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奇 王 锦

  摘 要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量表(SES)调查了370名大学生,考察其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大学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同学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恋人支持,老师支持)、性质(情感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满意程度)各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高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自尊低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
  分类号 R849:C91
  
  1 前言
  
  自尊是对自己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它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Hatter认为,自尊结构的最高层次为总体自尊,次级层次有四个要素:能力、自我控制、道德感、爱与认可。本研究认为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尊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性的核心要素。Solomon曾指出,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是行为的中介。它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影响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尊恐惧管理理论强调自尊的目的是减少和缓解焦虑,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般的或具体的支持性资源。它帮助个体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危机。社会支持具有结构、性质、评价三个维度:社会支持的结构指的是社会支持的来源。Wong在对600名香港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的研究中发现,90%的大学生从朋友处寻求支持,70%的大学生从家人处寻求支持,13%的大学生从老师处寻求支持。刘广珠、陈文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人、朋友、亲戚、同学和恋人这五类成员。社会支持的性质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社会结构能为之提供何种性质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性质的划分有多种类型,但不同的划分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一般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友谊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社会支持的评价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适合性的主观评价或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有研究表明,个体对社会支持适合性的主观评价在提升身心健康方面比社会支持的结构、性质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社会支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与评价,也影响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或动机。情境因素影响社会支持提供的方式和效果。文化因素影响个体接受社会支持的程度。
  Cooley认为,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形式,如赞许和尊敬等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这种赞许和尊敬可以称为社会支持。Harter等人对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发现,来自重要他人的支持(同学和父母赞许的平均数)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在0.5至0.65之间,高、中、低三种社会支持水平对应于高、中、低三种自尊水平㈣。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彭欣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程度与自尊显著相关。范兴华的研究认为,友伴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情绪情感支持对自尊高、低等级分组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㈣。有研究认为,自尊的高低对社会支持有影响作用,但结果有争议。还有研究认为自尊的高、低等级分组在社会支持得分上差异显著,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差异不显著。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
  很多研究都对社会支持的性质与自尊进行了相关分析,但忽视了社会支持者的特点与自尊的关系,即社会支持的结构与自尊的关系。Migdal认为,个体的自尊是在群体中发现的,一些重要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判断和重视程度决定着个体的自尊水平。而且,由于社会支持受情境因素的影响,同一性质的社会支持由不同的人提供对个体自尊的影响也会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社会支持的结构与自尊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
  如前所述,对社会支持的评价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维度。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对降低个体抑郁情绪、心理疾病、提高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因此,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应与社会支持的评价有关,但这一点还未得到研究的证实。
  虽然,大多数研究证明了社会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但是,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对自尊的重要影响还须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以往研究,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结构主要是同学朋友、家人、恋人和老师四类人员。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物质支持,情感支持,陪伴支持和信息支持。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即为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根据这种观点,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结构、性质和对社会支持的评价都与自尊有密切的关系。
  (2)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自尊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对自尊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并采用了 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scale,简称SES),对37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验证上述假设。
  
  2 方法
  
  2.1 被试
  采取整群取样法,从某本科院校的教育、旅游管理、生物和物理四个学院的2至4年级大学生中抽取样本,最后获得有效被试370人。其中,男生113人,女生257人;文科(教育、旅游管理)大学生256人,理科(物理、生物)大学生114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189人,来自乡镇的大学生181人;二年级63人,三年级121人,四年级186人。有恋人的大学生190人,没有恋人的大学生180人。被试年龄在20至23岁之间。
  2.2测量工具
  2.2.1 《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的编制
  根据对以往有关社会支持的文献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性质和对社会支持的评价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共24个题目,由三个维度组成: (1)社会支持的结构,其中包括同学朋友支持(5个题)、家人支持(5个题)、老师支持(7个题)、恋人支持(7个题)共4部分。(2)社会支持性质,其中包括物质支持(4个题)、情感支持(10个题),陪伴支持(4个题),信息支持(3个题);其中情感支持又分为3种,即认同支持(4个题),倾听支持(3个题)和信任支持(3个题)。 (3)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即对社会支

