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待“返童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心理案例:老爸真的变成老小孩了
  老爸今年七十多了,虽然,身板还算硬朗,但最近我发现,以前那个为我遮风挡雨健壮的老爸,的确是老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记得我前几年回老家时,总是鱼呀肉呀带回一大堆。那时,老爸总是说,不要总花钱买这么多东西,白菜、萝卜最有营养了。可是,最近有一次,我无意中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小点心,都是正宗的食品。没想到,这次父亲接过去,全抱到炕上一样一样地看,一样一样地打开,一样一样地品尝,好像生怕谁给抢了去,那样子真像个孩子。
  事后,弟弟告诉我,老爸拿着我给买的食品,前院、后院边走边咂嘴,自言自语“真好吃,真好吃”,还不时地给别人家的老人尝一口。尝过老爸食品的老人,就指责老伴儿“舍不得花钱”之类的话,弄得有的老两口竟然还为此生气,几天不说话。老爸每每看到听到别人家老人吵,就偷偷地笑,还自言自语,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有时,还去劝架。不劝还好,老爸这一劝,多是火上浇油,更会惹人家不快。听弟弟说着我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我知道,老爸从前是最不喜欢吃零食的,现在拿着好吃的,到处炫耀,他是高兴,是想让别人来分享他的喜悦。
  弟弟告诉我,老爸还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一有空就跟小孙子和他的伙伴们“胡闹”。孩子们吹牛皮,他也跟着“胡咧咧”;孩子们讨论“重大问题”,他也出谋划策;就连孩子们演小话剧,他也要扮演个角色。简直成了孩子王,有时候孩子们真的管他叫“大王”!有一天,几个孩子来家里玩,玩得高兴了,几个孩子便大胆地去摸老爸的光头,老爸也不恼。忽听“叭”的一声,不知谁把桌子上的眼镜盒碰到了地上,老爸才皱起了眉头。孩子们正要仓惶逃跑,爸爸转怒为笑了:“别跑,谁给你家大王捡起来,重赏一串糖葫芦!”孩子们又欢天喜地地回来了。
  听弟弟讲着老爸的故事,我就想,老爸真的变成小孩子了。
  每次我回去,弟弟、弟媳都会放下手里的活,一起陪老爸打一会儿麻将。我不太会玩。弟弟就说,不用你会,你知道输就行。我让弟弟给说笑了。可输也要会输呀,要让老爸觉不出来,让他和得自然,他才开心。所以,有时一阵麻将下来,我感觉比工作一天还要累。但看到老爸那高興的样子,我心里也是高兴的。老爸虽赢得不多,却比你给他几百块都高兴,还会逢人就讲,我怎么怎么赢的……
  有时候,老爸想着什么事就会不时地笑,那笑真的是从心底里笑出来的,那样天真。看老爸的样子我是想,大概人老的时候都会这样吧。那我们就经常哄老爸开心,让他每天多一些孩子似的笑。
  心理解析:精神上返老还童的心理现象
  有句话说,“人到老年心犹孩”。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年岁已大,却老有童心,经常做出些像天真的儿童一样的行为。这样的人常被人称为“老小孩儿”、“老顽童”。
  “老小孩儿”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返童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第二次儿童期”,是人的一种精神上返老还童的心理现象。从积极方面看,这是一种符合正常人的自然心理规律的现象。人到老年,能够主动寻找童趣,当当“老小孩儿”,更是人生一大乐趣。如今,有不少老年人保持一颗童心,常常和孙辈们一起做游戏、猜谜语、背唐诗、聊天说笑话等,过得轻松愉快,生活充满阳光。同时,也养出鹤发童颜来。前面案例中的老人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就是应该肯定的。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项调查表明,那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往往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应该首先这样看到“老小孩儿”心理的积极面,老年人主动地做到人到老年童心不老。
  当然,“老小孩儿”还有另一种情形。有些“老小孩儿”心理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大脑结构的改变和脑功能退化的结果。比如,脑细胞营养缺乏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体积缩小和脑神经纤维变短。这种改变发生在大脑额叶时,就会出现记忆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以及行为幼稚和怪异等;发生在颞叶时,就会出现语言迟钝、听力减退、视力下降等。这是“老小孩儿”现象的消极表现。
  心理支招:发挥积极面,防止消极面
  老年人怎样发挥“老小孩儿”的积极意义保持自己童心不老呢?
  一是追忆童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递增,大脑中新的痕迹逐渐淡化消失,而最为清晰的记忆就是童年的光阴。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等等。如果身体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回到童年时代居住生活的地方,故地重游,可以使童心再度焕发。
  二是保持童趣。追忆童年,有助于保持童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让自己保持童趣的良方。童趣的表现之一是富于幻想。童年的幻想鼓励着孩子探索求知。老年人也应这样。老年的幻想多,是经验积累的反应。这些充满童趣的积极的幻想,也会激发老年人获得创造的灵感,让生活更充满活力。
  三是多交童友。喜欢小孩儿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小孩儿一起嬉戏玩耍,这几乎是老年人的天性。重要的是,老年人还应多交“童友”,不仅和自己的孙辈玩耍,也要多亲近身边的孩子们。这样,老年人会从和孩子的相处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使心灵上感到极大的快慰,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样既能消除老年人的心理压抑,又能驱散老年人的烦恼,减少孤独和寂寞。
  四是多看童话。一个简单的童话和寓言,往往极富哲理和幽默感。因此,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以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感,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把看过的童话讲给孙辈们听。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在孙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消除干净,使老年人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五是寻找童乐。孩子心中最容易留住快乐时光,最容易感到快乐,即使不愉快也会转瞬即逝,泪珠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了。人到老年,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这些消极情绪对身体是极为有害的。因此,老年人也应像孩子一样,多寻找快乐,对生活要知足常乐。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想得开,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甚至,老年朋友不妨学做一个真正的老顽童,让自己多多生活在孩子般的快乐时光。
  怎样减缓避免“老小孩儿”的消极现象
  一是客观的环境调控。一般说来,越是家庭环境安逸,老伴儿关系融洽,子女又倍加照顾,这种“老小孩儿”行为可能越明显。正如儿童不成熟一样,其实是依赖心理在起作用。作为子女,当然应宽待这样的老人。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应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而用温柔的语言去帮助老年人控制情绪,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坚持说理,使这样的老人能提高认识,保持应有的理智。对这样的老人,只要没有脑器质病的证据,就不必过分照顾,凡老人自己能做的,最好让其自己动手。这样有助于减轻此类“老小孩儿”现象。
  二是主观的自我调控。老年人智能活动往往因人而异,一般说来,有文化修养的人,好学上进的人,性格坚强的人,其智能活动的衰退一般很晚,很少出现这样的“老小孩儿”现象。因此,为防止出现此类“老小孩儿”现象,老年人自己也应积极自我调控,注意适当用脑,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以减缓此类“老小孩儿”现象。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2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