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快速急诊预检分诊方法及分诊工具的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对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预检分诊测量生命体征的工具、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相互影响的差异等进行综述,按照当前国内急诊拥挤和预检分诊消耗时间较长的情况,提出对预检分诊更为准确快速的展望和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快速监测腕带等再急诊预诊分诊内测量的必要性。希望可以研制出末梢感知无创生命体征的快速监测腕带,减少预检分诊的时间,更快的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最终实现智能化录入,并且实现医院的快速共享。
  【关键词】 急诊分诊;生命体征;无创监测腕带;预检评估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285-01
  人们对医疗卫生提出的要求伴随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的增长,急诊就诊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进而导致急诊经常会出现拥挤的现象,该问题备受各国关注,并且也是我国当前急诊医疗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1~2]。据有关资料现实,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中仅有20%属于真正意义的急诊病人,而80%均为非急诊病人。急诊室严重拥挤、医疗资源有限及病人的不合理直流极易造成延误真正急诊患者的救治,从而引发医护患三方矛盾。为了对真正急诊患者实行有效快速的识别,国内外相关研究者从及诊分诊的标准入手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及诊分诊标准,都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对此快速和准确的获取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急诊分诊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国在急诊分诊内长期使用的工具为体温表、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对于快速检测生命体征腕带的研究比较少。
  1 国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1.1 美国急诊危重指数法
  美国从上世纪的80年代已经开始将急诊预检纳入医院的质量认证内容。美国急救医学中心Wurez博士领导ESISE工作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和制定了ESI,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病人病情的轻重缓解有效结合医院的医疗资源需求,实现病人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正确的医疗治疗和护理。急诊危重指数一共分为五级:一级病人主要表现出无脉搏、呼吸、意识等;二级患者再危重状态,合并精神症状如烦躁和嗜睡、合并剧烈疼痛或是器官或是组织损伤,同时也包含到来时生理指标并不稳定的患者;三级患者需要接受两项或是多项辅助检查,但是并没有危及到生命;四级患者需要接受一项辅助检查;五级病人并不需要接受辅助检查。McHugh等人横向研究2009年美国医院协会年度调查结果,最终的结果现实,57%的美国医院急诊科都将ESI当成分诊的标准。
  1.2 澳大利亚预检标尺(ATS)
  ATS主要是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再Pink等提出Box Hill预检标尺基础上构建的国家预检标尺,分诊人员要考虑患者能够待多长时间不会出现危险,将病患分为了5个级别,立即、危急、紧急、亚紧急、不紧急。ATS主要是澳大利亚急诊学院在1993年牵头制定,并且于次年在澳大利亚各个急诊科室推广运用。
  1.3 英国曼彻斯特预检系统(MTS)
  该系统是由英格兰曼彻斯特市的多个医院急诊科室共同制定的,该系统的组成部分为52组固定的流程图表,按照病人的症状、主诉等选取套用于对应的图标内,同时按照图标指示最后分为5级,将不同的颜色代表优先顺序,并且约定时间来救治。红色代表着立刻要救治、橙色表示十分紧急需要在10min内救治、黄色表示紧急患者需要再60min内救治、绿色代表的是一般患者可以再120min救治、蓝色代表非紧急,患者可以再240min内救治,病人的病情变化活其他若有需求可以再次接受评估,当前该方法再欧洲及英国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靠性较高。
  1.4 加拿大检伤和急迫度量表
  1995年加拿大的急诊科医生Michael等人基于澳洲分诊量表,同时接受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建议制定了CTAS。分诊人员按照病人的主诉及症状决定进行分级,其中包含了病人的体征、症状、生理参数、高危病史因素和即时检测等。随后分成了5个级别来救治,分别是需复苏(1级)、紧急(1、3级)、非紧急(4、5级)。对比ATS,CTAS对各个级别的临床描述是很具体的,如2级病人的临床描述包含了急性意识状态变化等28个症状以及主诉,同时还针对每一个主诉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解析,例如指南列举出可能会造成急性意识状态变化的原因及改变的形式,同时强调全部出现意识状态变化的病人都要尽快接受血糖检测。
  2 我国的预检分诊标准
  2.1 香港
  香港的所有公立医院急诊科都统一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急诊分诊指南来分诊。急诊分诊指南主要是按照病人的症状体征,明确急诊等候时间一共是5级:I级,患者病情危及生命,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接受緊急复苏,候诊时间立即;II级,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生命危险,且生命体征在临界状态,存在恶化的风险,必须要立刻进行紧急处理和检测,候诊时间要再15min内;III级,患者有潜在的脏器功能障碍,生命体征暂时比较平稳,候诊时间要在30min内;IV级,患者存在急性病,但是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能够等候较长时间,且必会出现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存在候诊时间规定;V级,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病情较轻,可以等待并且不会出现并发症,候诊时间无任何规定。
  2.2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制定了一套更适合我国国情,并且适合在我我国推广和实行的及诊分诊标准,I类(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要立刻抢救治疗;II类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状态;III类生命体征稳定,但是存在状态变差的危险;IV类患者为急诊状况但是生命体征比较稳定;V类患者病情温情属于非急诊范畴。
