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行为干预护理先兆性流产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医治的5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并结合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生活质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生活质量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等消极情绪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方法结合行为干预对先兆性流产患者进行护理,能更好得改善和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顺利生产的概率,可加大应用。
  【关键词】:先兆流产;行为干预;临床护理;常规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孕妇在妊娠的第28周内,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比如孕妇的阴道会出血、腰部酸痛、腹部疼痛等,就是先兆性流产,患者的这些症状极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会有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且患者病情越重,消极情绪也会增强,进而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如果不及时对先兆性流产的患者进行相关治疗以及护理,患者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生流产症状。现阶段,采取科学措施对先兆性流产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患者的消极情绪能够有效缓解,恢复患者心理健康,减低流产率。本文中,笔者分析与探讨行为干预护理先兆性流产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报道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医治的所有先兆性流产患者,用电脑程序随机抽取5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25例患者的年龄平均为(28.45±4.12)岁;对照组的25例患者的年龄平均为(29.32±3.4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进行研究与分析。
  1.2 方法及措施
  对于对照组的25例患者,利用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等常规的流产护理方法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观察組患者常规方法并结合行为干预措施,具体行为干预措施如下:
  1.2.1 认知疗法
  患者的认知会影响其心理以及行为,但是由于患者对于病症的了解得片面或者不是很清晰,对于病症的出现会感到恐慌和焦虑,导致消极后果。先兆性流产患者会想到流产或早产,心理或情绪会往着消极方向变化,比如焦虑、抑郁和恐怖等,影响正常生育。护理人员与患者要沟通良好,通过交流来了解患者心理波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亲人进行先兆性流产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和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有正确和科学的认识。也可以向患者告知先兆性流产的相关成功治疗方法和案例,使患者的焦虑等消极心理得到缓解,也能增强患者恢复健康和顺利生产的信心。
  1.2.2 行为干预
  (1)运用系统脱敏法帮助患者学会放松,比如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舒适的体位来进行肌肉放松,患者通过渐进性的松弛训练,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可缓解和消除;(2)先兆性流产患者的会阴部会出血,如果不及时清洁,可能会造成消极后果。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或者为患者做好会阴部的护理工作,并且告知患者一定要注意好个人卫生,并且要避免受凉;不可过度运动或过度劳累,需要保证良好的作息规律,维持能力与体力;(3)若患者有腹痛或要酸时,可挑选患者喜欢的轻松音乐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分数与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当>50分时,即可判定为焦虑障碍。(2)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测,评分采用5级,1级无症状,5级最严重。评测的因子:恐怖、躯体化、抑郁等。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检验,以是否符合P<0.05来决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护理之前,对照组患者SAS为(51.23±3.65)分,观察组(51.65±4.02)分,对比结果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护理之后,观察组评分降低为(40.15±2.69),对照组(49.02±2.12),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改善,且效果比对照组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影响先兆性流产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比如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细菌感染、全身性疾病等,而外伤、胚胎发育异常、过度刺激、母体有炎症等一些生理上的因素也会引发先兆性流产[1]。目前,先兆性流产病症在临床妇产科中的发生率已高达15%[2],近些年来更是有着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产科病症的一种常见病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为干预护理后,SAS评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都比对照组的好,说明在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结合行为干预的方法,能够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陈荣英,冯敏.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107+109.
  陈雪罕,秦桂芳. 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护理体会[J]. 饮食保健,2017,4(1):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