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耿昭剑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孟老夫子主张把弓拉开,但不匆忙地把搭在弦上的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我们主张,语文学习不但要“引”,而且要“发”,这对启发学生智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极有好处的。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否发挥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真正实施了启发教学,做到“诱以思之,引而发之”。
  首先,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因为,学生的思维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维方向性的影响,如果问题导向不明,就会导致学生的讨论出现歧义;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没有思考的价值或缺乏深度,就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将会使课堂思维趋于涣散,而造成学习目标无法达成。另外,教师的问题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思维的方式,对课文理解的方向以及对类似课文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方向都会受到教师问题设计的影响。因此,设计有思想深度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能够达到学生通过运用学习“这一篇”课文所掌握到的方法去把握“这一类”的文本,能够运用讨论“这一个”问题的方法去讨论“这一类”的问题的效果。
  在小说《项链》的教学中,当师生讨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本原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虚荣心是资产阶级才有的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虚荣心人人皆有,是超越时代、阶级而存在的,而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19世纪提倡金钱至上,追求奢侈生活,以及法国社会的等级森严,正是这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影响了玛蒂尔德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也认识到了玛蒂尔德身上的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的美德,从而避免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片面的认识。也可以从学生容易忽视的细枝末节人手,比如《项链》中“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一句中,为什么要用“也是”一词,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也是”背后有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委屈,而这种委屈正是主人公向往、追求上流社会奢华生活而又无法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
  其次,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他们的认识上的局限性,出现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难以深入。如果这时不引导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会觉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经到位,学习任务已经完成,而产生一种不愿深究的心理;课堂也会出现松懈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次。并且教师启发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讨论、思考的习惯,通过对问题的深究,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并且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挖掘能力也都能得到提高。
  在《明湖居听书》的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后,学生对于作者正面描写音乐所用的手法很快认识到是用了通感的手法,但对于音乐旋律的变化却没有很清楚地意识到,于是教师暗示学生,这一段音乐描写与所学过的《琵琶行》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学生通过回顾《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片断参悟到文中描写音乐旋律起伏跌宕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课文前五段:戏园盛况、琴师弹奏、黑妞表演、观众的反响的作用时,学生认识到了这是侧面描写,也指出这种描写起到了衬托作用,至于侧面描写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却没有作深入的思考,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口技》中的描写:道具的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听众的神态(“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从侧面刻画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两篇课文的对比中,学生领略到了侧面描写的烘云托月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拓展性,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主性,这样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4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