  2.3 南京
  南京的明基医院按照台湾急诊模式,结合我国情况,采用检伤分类标准一共将急诊就诊的患者分为了4级。I级需要立刻接受处理的病人;II级需要再5~10min内接受处理的病人;III级需要在30min内接受处理的病人;IV级不符合急诊条件,可以实行延后或是转诊的病人。该检伤分类和管理流程极大的减少了病人的等候就医时间,提升病人对急诊工作的满意度。   2.4 卫生部4级标准
  卫生部的标准为:1级濒危病人,病情随时会危急患者的生命,必须要立刻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必须要立刻抢救;2级是危重患者,病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展到1级,或是会造成严重的伤残,必须要尽快安排接诊,并实行对应的治疗和处置;3级是急症患者,患者当前可以确定在短时间内不会危急生命或是出现严重致残的情况,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较小,4级是非急症患者,病人当前无任何急性发病症状,很少不适主诉。
  2.5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
  MEWS是Morgan等人在1997年首次提出的,2001年,NEWS評分针对化妆你好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状态和收缩压等方面针对患者展开评估。当前我国国内已经广泛将其运用在急诊抢救系统内。
  3 急诊预检生命体征测量
  3.1 血压计
  当前国内的科室、医护人员和医院主要使用的血压计有4中,分别是心电监护动态血压仪、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台式血压计。杨成桂等人分别分析了四种血压计临床的测量结果,得知,四种不同方式测出的收缩压对比,差异无任何统计学意义;舒张压值除了水银台式血压计以及臂式电子血压计对比,臂式和腕式电子血压计独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建对比差异无任何统计学意义。翁海风等人针对80名患者采取两种测量方式来测量血压,结果显示,中青年的患者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以及台式汞柱血压计测出的血压值无任何统计学意义。但是Olivier等针对2493名急诊就诊患者同时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以及水银柱血压计来测量血压,研究结果显示,腕式测量值结果不符AAMI以及BHS中水银柱血压计的测量标准误差,定期同汞柱血压计实行校准,强化测量前指导,尽量避免外部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对临床多数患者而言是存在参与价值的。
  3.2 血氧饱和度探头
  血氧饱和度探头的工作原理为吸收外周组织血清的不同光谱,随后显示血清内氧合血红蛋白的数量。其所测定的血氧饱和度同患者即刻实际动脉血氧饱和度出现高度的相关定。陈水红等人,针对来医院急诊的483名患者实行血氧饱和度测定,结果为,多发伤病人出现低氧血症的概率高达71.6%,平时并不注重给予吸氧的颈椎骨折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概率高达25%,急诊预检分诊测量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并且可以提供给氧报告,极大的提升抢救成功率。
  3.3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可以同时监护患者呼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并且直观的反应心电图形的精密医学仪器,每个监控生理参数能够设置安全值,数值一旦超出标准就会发出劲爆,这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不同临床应用领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要求不同,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护为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愈合过程内的有价值附加信息。可见,心电监护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内运用十分广泛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
  3.4 体温计
  为找到适合急诊室预检分诊内又快有准的体温测量方法,李群等人对303名急诊就诊患者同时采取玻璃水音体温计测量口温和耳温及测量耳内温度,最终差异无任何统计学意义。谢秀珍等人采取对照实验研究,对102名急诊患者采取红外线耳式体温计及水银体温计测量提问,研究结果现实,两者的测量提问结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Debra等对500名急诊患者采用红外线耳温计测量体温,12.5%的患者无法被测出发热。可见,急诊预检分诊护士选取快速和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和工具,可以极大的缩短及诊分诊以及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得到快速及时的诊治,帮助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4 小结
  提升分诊的准确率,国际上对于分诊的时间要求通常是2~5min,这就要求分诊的护士必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评估力,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正确分诊。很多因素会对分诊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例如分诊护士未接受正规培训,急诊患者的流量较大,人员配置并不科学合理,发生中断事件,住院床位数等。对此必须要重视影响分诊准率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提升分诊的准确率,并且有效降低分诊等级的不足以及分诊等级的过度出现率,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不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蕊. 急诊预检分诊快速病情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研究[C]//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2014.
  [2] 余艮珍, 叶天惠, YuGenzhen,等. 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规范化管理[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5):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