持的满意程度(3个题)。老师支持、恋人支持均包括社会支持的性质和评价中的各项内容;同学朋友支持除去信任支持和满意程度;家人支持除去倾听支持和信息支持。每个题目均采用5点评分。
  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采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最大方差旋转法)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28;巴特莱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01)。分析结果提取4个因子,累积解释率达到51.53%,划分到各因子下的题目在各因子上的载荷最低为:因子1(0.605),因子2(0.532),因子3(0.584),因子4(0.485)。根据题目的内容和性质,分别将4个因子命名为:恋人支持、老师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
  将得到的4个因子作因子之间、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1与因子2相关系数为0.074,因子1与因子3相关系数为0.398,因子1与因子4相关系数为0.229,因子2与因子3相关系数为0.285,因子2与因子4相关系数为0.05,因子3与因子4相关系数为0.153。各因子与总分的最低相关为0.582。
  各项目的区分度检验结果表明,除第9题外,其余23个题目均与总分的相关都达到p<0.001的显著性水平,项目的区分度可以接受。鉴别度指数为D=0.203(取前后两个极端组,前后各25%),项目的区分度尚可。
  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67。各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最低为0.855,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最低为0.64。抽取30人的样本相隔一个月进行重复测量,重测信度系数最低为0.795。
  2.2.4大学生自尊量表的选择
  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评定大学生的自尊水平。SES共10个题目,5个题目采用反向计分。为减少随机误差,使选项更符合大学生对自尊自评的心理特点,将回答方式由原来的4点评分改为5点评分,总分范围是10至5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
  SES信度较高,效度可靠。为消除文化差异,将第8题(反向计分)的“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改为: “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调查结果表明第8题与需要反向计分的题目总分相关系数为0.686(p<0.001),得到的SES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19。
  2.3数据收集与分析
  调查主试由本文作者担任,对抽取的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被试当场答卷,当场回收问卷。共发出问卷385份,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70份。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差异分析
  将被试自尊测量总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列于表。
  
  以大学生被试自尊得分的平均值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为因素变量进行ANOV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F=5.117,p<0.05。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F=3.466,p>0.05)、专业差异(F=0.035,p>0.05)和年级差异(F=0.013,p>0.05)均不显著。
  3.2大学生感受到社会支持状况的差异分析
  将大学生被试《问卷》总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及各个支持维度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列于表。
  以被试《问卷》总得分的平均值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为因素变量进行ANOV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F=8.911,p<0.01。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显著,F=4.287,p<0.05。年级差异的事后检验(LSD)表明,四年级与三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四年级与二年级的差异显著(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差异显著(p<0.01)。专业差异(F=0.616,p>0.05)和生源差异(F=2.968,p>0.05)均不显著。
  
  分别以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专业、生源和年级为因素变量进行ANOV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同学朋友支持、家人支持、恋人支持、物质支持、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上性别差异显著(F=7.45,p<0.01;F=26.47,p<0.001;F=13 .65,p<0.001;F=7.43,p<0.01;F=17.27,p<0.001;F=7.29,p<0.01),女大学生均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学生的陪伴支持显著高于理科学生(F=5.246,p<0.05);城市学生的物质支持显著高于乡镇学生(F=6.616,p<0.05);在同学朋友支持、物质支持、陪伴支持和满意程度上的年级差异显著(F=7.35,p<0.01;F=8.22,p<0.001;F=3.29,p<0.01;F=6.33,p<0.01)。事后检验(LSD)的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在同学朋友支持(p<0.01)、物质支持(p<0.001)、满意度(p<0.01)上均显著低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但三、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陪伴支持上二年级学生显著低于四年级学生(p<0.05),二年级与三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3.3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3.3.1 自尊与社会支持结构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自尊与社会支持结构做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与同学朋友支持(r=0.417,p<0.001)、家人支持(r=0.373,p<0.001)、恋人支持(r=0.37l,p<0.001)、老师支持(r=0.35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3.3.2 自尊与社会支持性质与评价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性质和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情感支持(r=0.474,p<0.001)、陪伴支持(r=0.461,p<0.001)、物质支持(r=0.449,p<0.001)、满意度(r=0.422,p<0.001)、信息支持(r=0.371,p<0.001)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将自尊与情感支持的3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认同支持相关最高(r=0.457,p<0.001),其次是信任支持(r=0.289,p<0.001),再次是倾听支持(r=0.278,p<0.001)。
  3.3.3 自尊与社会支持问卷各项目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在社会支持问卷上的24个项目的得分分别与自尊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家人的信任支持与自尊的相关不显著外(p>0.05),其余23个项均与自尊呈显著相关。其中同学朋友的认同支持与自尊相关最高(r=0.441,p<0.001),其次是对家人支持的满意程度(r=0.358,p<0.001),再次是

