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现民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笔者自1998年以来,用中医药治疗,采用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先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其中农民34例,职工8例,年龄40~50岁15例,51~60岁17例,61~70岁10例;病史平均1.5年。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脘不适,胀痛、嗳气、纳呆、腹泻、口干、反酸等。本组病例经胃镜检查后均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方法①脾胃虚寒型:共8例,患者具有胃脘胀满隐痛,食后加重,喜嗳喜按,纳差,神疲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治以健脾益气开郁为主,方拟黄芪建中汤加减:生芪、桂枝、白芍、甘草、云苓、陈皮、半夏、大枣、旋复花。黄芪建中益气,加陈皮、旋复花开泻郁闭。②脾胃湿热型:共7例,患者具有嗳气不畅,胃脘胀满、口干不欲饮,头重身倦、大便不爽、脉濡滑,舌红、苔白厚黄腻。治疗以宣郁醒脾,通利三焦为主,方用霍补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霍香、佩兰、苏梗、云苓、川连、半夏、葛根、滑石、甘草、车前、白扁豆。本方以三仁汤通利三焦,重用苏梗、霍香、佩兰以开泻中焦,醒脾和胃宣郁。③肝胃不和型:共,18例,患者具有胃脘胀痛,嘈杂不适,或胁痛,嗳气反酸,情志不逐时症状加重,脉弦滑,舌质边尖稍红,苔薄白。治以疏肝和胃解郁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枳壳、赤白芍、丹参、白术、香附、当归、半夏、川连、旋复花、代赭石。在治以柴胡疏肝、和胃解郁的基础上,重用香附、枳壳、旋复花、代赭石以理气机、镇气逆,解肝气之郁结。④胃阴不足型:共9例,患者胃脘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五心烦热,夜寐不安,溲黄便秘,脉细数、舌红少苔。治以养阴益胃散郁为主。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石斛、当归、香附、川楝子、陈皮。在养阴益胃滞涩的基础上,重用香附、川楝、陈皮以散郁。
  本组病例坚持治疗半年以上者32例,3个月以上者10例,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全部戒烟戒酒,并禁用其他药物。
  结果经过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者25例,症状明显改善者12例,无效者5例,治疗后经胃镜检查,胃黏膜有明显好转者32例,有效率88%。
  
  讨论
  
  本组42例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大部分皆由脾胃之气不畅所致。因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交通上下,布达四肢,为后天之本。如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可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日久必使胃之脉络失养,胃壁黏膜失荣。又如脾胃湿热时,中焦气机受阻,湿邪内停,蕴郁生热,久之亦发为“胃萎”。另一方面中焦受阻,土虚木克,可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调畅气机使脾胃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就以开郁、宣郁、解郁为主。本文所列四型之治则,均不离调畅气机。如寒性收引,阻碍气机治以开郁:湿热之邪,性质黏腻,治以宣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以解郁;阴血不足,滞涩气机,治以散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7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