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镇痛方对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镇痛方对四肢骨折疼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疼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曲马多片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镇痛外敷方治疗,治疗7、14 d后评定2组疼痛、肿胀症状、炎症反应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7、14 d,2组的SF-MPQ量表评分、精简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及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稍低于对照组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镇痛方外敷消肿止痛作用良好,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四肢骨折疼痛;中药镇痛方;盐酸曲马多片;炎症反应;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1-0029-02
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在骨伤科中,占比>70%,本病多见于外力损伤或骨质疏松患者[1]。骨折后疼痛为急性疼痛,不仅增加患者生理痛苦、心理负担,也会影响机体各系统功能,引发并发症,不利于愈后康复。目前,针对四肢骨折急性疼痛,西医治疗方法多以服用镇痛药物为主,但常导致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适[2]。近年来,中医药因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在四肢骨折疼痛治疗中得到临床广泛关注。笔者主要探讨了自制中药镇痛方对四肢骨折疼痛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上外傷性疼痛患者寻找最佳的中药镇痛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8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治疗的6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疼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符合入组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9岁,平均(46.93±8.28)岁。上肢骨折17例,下肢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0岁,平均(46.87±8.35)岁。包括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12例。2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经术前X线、CT检查均为闭合性骨折,未见皮肤破损,且自愿参加研究及相关病情评估;③非恶性肿瘤等其他原因所致疼痛;④认知、感觉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肝、肺、肾、造血/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等;②合并血证、发热、凝血功能障碍;③曲马多过敏者;④安装心脏起搏器;⑤术后肢体明显肿胀或并发筋膜间室综合症者;⑥孕妇、依从性差、精神障碍及不能配合治疗者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曲马多片镇痛:盐酸曲马多片(生产企业: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331)25mg/次,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镇痛外敷方治疗,处方:伸筋草、当归、透骨草各15 g,红花、延胡索、苏木、川芎、刘寄奴各10 g,没药、乳香、千年健、牛膝、甘草各10 g,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包内,用冷开水浸泡30 min后,水煎煮沸后文火蒸20 min,取出后用毛巾包裹,待药包温度降至30℃左右,外敷骨折疼痛之处,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用药14 d。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评定2组患者以下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①疼痛症状:采用简单疼痛问卷表(SF-MPQ量表)评定,包括11个感觉类及4个情感类项目,每项均用0~3分表示无、轻、中、重不同程度,求和计算总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②睡眠质量:采用精简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定,包括10个项目,每项均为5级评分(1~5),分值10~50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问题越严重;③炎症反应: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离心处理取上层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恶心、呕吐、嗜睡及局部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经两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段疼痛症状比较 治疗后7、14 d,2组的SF-MPQ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不同时间段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后7、14 d,2组的睡眠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不同时间段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后7、14 d,2组的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嗜睡及局部皮肤瘙痒为主,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例局部皮肤瘙痒,1例恶心),稍低于对照组10.00%(1例恶心,1例呕吐,1例嗜睡),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
3 讨论
四肢骨折围术期有效的镇痛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疼痛会引起躯体病理性改变,导致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心脏疾病等发生率显著上升;而良好的镇痛处理,能缓解恢复期患者功能训练的痛苦,避免术后肌肉痉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3]。既往,对于四肢骨折疼痛,骨科临床多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用药等方式处理,但药物作用于全身,提高了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西药镇痛作用短暂,需反复给药,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曲马多为合成的强效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物,可通过激活μ-阿片类受体活性,抑制中枢单胺能疼痛通路发挥镇痛作用,其对生理功能无较大干扰性,患者长期用药也基本无依赖性[4]。 中医认为,外伤骨折后可致骨断筋伤,营血妄行,血溢脉外,阻滞气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气伤痛,行伤肿”,气滞血瘀、水肿不消则营卫不和、经络受阻,而不通则痛[5]。对于四肢骨折疼痛,根据其病理病机,中医主张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法予以治疗,正如《辨证录·接骨门》中有云:“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祛瘀为先,血不能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接也”。中药外敷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热力作用下中药有效成分能经皮肤渗入肌肉、筋骨等,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损伤骨组织的营养状态,同时,也能促进炎性及水肿产物的吸收,达到消散血肿、解痉止痛的作用[6]。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中药镇痛外敷方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癥状、睡眠质量及血清炎症反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曲马多联合中药镇痛方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效果良好。中药镇痛方中伸筋草、透骨草、牛膝能强筋健骨、温经通络,红花、当归能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延胡索、苏木、川芎能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刘寄奴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没药能散血去瘀,消肿定痛,千年健强筋骨,止痹痛,甘草解读、调和药性,诸药合用能共奏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7]。现代药理学亦证实,中药镇痛外敷方能促进炎症吸收、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局部祛瘀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中药镇痛方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消肿止痛作用良好,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献涛.双柏散外敷治疗早期四肢骨折肿胀疼痛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2):143-144.
[2]黄丽君,艾荷红,周昕,等.冰肌散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影响[J].光明中医,2017,32(21):3127-3129.
[3]徐海栋,周双燕,赵建宁.2种不同镇痛方式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23.
[4]郑敏之,薛彬,林卡娜.双氯芬酸钠栓剂和曲马多针剂用于儿童骨折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7):13-15.
[5]陈向明,欧锐金.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8):90-91+94.
[6]程红霞,张琴,付艳,等.中药伤科油纱外敷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肿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47-150.
[7]撒忠秋,周熙,白志林,等.自拟活血化瘀汤合冰敷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