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团组织育人职能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要围绕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把握高职团建工作的特点,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强化共青团组织思想育人职能、文化育人职能、实践育人职能和服务育人职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团组织;育人职能;探索
  
  提高青年素质、培养青年人才是共青团组织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从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来看,高职团建有着极大的空间和舞台。高职院校团组织必须结合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职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服务。
  
  一、紧紧围绕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心,牢牢把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强化共青团组织思想育人职能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共青团优势,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首先要按照党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对青年学生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其次要加大对高职教育以及对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宣传力度,澄清社会尤其是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模糊认识,改变他们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不强的看法;最后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努力加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面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时具有爱岗敬业精神。
  (二)准确把握高职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寻找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领域与新阵地。
  高职学生和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具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一面,高职学生只是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相对本科生而言,他们更富有创造性。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思想活跃、适应能力强。但社会环境的复杂使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发展,工作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点滴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抓活动、抓实践、抓品牌、抓骨干、抓网络、抓社团,思想教育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1、利用共青团组织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通过橱窗、刊物、广播、报纸等宣传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生活细节等各方面给予良性指导,尽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进一步促进其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形成与建立。
  2、赋予理论教育以讨论、座谈、演讲、辩论、短剧等不同形式,在团干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摒弃空洞的说教,实现思想上自我教育。
  3、针对学校思政工作“上头热,中间温,下面冷”的状况,要重点抓支部,放权在总支,院干下基层,把基层团建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来抓,重点来抓。同时,利用课堂、班级等各类学习阵地,在原有团建工作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基层组织制度,尝试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的新模式。
  4、解放思想,更新工作观念,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学习两年,实习一年或半年,在校时间短),对积极要求进步的高职学生要早启蒙、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通过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青年学生共同进步。
  
  二、正确引导,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技能,强化实践,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活动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强化共青团组织文化育人职能
  
  (一)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组织在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具备高职教育特点的社团活动,开辟共青团凝聚青年、教育青年的主阵地。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基于兴趣爱好自发建立和形成的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充实业余生活,还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前瞻性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层次较浅,缺少深厚内涵,导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团组织要配合有关部门多组织与企业紧密接轨的具有“仿真性”的、对学生的就业有利的活动,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经常开展创业系列讲座、参观企业生产活动、模拟企业经营、职业技能比武等活动,在内涵上加深,在形式上改进,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广泛参与,丰富社团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二)重点扶植和发展学生职业技能与科技创新类社团,建设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为主体的社团文化。
  学生职业技能与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团组织要积极指导社团开展科技作品竞赛、装机大赛、口语大赛、导游竞赛、技能操作大赛、模具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性强的社团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科技社团活动集结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也可牢牢巩固其专业思想。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配合实践教学环节,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搭建平台。
  
  三、认真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拓展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空间,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共青团组织实践育人职能
  
  为了使学生能够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以便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要主动置身于社会的大背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工作,强化实践育人的工作力度。
  (一)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新思路。要让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企业,使学生真正认识市场,认识市场经济,还可以密切联系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个人发展作合理设计,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目前,高职学生在大三基本上是顶岗实习,共青团组织要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教学实习过程结合起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贯彻“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方针,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力度,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际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要引导青年学生在送出文化知识、实用技能的同时。主动吸取基层营养,实践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对专业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
  (二)以厂矿企业、农村、街道、学校、部队为重点,以红色遗址、传统教育基地等为依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相衔接的机制,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为

学生素质提高发挥作用。持续开展暑期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科技服务等形式开展敬老助残、家政家教服务,义务家教,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援助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
  
  四、以人为本,深化为学生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化共青团组织服务育人职能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服务观念,服务于青年,服务于社会,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实行收费制度之后,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更好地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更好地团结引导他们。
  
  (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开拓就业途径,促进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术、提高人格修养的媒介,高职院校团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树立服务学生的教育意识,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为学生成才服务上开展了大量工作。2009年2月24日,北京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第一批面试工作正式启动,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为学生服务要办实事的工作中心。高职院校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指导作用,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业就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直接的问题。团组织要积极推行就业实践,拓展学生创业就业渠道,围绕“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就业水平的高低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帮助团员青年树立全新的创业、就业观念,转变择业态度,树立创业信心。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收集就业信息、探寻就业门路等工作,帮助学生策划就业方向,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理性地面对人生,慎重地选择职业,积极地迎接未来、激情地投身事业。
  (二)强化团的服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成才成长环境,高校共青团要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主动寻找学生的现实需求,关注贫困生,与学院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大学生的勤工助学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切实为青年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二要注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关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紧贴他们的学习、实践、成才的实际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就业培训指导等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三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的呼声,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在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服务育人职能,切实维护青年学生权益,建立团结和凝聚大学生成长进步的新型纽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7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