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 66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附暖宫丸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72
  痛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 较难治愈。痛经的产生主要与患者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精神等因素有关, 此病能够导致患者在月经前后和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使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并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1]。在中医理论中, 痛经可分为虚实两类, 主要是由于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所导致, 其中寒湿凝滞血瘀型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 在对其治疗时, 中医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66例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16岁, 最大23岁, 平均年龄(19.43±1.95)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1.97±0.95)年。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17岁, 最大24岁, 平均年龄(20.37±1.92)岁;病程2个月~5年, 平均病程(2.36±0.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艾附暖宫丸治疗。在月经前1周服用艾附暖宫丸, 1丸/次, 2次/d;艾附暖宫丸的主要成分:香附240 g、艾叶120 g、肉桂20 g、吴茱萸80 g、黄芪80 g、当归120 g、白芍80 g、川芎80 g、地黄40 g、续断60 g, 将上述药材制成大蜜丸, 9 g/丸。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在月经前1周服用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的药方:赤芍12 g、延胡索15 g、蒲黄12 g、当归12 g、小茴香10 g、五灵脂12 g、 干姜10 g、肉桂6 g、川芎9 g、没药6 g;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药方进行加减, 若患者疼痛严重, 则在药方中加入艾叶10 g、 附子6 g;若患者气滞严重, 则在药方中加入香橼15 g、香附15 g、佛手15 g、乌药10 g;若患者血瘀严重, 则在药方中加入红花9 g、桃仁10 g、丹皮6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 取药汁400 ml口服, 2次/d。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新药(中药)临床指导原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痊愈:治疗后, 患者的腰痛和其他临床症状消失, 在停止用药3个月后病情无复发;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腰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不服用药物患者能够坚持工作;好转:治疗后, 患者的腰痛及其他症状减轻, 在服用止痛药物下可以坚持工作;无效: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病症, 此病的产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4]。痛经是指女性月经周期所发生的疾病, 此病会对患者带来较为强力的疼痛感, 同时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使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影响其身体健康[5]。
  在中医学中将痛经可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寒凝气滞血瘀型, 此类型的痛经是由于患者贪凉饮冷、冒雨涉水、居处寒湿、寒邪内伏等原因所导致, 寒则收引, 致使气滞血凝, 导致患者的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使患者表现出小腹疼痛、乳房发涨、月经量少、畏寒肢冷等症状[6-8]。
  临床上在对患者治疗时, 主要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少腹逐瘀汤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少腹逐瘀汤中的当归、赤芍、延胡索、川芎、没药、五灵脂等药物可以行气活血;艾叶、肉桂、附子、干姜、小茴香等可以散寒止痛;佛手、香附、香橼等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 诸药合用, 可以起到行气活血、温经散寒、逐瘀止痛的功效[9, 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阿努阿尔, 雷正权. 重灸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1):28-29.
  [2] 熊文丽, 康志媛. 康志媛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临床经验.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12):15-16.
  [3] 陈静丽, 黄晓君, 冉仕娅, 等.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实性痛经的疗效分析. 江西中医药, 2016, 47(8):58-59.
  [4] 蒋平平, 刘元铃, 罗仁. 寇琼教授成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介绍.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 38(4):65-67.
  [5] 董洁群, 李迅, 孙玉峰, 等. 女大学生痛经类型与朝医四象体质的关系调查研究.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 23(8):74-75.
  [6] 郑佐桓, 郑洪新.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13, 32(26):121-122.
  [7] 刘芳媛, 于燕.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近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70):151.
  [8] 陆婷. 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兼有寒凝者的临床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9] 柳琳. 中医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体会. 湖北中医杂志, 2014, 36(1):50-51.
  [10] 王小洁, 刘笑梅.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學报, 2015, 38(2):64-65.
  [收稿日期:2018-09-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