老师的物质支持(r=0.342,p<0.001)和恋人的情感支持(r=0.318,p<0.001)。
  3.3.4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散点图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同学朋友支持、情感支持与自尊的线性关系较明显,但因三者共线性较高,因此,采用一元线性回归(enter法)分析。分别以社会支持总分、同学朋友支持、情感支持为自变量,以自尊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情感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分别与自尊有正向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自尊=4.99社会支持总分;自尊=0.988情感支持;自尊=0.983同学朋友支持。各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值分别为:0.98,0.976,0.966。
  3.3.5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在自尊等级上的差异分析
  将自尊得分转化为标准分数,以标准分大于0和标准分小于0将被试分为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两组被试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
  
  以社会支持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同学朋友支持(t=7.31,p<0.001)、家人支持(t=5.63,p<0.001)、老师支持(t=5.45,p<0.001)、恋人支持(t=4.48,p<0.001)、物质支持(t=7.07,p<0.001)、陪伴支持(t=7.13,p<0.001)、情感支持(t=8.14,p<0.001)、信息支持(t=6.48,p<0.001)、满意程度(t=6.97,p<0.001)以及在社会支持总分(t=9.45,p<0.001)上存在显著的自尊等级差异。高自尊组的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低自尊组。这说明社会支持对自尊有重要影响。
  
  4 讨论
  
  4.1 关于大学生自尊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生源差异,来自城市大学生的自尊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这可能主要由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差异造成的。城市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普遍高于乡镇大学生,这会使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优越感,从而使得他们的自尊水平高于乡镇大学生。
  大学生自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过去的有关研究不一致。关于大学生的自尊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要做具体分析。当今社会男女社会地位平等,只是生理特征、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分工不同。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大学生群体,自然不会在男女大学生自尊心上产生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由于当前存在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的社会现实,所以,如果在调查问卷中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其调查结果可能会出现性别差异。在本研究的自尊测量问卷中没有明显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所以,调查结果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是正常的。
  大学生自尊没有显著的专业差异也可以理解。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上世纪50和60年代大学生的专业认识有了明显的不同。20世纪50和60年代。学生中流传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顺口溜,大学生对大学所学的专业有比较明显的优劣认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学术和企事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型越来越多,许多工作岗位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加上在大学里大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许多新兴专业文理渗透,文理交叉,大学毕业生可以跨专业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大学毕业生可以自主择业。因此,当代大学生对专业优劣的认识比较淡薄,反映在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上也就没有了明显的专业差异。
  关于大学生的自尊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亦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不论在大学校园里或是在社会上,人们对大学生一般没有年级上的偏见,所以,反映在大学生的自尊上自然不会有明显的年级差异。
  4.2关于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显著,这与许多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体现了社会支持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传统社会观念对男女两性的特点以及性别角色的期望不同,一般认为,男生独立自主性较强,不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给予的社会支持自然比女生少一些。而女生依赖性与归属性较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因此,给予的社会支持会比男生多一些。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女大学生对别人给予的社会支持比男生感受更深刻,而男生对别人给予的社会支持没有女生感受的深刻。因此,女生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而男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比女生少。所以,女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同学朋友、家人、恋人、情感、陪伴,以及物质上的支持显著高于男生。
  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二年级大学生在同学朋友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满意程度上明显低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这与程虹娟的研究结果有相同之处。程虹娟认为二年级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在某些维度上低于其他年级。其原因可能是二年级大学生的各种人际关系正在形成,但却处于变动和矛盾突显状态之中。这种人际交往的不成熟往往会使二年级大学生感受到人际交往的困惑或感受到社会支持与同情的减少,因此,二年级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和辅导员的关注。
  4.3关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性质和评价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Harten等人的研究及国内许多研究一致。由此可见,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对其自尊有重要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表明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显著相关,这证实了本研究提出的第一个假设,也符合Cooley的“镜像自我”理论和Migdal的“重要他人”的自尊理论。可以认为大学生自尊获得的重要他人包括同学朋友、家人、恋人和老师。这些重要他人对大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大学生从这些重要他人的评价中摄取自己的形象,进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自尊。
  从相关程度看,同学朋友的支持与自尊相关最高,而且在本研究中同学朋友支持进入对自尊预测的回归方程,说明同学朋友的支持应足其自尊获得的主要来源。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一般远离家人在外求学,同学和朋友的帮助是大学生活中的主要社会支持来源。Buhrmesten认为,人际关系中朋友的支持可获得情感上的最大满足,从而对大学生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范兴华=々门针对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做了研究,认为友伴支持对大学生自尊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尊与情感支持、陪伴支持、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都行显著的相关。特别是自尊与情感支持相关最高,并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Harten认为爱与认可是自尊四大要素之一。来自情感上的支持能够提升自我的重要感,增强力世感,进而内化为高自尊的体验。而且

