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林武术发展简考(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接上期)
  据很多历史资料记载:明代少林寺武僧人数最多,擅长棍棒、搏击、气功、剑术等。僧兵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招出征,如月空、小山、边澄、智甫、智善、自然、日忠、玉田、古峰、了心、徹堂、周友、周参、洪纪、洪信、普徒、普便、宗袋、宗擎、三奇、参公、万庵、便公、东明、广按、竺芳、天员、一峰、真元、天池、天真等都多次赴边,痛击倭寇,屡立战功,表现了少林寺僧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明朝从洪武到崇祯的260多年间,少林寺武僧多至数千,其中应招为将者和武林高手达百余人,编写武著4卷,创增套路13套,为发展少林武术和提高武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清廷为了巩固政权,忧虑汉人反清复明,曾多次下旨禁止民间教习拳棒,命令地方官员对违者都要逮捕查办,从此寺僧和民间武士都不敢公开习武,只能在夜间偷练武功。据少林寺已圆寂的方丈德禅大和尚说:“清代自顺治开始,就禁止武僧习武,致使不少武僧高手流落四方。”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清廷官员麟庆代替巡抚祭祀中岳时来到少林寺,要求观看“少林校拳”。当他询问寺僧练拳情况时,众僧“讳言不解”。他对众僧说:“少林拳勇自昔有闻,只在谨守清观,保护名山,正不必打诳语。”方丈见他没有恶意,才敢选出有功夫的武僧在紧那罗殿前表演六合拳、技击等。他观后大为赞赏,说:“熊经鸟伸,果然矫捷。”
  由于清廷严禁教武练武,所以寺僧不敢在公开场合习武,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殿内关门练功。现留在寺内千佛殿地砖上的48个脚凹,就是众僧演练千斤脚的足迹和印证。清统治者禁止习武,结果此举不仅没有灭绝少林武功,反而把少林功夫的火种推向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武僧虽仅夜间练武,却练就了高超功夫,如同替的飞火鞭,真乐的火花杖和护身拐,如有的单刀,如殿的铁沙掌,海法的宣华斧,海润的旋风鞭,海梁、湛举的六合掌,湛化的三节棍,湛可的金刚拳等,都功超前僧,威震武林。
  清历任少林寺住持高僧大都佛武精通,倡导文书录集和复抄历代秘本,如《少林拳谱》《飞火鞭谱》《少林武艺谱》《少林铁砂掌》《海法华斧诀》《旋风鞭》《六合掌谱》《三节棍谱》《少林金疮宝囊》《少林武僧集录》《少林寺征战谱》等,都在清时完善。民国年间,少林寺僧逐渐减少,多则三百,少则百余,在寺余僧和民间武士满腹宏志,依然苦行习武,争获绝技,待机报效国家。如飞毛腿贞俊、金罗汉妙兴、鸳鸯脚德根、飞檐走壁的许世友、铁砂掌钱钩、发气断链的李根生、铁身靠贞绪等老前辈,都武功卓绝,威震四方,增辉少林,为发扬国粹、振兴中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不幸的是1928年,军伐石友三为泄私愤火焚少林寺,大火燃烧四十余天,主要殿宇被毁,更可惜的是《少林武僧集录》《少林寺医秘集锦》等十余部武技、医伤宝贵资料同藏经阁并燃为灰。僧众四散,寺容破烂不堪,从此饮誉中外的天下第一名刹、武术圣地少林寺一落千丈,渺渺残存。正如当时一位远方来寺求艺的学者留诗所云:
  兴兴千里来学艺,
  古刹四处烟火起。
  人说少林武艺佳,
  为何不与暴军抵?
  都说功夫出少林,
  望处仅几老僧迟。
  殿宇残柱陪天坐,
  一片瓦砾缀焦土。
  满腹志向成泡影,
  扫兴而归长叹气。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关怀下,不仅少林寺内得到修整、重建、扩建,还在附近兴建了演武厅等一些新型建筑,迎接海内外武林志士、少林归宗朝圣的弟子及广大旅游爱好者习武、观光、游览。为了弘扬少林武功,少林寺僧在继承少林武术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于1988年成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多年来在国内多地进行表演,出访海外,将少林武术推出国门。少林武术在国泰民安的圣境中,得导到空前的发展。1988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兴建的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从政府角度将少林功夫及典籍重新挖掘整理,使少林寺这一佛武古刹又增新辉。
  (全文完)
  (编辑/刘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09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