,因此讨论式教学比较适合SEFC的教学。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习者对语言的内化,即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语言的用法不等于语言的运用。语言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输入学生大脑,再通过学生的反复操练和强化记忆,最终形成运用语言的自动化习惯,从而为语言的输出创造条件。在语言输出阶段,设计适当的讨论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编码能力,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二、讨论式教学在高中教材几种课型中的应用
  SEFC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对话、阅读、语法、听力和写作若干部分组成,目的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言能力。在各课型中设计一些适当的讨论活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谈谈讨论式教学在听、读、写三种课型中的运用。
  1.讨论用于听力教学中。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在各课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外,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材料。可以先设计一个讨论活动:把全班分成两组,让两组学生各自讨论买衣服节省钱的最佳方式及其理由,然后让各组派代表用英语发表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讨论活动过后,再按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听力材料难了。笔者曾在两个同水平的教学班做了一个比较,一个班听前安排了讨论,另一个班没有安排。结果,听前进行讨论的班的听力效果明显好于另一班。
  2.讨论用于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获得书面信息的过程。讨论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活动可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阅读前的讨论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带着目的去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讨论The damage to the earth/the water /the air ;The cause of the damages这些议题,从而让学生熟悉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阅读后的讨论,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进行交流。二是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内涵,评价文章特色,对比文化的差异等。这个阶段的讨论层次较高,对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3.讨论用于写的教学中。写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这里主要指高中英语的书面表达。讨论用于写的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写前的口头表达,即口头作文。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写与说具有相似的心理语言过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达的思想和信息,再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信息编码,产生有意义的句子和语段。从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通过讨论,学生对这篇短文打了腹稿,写起来也就不觉得困难了。
  三、运用讨论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教师设计每一次讨论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设计讨论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让学生讨论起来有话说,乐于说。讨论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根据话题展开的深度,运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还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组织学生主持讨论会或辩论会。这样形式多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2.逐层推进,全面提高。讨论式教学要考虑学生听、说、写的实际能力。一般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时,要对学生的听、说水平做调查摸底,以便使所设计的讨论活动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应。讨论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来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事情,避免设计只有少数学生才有能力参与的讨论题。对于难度较大的话题,教师可先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陈述他们的意见,教师小结后,再让能力差的学生叙述。这样教师既能在课堂上抓住后进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
  3.激发兴趣,消除疑虑。讨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对此不要太多虑,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如果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则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材料作更全面和更深层的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634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