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125”休假制度下旅行社产品开发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125”休假制度的出台,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旅行社只有在新休假制度的条件下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把握市场发展的动态,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求得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和长足发展。
  关键词:新休假制度;“125”休闲模式;旅行社;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543(2009)06―0142―04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新颁布的休假制度呈现出“125”的模式。“1”即一个带薪假期: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如果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让职工休假,将要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2”即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5”即元旦、清明、五一劳动节、端午、中秋五个小假日: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一、新休假制度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25”休闲制度公布后,旅游界业内人士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为,新休假制度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从整体上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的发展态势来看,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它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从节假日的总天数看,全年增加了1天,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旅游队伍中来,标志着一个令人鼓舞的、全面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到来。
  
  2.传统节日中全民性的、有较为丰富的民俗活动的清明、端午、中秋第一次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放假起始时间调整至除夕,使除夕也纳入法定节假日范围。传统节日显著增加,一方面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必然导致对旅游活动中文化内涵的关注,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从“大流量、低效益”向“高流量、高效益”转变。
  
  3.法定最低五天的带薪假期可以与年节放假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很多个“个人黄金周”,这样,对始于1999年国庆节“黄金周”这种“人为”的旅游高峰进行有效的分流,能缓解集中休假给交通、食宿、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压力,有利于合理开发使用旅游资源,减轻对景区景点以及自然环境的压力。
  
  4.新休假制度相对分散了过于集中的假期,使得旅游淡旺季渐渐趋于模糊,可以平抑旅游季节性高峰时期的价格,减轻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负担,从而使得旅游者的出游和旅游消费更趋于理性。
  对旅游行业来说,也存在显而易见的挑战。由于旅游者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渐趋分散化,出游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使得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旅游者出游方式也不再是传坑的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在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规定活动范围内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而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这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对于旅行社、宾馆饭店甚至旅游景区来讲,能否改革传统的产品设计及促销规程,能否以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能否适应旅游者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目标,成为未来旅游行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得竞争比较优势,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125”休闲制度下旅游现状的转变
  
  2008年1月1日,“125”休闲制度正式实施。经过一年半的执行,我国整体旅游市场发生了几个方面的转变。
  
  1.春节、国庆黄金周呈现井喷式状况。从统计数字来看,除了2008年春节由于南方冻灾的影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2008年国庆黄金周和2009年春节黄金周无论在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上,都比同期增加了20%以上的规模,呈现井喷式的爆发。
  
  2.五个小假期以中短途旅游为主。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五个小节日相对来说休假天数较短,中短线的旅游产品成为主打。以上海为例,清明期间的出游人次比平时周末多出3倍,“五一”期间比平时周末多出5倍,端午比平时周末多了4倍。清明节期间,出游基本都以选择赏花、踏青等轻松的内容为主,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端午节几乎都已转向海滨、山岳等休闲避暑。短途出游目的地中,比较受上海游客青睐的有宁波、临安、湖州、雁荡山、舟山等地。尤其是杭州湾大桥开通后,浙东南一带的游线,成为“五一”和端午节短途出游选择的热点。
  
  3.家庭式旅游成为主体旅游形式。由于新休假制度中的节假日多为传统佳节,特别像端午、清明、中秋这三个小假日以及春节这个黄金周,其节日宗旨就是以传统节日来形成合家团圆,亲朋共聚,祭奠先祖,友好互爱的精神力量,参与团队旅游似乎不吻合这样的节日氛围。再考虑到法定最低五天的带薪休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必然导致以往以团队为主的旅游类型转向以家庭为主,这种转变也是与休假制度改革的初衷相吻合的。
  
  4.自驾车、自助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由于中短途旅游增加,以家庭、亲友自助小团队为主要特征的自助游、自驾车成为出游的主要方式。如深圳旅游局对1000位深圳市民的调研结果显示,此次春节、国庆黄金周期间,选择以“与亲朋结伴”的自助游方式约占82.3%,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5个百分点,而以旅行社组织的比例仅占0.8%,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
  我国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初衷和目的归纳起来共有三点:首先是为了让人们能通过享受更多的假期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次是适当调整过热的“黄金周经济”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再次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通过增加传统节日放假的方式使公众重视国家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无论这次节假日的调整是出于何种目的,它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成为定局,整个旅游业都必须针对这次休假制度的变动作出积极的应对方式,特别是旅行社应该对以往的传统型旅游产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休假制度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旅行社应对:“125”休假制度的产品开发

