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密集毫针针刺法治疗腰椎棘间韧带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传伟 赵丹

  摘要:目的 探讨密集毫针针刺法治疗腰椎棘间韧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密集毫针针刺法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3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及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2组在治疗后的JOA下腰痛量表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集毫针针刺法治疗腰椎棘间韧带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密集毫针;针刺治疗;腰椎棘间韧带炎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1-0055-03
  腰椎棘间韧带炎是以腰部正中疼痛,不能弯腰,棘突间压痛为主要表现,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1],多为20-50岁的体力劳动者,是腰痛常见的原因,常因外伤、劳损而诱发,如果治疗不当,常会转为慢性腰痛,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近年来开展密集毫针针刺法治疗腰棘间韧带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患者,治疗组采用密集毫针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平均(35.42±1.23)岁,病程(2.23±1.01)d;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6.12±1.68)岁,病程(2.46±1.12)d;2组间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状诊断标准》[2]:①患者有长期弯腰工作的劳损史,或者搬抬重物等扭伤史。②多发生在L4/5,L5/S1 之间,行走时候脊柱多有僵硬感。③有深层的叩击痛,取坐位脊柱屈伸过程中按压检查较易发现。④脊柱微屈时扭转脊柱,可引起患者疼痛加剧。⑤使用局部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X射线检查脊柱未见异常。以上标准符合3条以上者即可诊断腰椎棘间韧带炎。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患者。②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③患者自愿参加临床观察,并且服从医生的安排,能配合治疗和随访,签收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除外其他脊柱病变者。②不能接受本治疗方案及不能耐受针刺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不愿加入本试验,不能遵照医嘱或在治疗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⑤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
  1.5 剔除、脱落标准 ①出现严重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者。②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其它治疗方法者。③不能完成全部治疗疗程,中途要求退出,或失访者。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患者俯卧位,先确定腰椎棘突间压痛最明显处,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无菌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皮肤常规消毒,直刺约1寸,然后取其周围,上下左右约5 mm处各针1针,针刺深度约1寸,运用大幅度捻转提插手法,以得气为度,用G6805-2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以舒适为宜,每次30 min,每日1次,5次1疗程。
  1.6.2 对照组 患者俯卧位,穴位选取阿是穴、夹脊穴,选用华佗牌0.30 mm×40mm无菌不锈钢毫针,皮肤常规消毒,直刺约1寸,以得气为度,电针治疗及疗程同治疗组。
  1.7 观察指标
  1.7.1 JOA下腰痛量表[3] 该量表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的治疗下腰痛评估标准,包括主观的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和膀胱功能4个方面。评分方法: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为0分。小于10分为差;10~15分为中度;16~24分为良好;25~29分为优。分数越低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明显。
  1.7.2 VAS評分[3] 在纸上画一条长10 cm的线,分别标记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患者根据自本感觉在横线上标记记号,以表示疼痛程度。其中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让病人在中间标出自己疼痛对应的位置。
  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结束后进行所有量表的评定,并保存评定表。
  1.8 疗效标准[3] 痊愈:患者腰部活动自如,症状消失,无压痛;显效:患者腰部活动基本正常,压痛明显减轻,症状明显缓解,不影响日常活动;有效:患者腰部活动有改善,局部压痛较前减轻,劳累后可痛作;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1.9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腰椎棘间韧带炎分为急性及慢性[4],急性者多为暴力所致,脊柱扭转时,棘间韧带离旋转中心轴最远,受到的扭力最大,容易损伤。慢性损伤主要为长期牵拉、劳损,或相邻棘突互相扭错所致。体格检查压痛点多位于腰5骶1,及腰4、5棘突间[5],有反复发作的特点[6]。
  西医治疗主要可分为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恢复腰椎功能,减缓关节的损坏[7]。存在长期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相反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按摩、针刀疗法等对于棘间韧带炎都有着独特的效果[8-14]。腰棘间韧带炎为西医病名,中医将其归于“腰痛”、“筋痹”范畴。中医病因病机,肾精亏虚为本,跌仆外伤、筋脉痹阻为标,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通过临证对痛证施治,发现单针针力不足,经多年临床探索总结出治疗软组织损伤压痛点的密集毫针针刺法。   选用压痛点,以痛为腧,通常被认为是病变部位和病理变化的应答点,故刺之针对性更强,比針刺固定腧穴更有明显的效果。《内经》有“十二刺”记载,其中“齐刺”“傍针刺”可增强针感,泻“分肉溪谷间”邪气。针刺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得气反应,即“气至速而效速”,“运气走至疼痛之所,以畅通病变之筋脉”。针刺具有改变病理状态、消除或减轻炎症、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与镇痛等作用。笔者采用密集毫针针刺法使刺激量更加增强,同时扩大了治疗的范围,有效避免了针刺不至病处的弊端,而且可使瘀滞之气血更快疏散,达到濡润筋骨,通利关节之目的,同时辅以电针刺激相关穴位可以促使神经递质得到释放,促进强啡肽的释放[15],激活内阿片受体到达止痛之效,两者更是相得益彰。
  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密集毫针针刺法治疗腰脊间韧带炎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可以使气血流通,肌肉舒张,功能恢复正常,往往2-3次就能有很好的疗效。本治疗方法具有见效较快、疗效肯定、治疗周期较短、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无副损伤和副作用的优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玉久.舒筋除痹壮骨贴治疗膝关节骨痹证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8):1164-116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0.
  [3]徐倩,熊振芳,谢彩霞,等.百笑灸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3):316-319.
  [4]王晓明,邢煜奎,杨晓霞.腰椎棘间韧带损伤的针刀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47-48.
  [5]郭涛.针刀治疗腰椎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2):1763-1765.
  [6]龚辉,邹国钫,陈奕梅.4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棘间韧带损伤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48(9):82-84.
  [7]苏同生,强军,万兆新.基于闸门控制学说雀啄灸治疗慢性痛的机理探析[J].陕西中医,2017,38(5):652-653.
  [8]张儒.中药贴敷配合针刺治疗腰椎棘间韧带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568-1571.
  [9]王敏,王立新,王海梁,等.展筋祛痛膏膏摩治疗腰椎棘间韧带损伤7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9):663.
  [10]田风.针灸、拔罐结合微波治疗腰棘上韧带损伤83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05.
  [11]李建辉,李朝林,刘巨超,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棘上、棘间韧带损伤25例[J].中医杂志,2011,52(19):1685-1686.
  [12]毕建静.密集型银质针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棘间韧带损伤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8):820-821.
  [13]蔡宗升,齐晓静,金强,等.针罐结合治疗腰5~骶1棘间韧带损伤46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3):245.
  [14]丁德光,赵慧芳.调脊通督针法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4):44-45.
  [15]付宏伟,阎丽娟,刘阳阳,等.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镇痛效应影响的研究概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1):1331-1335.
  (收稿日期:2019-09-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80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