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会分享 体验快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腊花

   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一、为幼儿创设环境氛围,有效引导分享行为。

   《纲要》的“总则”指出:“环境是人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学会分享的有效资源。
   在我班“奥运之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墙面上布置了福娃及运动项目、奥运五环,相连五环代表着团结、友谊和奋发的精神。孩子们在我的启迪下,接下来的三天里,从家里带来许多与奥运相关的物品,有毛绒绒的福娃、福娃工艺品、福娃系列图片;有的妈妈也成了有心人,上网下载了很多中国奥运健儿的图片,让孩子带到幼儿园。我趁热打铁,以最快的速度展出孩子们带来的物品,起名为“奥运分享区”,孩子们纷纷来此参观、欣赏,不时地发出一阵阵赞叹,还相互介绍着奥运冠军的名字,分享着其中的快乐。

   二、以文学作品的形象,提高幼儿对分享的认知。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像就是幼儿身边的同伴或者说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内心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幅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表情。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意识的克服、与人分享时的快乐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

   三、捕捉日常情境,体验分享的快乐。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有一次,李萍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的玩具电动火车,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李萍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发现,这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电动火车,对李萍说:“这个电动火车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向你借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心里怎么样啊?”李萍想了想说:“好像有点酸。” “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酸;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李萍不说话了,她拿过电动火车塞到小朋友的手中,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的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

   四、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作者单位:丹阳市司徒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2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