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不同的输血技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凝聚胺技术,对照组采用盐水法,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与盐水法相比,凝聚胺技术对于血液样本的检测阳性率、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采用凝聚胺技术可以提升检验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关键词】 盐水法;凝聚胺技术;临床输血检验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231-01
输血操作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输血来使患者身体内达到血液循环且稳定的效果,并保证患者器官的正常运行,最终使患者的生命能够得到挽救[1]。进行输血操作没有出现失误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但一旦出现失误,或者输血操作不正确,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实施输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科学、合理的一系列检测,从而使患者输血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安全,使输血性溶血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减少。目前来讲凝聚胺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技术,其优势非常显而易见,其优点是检出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预防溶血性输血的产生,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不同的输血技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入选的体检者在进行本次的血液检验之前没有发生任何的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可能会对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疾病;体检者均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所有的体检者对静脉血清晨空腹采血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耐受性;所有体检者都签订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严重慢性心、肺、肾功能严重障碍的体检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在进行本次血液检验前服用了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药物或者相关治疗措施[2]。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9.31±7.73)岁;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1.07±8.01)岁。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于进行输血检验前一晚告知体检者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样采集,每人采集2份血样,每份2ml,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和盐水法进行配血试验。
1.2.1 凝聚胺技术 取干燥洁净试管2支作为测管,主测中装置受检者血清1滴,次测中装置备用血样血清1滴,后分别加入备用血样红细胞悬液2滴和受检者红细胞悬液2滴,然后再向试管中滴入0.7ml的低离子介质,将试管摇匀后静置1min,随后滴入凝聚胺溶液,摇匀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为3500r/min,持续15s,清除上清液会出现凝聚现象,向测管中加入假凝聚清除液,进行轻微摇晃,若红细胞仍保持凝聚状态,则检验结果为阳性,反之,检验结果为阴性。随后可继续进行抗体筛查试验。
1.2.2 盐水法 取出受检者静脉血样,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控制在3000r/min,持续时间2min,成功分离血清后,加入盐水试剂,配置5%的红细胞盐水悬液,采用同样方法,将从血库中取得的备用血样进行处理。另取干燥洁净试管2支,分别放置受检者血清和备用血样分离出的血清,随后分别滴入受检者的红细胞悬液和备用血样的红细胞,摇匀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为1000r/min,持续1min,观察结果,若红细胞仍保持凝集状态,则检验结果为阳性,反之检验结果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盐水法相比,凝聚胺技术对于血液样本的检测阳性率、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 讨论
在临床上,针对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挽救其生命的过程中,输血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且其对于外伤出血患者、外科手术出血患者、产后大出血患者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临床输血治疗期间,需要对同种免疫反应予以注意,且完成出血治疗之后,由于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患者体内的抗原细胞,且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极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不论在临床输血治疗期间,或者是在完成输血治疗之后,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密切监测,如果其发生任何不良输血反应,都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处理。在临床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应用为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势,且可对抗体进行有效筛查,并具有较高的溶血性贫血检出率[3]。
盐水法虽然在操作上具有较大的便利性,检验结果获取速度较快,但是具有较低的检验敏感度,通常会引发不完全抗体检验遗漏现象出现,对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不能进行有效确保。凝聚氨技术检测法能够对红细胞表面唾液酸进行中和,进而促使一种具有可逆性特征的非特异性凝聚产生,能够用来对红细胞内不完全抗體进行有效检验。这种检验方式的具体作用价值为:凝聚胺本身对正电荷进行携带,所以能够有效中和负电荷,正电荷在溶解之后能够结合细胞表面的唾液酸,进而将其表面电位降低。在上述过程中,凝聚胺能够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聚关系,然后再对红细胞悬液进行中和,将红细胞表面丢失的电荷有效扩散。对以上特征进行充分利用,便可以将其用来有效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有对应抗原存在。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凝聚胺法能明显提高临床检查准确性和特异性,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安骄娜. 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实施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9):56-57.
[2] 陈霏. 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2(19):64.
[3] 彭伟如. 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6):162-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3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