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陈实功的养生之道与清宫八珍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实功是明代东海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外科专家。他在1617年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列症最详,论治最精”,创立“消托补”三法,提倡“开门逐贼”使毒排出,主张内服与外治并重,享誉海内外。陈实功不但精通歧之术,对修身养生亦深有研究,创制的“八珍糕”久盛不衰。
和古今许多名医一样,陈实功把医术作为“仁术”,特地自订了“五戒十要”作为从医律己的道德规范。美国乔治顿大学主编的《生物伦理学大百科全书》认为,中国明代陈实功的“医学五戒十要”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医学道德典范。在陈实功看来,“德为福寿之本”,如果不注重道德修养,既不能延寿,也不能得福。所以讲究养生,必须注重道德修养。
现代外国医学专家认为,人的衰老常常是从腿部开始的,而陈实功早在400百年前就重视腿脚筋骨的健壮对全身的影响,并亲自研制了“千里健步散”。其法是取中药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份,研为极细粉末,平日密封于瓷瓶内。长途跋涉者可取粉末少许散于鞋内,不但可除湿祛臭,又能使两足轻捷、不易疲乏,还可防双足磨擦生泡、脚跟疼痛。
陈实功生于1555年,卒于1636年,活了81岁,从事医疗实践60余年,在明代寿命较短的情况下,确实算是老寿星了,这亦是他修身养生有道的结果。
陈实功还根据明代皇室贵族小肠胃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等证,用茯苓、党参、使君子、白术、白扁豆、慧仁米、莲子、芡实八味中药加糯米、白糖配制成糕状食品,故称之八珍糕。小儿食后,疾病全无,面色红润。故八珍糕又称“肥儿糕”。
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六次巡幸江南。每到一地饱尝江南风味食品,大开眼界。尤其是在江浙品嘗了“八珍糕”后,对其香甜适口,又有治病的功效大加赞赏,并将此方带回宫中,根据自己的脾胃消化情况,经御医增减药味,配制成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八珍糕。清宫八珍糕的配方与陈实功的原方略有出人,方药是茯苓、党参、白术、山楂、薏仁米、白扁豆、莲子、芡实,加粳米、白糖同磨成细粉,上锅反复蒸三次,用细筛过后,用木压制成糕。每天早晚食用。到乾隆晚年,八珍糕配方又有变化,他将党参改为人参,去掉白术换为山药。这是因为乾隆当时已处于暮年,先后天俱亏,阴阳气血虚损,故将药味变化,经常食用。乾隆不仅自己食用,还赐给宫中的后妃们食用。清宫后妃除每天到皇帝、皇太后面前请安外,无大活动,闭宫自守,不免有气闷怠倦、肝气不舒、茶饭不香的感觉。自陈实功的八珍糕在清宫出现后,受到后妃们的喜爱。又因八珍糕香甜可口,既能治病又无药味,非常适合“厌于药、喜于食”的后妃们的口味。
清晚期,慈禧在同治、光绪两朝两度垂帘听政。虽掌握着清朝大权,但她27岁寡居,终日闷闷不乐。到了晚年常常感到两肋胀满,还有腹泄便塘病症,严重地损坏了她的身体。宫廷御医又想到了陈实功的八珍糕方,根据慈禧的脾胃消化功能和吸收、排泄能力,为她配制了薏仁米、茯苓、莲子、芡实、山药、扁豆、藕粉、糯米八味中药合成的八珍糕,并以慧仁米、扁豆、茯苓、莲子、冬瓜皮、芡实、淮山药、小米八味熬成八珍汤。慈禧每日食用,效果极佳。从药味上看,八珍糕有健脾胃、益气和中之功效;八珍汤长期饮用有清内火、生津健胃和美容、美发的功效,非常适合老年脾虚者食用,有着十分显著的食疗效果。
自明代陈实功创制的八珍糕出现后,我国传统饮食中以八珍命名的食品屡见不鲜,如八珍鸡、八珍鸭、八珍豆腐,还有山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等,体现了我国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7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