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3例,均为强迫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78.43%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9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Y-BOCS评分、SSP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观察组Y-BOCS评分、SSP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强迫症患者;临床癥状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OCD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患者会出现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开展一些毫无意义、甚至是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行为。OCD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让患者产生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导致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临床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终身患病率达到1%至2%[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其中单纯采用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一般。本次研究重点探究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联合行为干预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3例O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有男性患者28例,有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08±4.31)岁。观察组52例,有男性患者30例,有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年龄在21-41岁之间,平均年龄(31.98±4.22)岁。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研究小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可知,其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且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认可。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1)心理治疗: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包括症状诊断,心理诊断,确定患者OCD类型后制定咨询方案,包括制定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最终目标。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尊重、共情等方式建立良好咨询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针对性、恰當有效心理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健康教育,采用认知疗法结合厌恶疗法等治疗手段根据病情发展积极展开治疗。(2)行为干预: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患者喜欢的活动。对患者出现的强迫行为,进行有效引导,让患者对这种行为产生厌弃感。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78.43%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9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护理前后Y-BOCS评分、SSPI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前Y-BOCS评分、SSP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观察组Y-BOCS评分、SSP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现有对强迫症的研究认为,强迫症的发生与遗传、神经-内分泌失调、不良事件等有关。强迫症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会严重到一定程度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强迫症的治疗主要以各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为主,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通过利用心理治疗,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与此同时指导患者消除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症状,有效结合患者病情指导并调节不良情绪与行为[4],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去面对生活,逐渐实现社会功能的改善,强迫症状的缓解,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护理前Y-BOCS评分、SSP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观察组Y-BOCS评分、SSPI评分下降幅度均超过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积极有效的行为干预可以逐渐引导患者改正自己的强迫行为,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时通过消耗体力消耗患者不良情绪,通过鼓励患者汇报自己的强迫行为,让患者内心对这种强迫行为产生厌弃,从而停止强迫症的相关表现[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78.43%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9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目前临床上针对强迫症有多种治疗手段,但是强迫症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是慢性病,目前治疗只能够控制病情,并无法做到根除。
  综上所述,针对强迫症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何成添,黄洁英,谭艳芳.认知行为护理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99-200.
  鞠福美,仪修芹.强迫症患者治疗阶段干预性护理的实施方法与有效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7):251-252.
  李爱平.强迫症病人护理中联合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86-287.
  许晓杰,卢辉群,周玮,叶向阳,叶波,蔡杭美.应用磁共振成像观察首发强迫症患者海马体积及相关静脉的改变[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27(06):500-503+508.
  农秋葵,李思珏,熊令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灸治疗强迫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8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