情感支持更易被大学生接受,更易发挥出真正的支持作用。
  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足,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即满意程度)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对社会支持的适合性和充分性的主观评价足社会支持起作用的关键所存,只有当受支持者感受到他正在受到重视,正需要这种关心,正在受到他人尽其所能的帮助时,这种感受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尊的水平。
  研究还发现,同一个支持者提供不同性质的礼会支持对自尊会产生不同影响;同样,同一种性质的社会支持由不同支持者施予也会对其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社会支持的个体差异性。它是由支持者的社会角色和接受者的情感特点决定的。
  研究发现,同学朋友的认同支持与大学生的自尊相关最高。Cooley认为赞许、尊做足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Brown研究认为,在支持交往中,同伴的赞许,变得尤为重要。 由于同学朋友对于大学生的重要地位,认同赞许是自尊获得的决定因素,因此,两者结合而成的同学朋友的认同支持是最能显著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其次在家人支持中,对家人支持的满意程度与自尊的相关最高。家人支持往往并被大学生认为是无可厚非的,而更看重的是这种支持足否恰当。有研究表明,当他人的支持伤害到接受者的自我管理理念或者使接受者产生自我不信任等接受者感到不适时,接受者与支持者会发生负性反应。这就是说,给他人提供社会支持要适时适当,要急人所需,恰到好处。因此,家人提供支持时应尊重子女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提升子女的自尊水平。
  在老师给予大学生的支持中,老师的物质支持与大学生的自尊相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对大学生的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足普遍的,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的,对大家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性。而对学生的物质支持足个别的和特殊的,更容易使受支持的大学生感受致深,难以忘怀。例如,陈景润把恩师华罗庚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保温杯视为珍品。由此可见,特殊的支持对大学生自尊提升的作H{更大。研究还发现,恋人支持中的情感支持与自尊相关最高,这是可说明爱情对大学生自尊提升的强大力量。正所谓:甜蜜初恋,感情致深,力量尤比。
  分析结果最后发现,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同学们很支持与大学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线性因果关系,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高自尊组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组的大学生。这更进一步地说明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水平越高,自尊的水平就越高,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5 结论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
  (2)女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二年级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三、四年级的大学生。
  (3)大学的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结构、性质、评价均有显著正相关。
  (4)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和同学朋友支持分别与大学生自尊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因果关系。
  (5)高自尊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在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的大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4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