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丙肝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治疗药物选择利巴韦林,观察组治疗药物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EVR、ETVR和SV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NR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慢性丙肝
慢性丙型肝炎通常是由于急性丙型病毒肝炎感染产生,属于慢性感染疾病。如果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等相关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为此需要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出现恶化[1]。国外研究以及相关指南推荐治疗药物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利巴韦林药物,我院采用联合用药后获取了显著的疗效,此次研究主要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丙肝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52.81±3.93)岁,病程2~6年,平均(3.44±0.46)年;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34~72岁,平均(55.57±3.26),病程1~6年,平均(3.54±0.45)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中性粒细胞在2.0×109/L,PLT在80.0×109/L以上,总胆红素在17.1 mmol/L以上。排除标准: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6个月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排除患有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利巴韦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74,规格0.1 g),依据患者体重计算,每次服用800~1000 μg,每日服用2次,持续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药物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74,135 μg/0.5 mL/支)联合利巴韦林,利巴韦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采用皮下注射以及肌肉注射方法,每周使用剂量为180 μg,持续治疗30 d后,调整用药方案,每周3次,而后持续治疗4个月。
1.4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血清HCV-RNA水平以及HCV抗体,具体内容为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每分钟进行3500 r离心,离心时间为10 min,放置-30℃低温箱中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最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即失眠、降低血小板水平和降低白细胞数目。
1.5 療效评价标准[3]
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治疗12周后,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完成治疗后检测血清HCV-RNA,结果呈现阴性;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直至48周随访时,患者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无应答:完成治疗后,检测HCV-RNA结果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中所得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EVR、ETVR和SV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NR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ST和AL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丙肝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患者感染丙肝后,不会直接损伤肝脏细胞,病毒在机体中快速持续复制,为此多数患者并无显著增长表现[4-5]。如果未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慢性丙肝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癌或者肝硬化,因此需要实施早期抗病毒治疗,进而避免损伤患者肝脏,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6]。丙肝病毒能够有效避免适应性免疫,复制速度较快、不容易清除。此外,慢性肝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和体液。
丙肝病毒自身存在生物特殊性,极易逃避机体的免疫功能,由于不能充分清除患者自身病毒,伴随病情持续发展,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7]。采用常规干扰素方法对慢性丙肝实施治疗,并无显著效果,多数患者会呈现无应答表现或提升复发率。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普通肝素要求达到需要浓度,可抑制病毒功效,此外由于不能控制HCV复制速度,故抗病毒治疗效果并不显著[8]。
利巴韦林属于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并不确定,大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此药物经过代替鸟嘌呤核苷等相关细胞,实现预期效果[9]。可对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产生抑制效果,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现象,继而抑制病毒起到合成RNA和DNA,对DNA病毒以及RNA病毒均可起到抑制复制效果[10]。利巴韦林的药代动力学获取的细胞内,尤其是红血细胞缺少这种酶,如果被添加激酶,并为此获取高浓度的药物,主要形式为去除除磷酸盐磷酸盐形式[11-12]。大部分的激酶活性药物转换均表现为积极核苷酸的形式,包含腺嘌呤激酶。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半衰期较长,对患者给药后并无较高的体内清除率,能够显著延长药物体内作用时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防止利巴韦林单用药时产生的疾病复发和停药反跳显效,可有效提升抗病毒效果[13]。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效果,同时无显著的不良反应,而患者对此种治疗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此药物前需要检测自身TSH水平。如通过药物方法可控制TSH水平,同样可选择此药物治疗[14]。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如果患者产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对患者的TSH水平进行监测。但患者产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后,经过药物治疗控制TSH范围,可持续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进行治疗[15]。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所述,慢性丙肝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 王盟.髓源抑制细胞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预后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 张劲,腾丹华,张天,等.五苓丙肝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2):249-252.
[3] 郝潔,田小军,宋新文,等.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40):96-98.
[4] 李冬妮,刘雪琴,粟理礼,等.治疗前ALRI对PR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503-505.
[5] 龙云铸,谭英征,李丹,等.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33-435.
[6] 李杨,褚亮,田聪. 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丙型肝炎认知情况和医疗负担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8, 16(04):573-575,579.
[7] 张弘,李菲,衡明莉,等.PR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6,44(12):1472-1475.
[8] 吴桂香,高清花,郭华英,等.优质护理心理咨询室工作平台对门诊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抑郁症状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11):1218-1219.
[9] 李春莹.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5):54-56.
[10] 叶敏贞,谢青,陈翠玲,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16):1585-1587.
[11] 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等. 山东省聊城市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3):285-288.
[12] 王晓东.经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丙肝患者十年随访结果及其预测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7.
[13] 李明友,贾鹏,吕巍巍,等. 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16-18.
[14] 张雪飞,王明贵.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吉利德公司新药Vosevi用于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复治[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4):359.
[15] 段晓红.IL-28B、IFNL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6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