  1.加大对五个小假期及周末的短线、短期旅游产品的开发。由于新休假制度取消了一个黄金周,多了五个小假日,短线游自然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一些专家预测今后的旅游活动中将会出现三种情况,即“短线游升温、中线游爬坡、长线游争雄”。所以中短线旅游产品应该成为旅行社的主打产品。旅行社应重点开发设计多种一日、二日、三至四日休闲旅游产品以及家庭型旅游产品,积极联系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开发近程、近郊的都市休闲、小镇休闲、温泉休闲、乡村旅游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好农家乐、自驾游、自助游、机票加酒店等自由行线路的推广和服务。
  
  2.由于新的休假制度中增设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的假期,所以旅游项目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必然成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突破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行社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加强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中国青年旅行社的负责人表示,“旅行社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克服思想惯性,积极开展业务重组,研制出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和贴近游客需求的产品,尤其是不能错过对一些传统节日的挖掘”。可见,传统民俗文化已经在新休假制度的条件下呈现出它独一无二的价值,并引起了旅游产品开发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有很多家旅行社推出了具有民俗特色的中秋赏月游、中秋家庭团圆游等短线游产品,一些与清明节、端午节相关的旅游产品也正在创意设计之中。
  
  3.由于新休假制度使得旅游者在时间安排上有了更多选择,出游时段的选择将更加理性地分散,再加上五个小假日的影响,散客旅游者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由此给旅行社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针对不同的散客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可见,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在新休假制度的影响下也变得举足轻重。旅行社要改变以往普遍重视组团业务,忽视散客的个性化服务状况,在日后多个小黄金周的产品设计上,要结合各节日特色,迎合市民的需求来设计自由行产品,并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从个性化需求人手,进行有效的宣传,更多关注半自助游和个性化服务领域,从吃住行一包到底的传统团队游产品中走出来,更多地为自由行游客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自身的预定优势价格提供单项服务,以适应旅游市场越来越灵活多变的现状。
  
  4.在重点开发中短线的同时,旅行社也不能忽视带薪休假与法定休息日的结合,因为这样的结合不仅分散了以往过于集中的黄金周,而且相对来说,休假天数可能比以往的黄金周还要增加1~2天,所以旅行社也要重视长线旅游产品和出境游市场。比如对昆明的旅行社而言,东南亚旅游产品一直是众多旅行社的主打品牌。在新休假制度的条件下,应加大对东南亚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新的“新马泰”路线,不再是曼谷、普吉岛或吉隆坡、马六甲,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苏梅岛、热浪岛等,这些新产品迎合了旅游者求新求变的心理,从而吸引了更多旅游者的眼球。一些长线跨省、跨区域旅游产品,应改变原来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而要“闲”字当头,突出感受和体验,强调舒适和享受,向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方向发展。如开发更多境内外海岛度假、温泉度假、邮轮度假等以休闲、度假为主的长线旅游产品,以满足高端市场、白领阶层、青年夫妻、三口之家等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四、应对新休假制度的策略
  
  由于个人假期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同时也由于旅游产品本身的不可存放性,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和促销规律将被打破,旅行社需要根据市场调查重新策划产品,积极应对。
  
  1.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上,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合理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稳中有增的客源是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吸引客源的重要手段,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强占市场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于旅游产品能否迎合游客的需要;三是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要迎合这种趋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2.注重市场调研。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重视市场调研。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有助于分析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若不进行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就直接开发新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所接受。
  
  3.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旅行社中现有的旅游产品大多缺乏特色与内涵,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很难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较短。因此,旅行社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注重自身的市场培育,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产品的内涵和潜力,力求突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4.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旅行社要适应市场消费模式变化,转变思维方式、运作模式,由过去的以接待为主向客源开发和产品开发发展,为游客采集、综合和提供旅游信息、安排行程,利用电子商务为经营运行提供支撑,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在旅行社行业培育批发、代理的分工体系,实现市场组织网络化和旅游业务管理覆盖面的突破。
  
  5.旅行社经营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小型旅行社将会承受更大的经营压力。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小型旅行社拓展市场站稳脚跟的出路。在目前状况下,不是所有旅行社都有能力进行市场的开发、设计,也不是所有旅行社都有接待散客的能力。这就要求旅行社有明确的市场分工、功能分工,形成我国的旅游批发商、零售商。通过培育几家大的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让有能力、有实力的旅行社逐步转换成旅游批发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降低旅游产品的销售价格,才能在带薪年休假制度下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新休假制度的推行,对于整个旅游业来说,实际上就是一次“大洗牌”,所有以往的规律和经验都将被打破,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行业也只有对这些新变化作出积极的科学的应对,大胆接受一个崭新的市场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7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