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式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式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 两组患者S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 且观察组SSS评分(8.11±1.72)分、Barthel指数(83.07±10.35)分、Fugl-Meyer评分(69.65±7.34)分优于对照组的(16.35±3.08)、(61.52±8.75)、(52.37±6.2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干预后的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有助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 可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中[1, 2], 在脑卒中类型中所占比例高达80%, 糖尿病、高血压等脑血管病变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3]。老年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 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因此需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从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抽取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2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 病情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作。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智力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患者;②有重大外伤手术史的患者; ③存在听力障碍或痴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30例。对照组:男75例, 女55例;年龄最小61岁, 最大82岁, 平均年龄(70.25±4.74)岁;合并疾病:高血压55例, 糖尿病44例, 风湿病7例, 其他疾病24例。观察组:男80例, 女50例;年龄最小6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70.18±4.69)岁;合并疾病:高血压58例, 糖尿病41例, 风湿病9例, 其他疾病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在本组患者入院后对其病史、药物使用史以及病情进行仔细询问并记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遵医嘱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 动作轻柔地协助患者翻身;安装床栏, 防止患者出现坠床等不良护理事件。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①强 化心理干预: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后, 经常性地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真实想法, 并告知坚持长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全程加强心理护理, 通过列举成功恢复病例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②肢体功能位保持:在患者卧床期间, 指导患者掌握体位变换和床上训练的技巧, 并对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指导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 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 30 min/次, 2次/d, 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③平衡训练:a.卧位:保持15~30°的臥位10 min/次, 2~3次/d, 逐渐增加训练角度和训练强度;b.坐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靠背坐起, 指导患者自行坐起, 直至患者可不借助辅助物自行稳定坐起。之后指导患者转动颈部, 训练患者从身体不同面拿物品、双脚抬离地面, 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洗脸、穿衣等。④认知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图形辨识、字形对比、数字词语记忆、心里计算等训练, 促进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⑤饮食方面:在康复训练过程中, 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饮食方面需注意的内容, 合理摄入热量, 多进食新鲜蔬果, 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⑥出院指导: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与患者交换联系方式,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咨询服务, 并定时推送疾病康复相关知识, 提醒患者定时复查。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SS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值区间为0~ 45分。轻型为0~15分, 中型、重型分别为16~30分、31~ 45分。②应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 百分制, 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更好[5]。③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价, 上肢功能66分, 下肢功能34分, 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同肢体功能功能成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S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 两组患者S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是救治不当,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严重威胁到了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不太理想, 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对康复训练的指导不到位, 不利于患者各项功能的尽早恢复, 因此住院时间长, 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6]。而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康复护理一方面通过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信心, 减少了不良事件对机体康复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肢体功能位保持、平衡训练、行走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提高了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可塑性和重组能力, 有助于部分神经元的恢复或者再生,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復, 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认知功能, 促进了肢体功能的恢复, 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提升, 加强出院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7, 8]。 通过康复护理能够起到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 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患者的心理状况良好, 且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功能, 适合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王丙华.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6):237-238.
  [2] 李瑞莉. 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 8(12):59-60.
  [3] 张诗宇.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0):232-233.
  [4] 张艳.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23):3217-3219.
  [5] 刘威, 张千, 颜秋媚.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14):31-32.
  [6] 吴娟.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 医药前沿, 2012, 6(27):48-49.
  [7] 刘丽娟, 李虹, 杨万英.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3):103-104.
  [8] 黄志清.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2):296-297.
  [收稿日期:2018-09-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