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138例患者,最小随机化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选取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涂药的方法,同时对照组仅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经过6周治疗后,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以及愈显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涂药)痊愈59例,显效10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仅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痊愈50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通过两组数据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药物涂擦治疗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通脱法;木质素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2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通常表现为因面神经核及核以下的面神经损伤以致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目前急性期治疗多主张采用大剂量激素及神经血管营养药,同时配合针灸疗法,但对于如何提高其临床疗效,规范其治疗方案,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脱法”——一种灵活运用于临床的针灸治疗方法,由全国名老中医药程子俊教授依据“根结、标本”理论,结合临床几十年经验,具体按病情之轻重缓急,根据循经远道取穴与局部取穴原则,确立取穴及其先后顺序,同时结合针刺补泻手法而创立[1] 。我科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基础治疗结合通脱法针刺的同时,配合特色中药制剂局部涂擦按摩,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涂擦药物为近年来研究成果木质素高分子纳米新药[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38例,均为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将患者最小随机化分为治疗组(通脱法针刺+局部药物涂擦)与对照组(仅通脱法针刺),其中治疗组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2~68岁,平均(38.65±11.66)岁;病程2~46 h,平均(10.62±2.55)h。对照组组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4~72岁,平均(39.24±11.49)岁;病程为2~47 h,平均(10.81±2.47)h。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以及疾病分型标准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3]和《神经病学》[4]。
  急性发病,部分患者可有在发病前酗酒、疲劳、长时间吹冷风,或在发病前一周以内有感冒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Bell征阳性,进食时食物填塞在病变侧齿颊之间。体格检查可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伴或不伴闭目上视时露白,鼻唇沟浅平,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患侧耳后疼痛。患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腮等动作。少数患者可以出现患侧面部感觉障碍及听力水平下降。
  1.3 纳入标准
  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病的诊断标准者,发病48小时内,未曾进行其他治疗,年龄22~72岁(包括22岁
  及72岁)。
  1.4 排除标准
  ①Hunt綜合征(因需要配合抗病毒治疗);②严重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③孕妇及无法排除怀孕可能患者;④出血性疾病或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⑤由脑干病变、小脑桥脑角病变、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手术后遗症等引起的面瘫患者;⑥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共纳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例138例,于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最小随机化分为治疗组(通脱法针刺+局部药物涂擦)与对照组(仅通脱法针刺),其中治疗组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对照组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
  1.5.1 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①静滴地塞米松磷酸钠:用药剂量为
  10 mg/天(第1~3天),7 mg/天(第4~5天),4 mg/天(第6~7天);该药生产厂家: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70709。
  ②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白天10 mg,夜晚5 mg(第8~9天),白天10 mg(第10~11天),白天5 mg(第12~13天);该药生产厂家: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70624。
  ③口服甲钴胺胶囊:0.5 mg/次,每日两次;该药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70304。
  ④口服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三次;该药生产厂家: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药品批号:170702。
  1.5.2 治疗组
  通脱法针刺:患者取仰卧位,急性期以远道循经取穴为主,单纯面部表情肌瘫痪而无患侧耳后疼痛者取内庭、曲池;伴患侧耳后疼痛者则取太冲、足临泣、外关。以上穴位均双侧取穴,配合泻法。恢复期(7天以后)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结合选用。循经远取双侧足三里、合谷,配合补法;面部邻近选穴由少到多,通常近取患侧翳风、阳白、太阳、迎香、颊车、下关、地仓、口禾髎,浅刺轻刺到皮下即可。每次留针30 min,配合TDP照灯患侧面部。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隔日1次,共治疗6周。
  局部药物涂擦:患侧翳风穴为主配合地仓、夹承浆、颧髎、迎香涂擦木质素喷剂(注:木质素喷剂由常州大学张静副教授提供),手法渗透至筋膜层3~5分钟,每日三次。急性期每日1 次,恢复期隔日1次,共治疗6周。   1.5.3 对照组
  仅同上述通脱法针刺治疗。
  痊愈:治疗效果达到Ⅰ级患者双侧鼻唇沟及额纹出现并且对称,可正常闭眼与皱眉,无抿嘴鼓气漏气现象,进食无食物残渣残留于齿颊之间,无口角歪斜,可正常完成各种面部表情动作。
  显效:患者患侧额纹及鼻唇沟出现,达到双侧基本对称,皱眉略显无力,眼睑闭合不全,颧肌肌力约达到徒手肌力Ⅳ级,无抿嘴鼓腮漏气现象,进食无食物残渣残留于齿颊之间,做出笑的表情时可见口角略有不对称。
  好转:患者面瘫症状经治疗后由Ⅳ~Ⅵ级改善至Ⅲ级。
  无效:患者经治疗3个月以后面瘫症状仍达到Ⅵ级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将两组数据分析后进行比较,总有效率通脱法针刺组为100.0%,普通针刺组为97.1%,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中又称“口僻”、“口眼喎斜”,其发病机理通常认为是素体正气不足,以致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袭络造成 [5]。认为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即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目的是改善面肌功能。此外,甲钴胺及B族维生素的使用对于神经髓鞘的营养修复有益。但综上治疗对面神经功能的最终恢复疗效有限,因此在本次试验中,我们把糖皮质激素配合甲钴胺以及B族维生素作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基础治疗,并于早期介入“通脱法”针刺。根据程式“通脱法”的治疗原理,急性期治疗以“通”法为主,循经远取以疏经通脉,病症早期邪实且正不虚,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随着疾病的发展,进入恢复期后,针刺治疗宜先“通”后“脱”,即循经远取和局部取穴相结合,针刺面部时取穴宜由少及多,轮流选择适用,以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于局部穴位予药物涂擦按摩,能引起面肌收缩,刺激面部血管运动神经,改善面神经局部血循环,促进其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减轻面神经因水肿受压缺血导致变性的程度。
  此次笔者着重研究观察了以木质素为主的复方成品制剂涂擦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的不同临床疗效,该制剂为木质素类生物高分子纳米新药,由常州大学张静副教授专利提供,通过药理毒性试验,表明具有止痛止血、活血化瘀等功能,且抗炎效果显著[2]。通过本次试验发现,采用通脱法针刺结合局部涂药较仅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治愈率,而且能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激素副作用和患者痛苦,临床实用价值较高。此次研究不但肯定了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优化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药结合治疗方案,探索了以木质素为主要成分的擦剂新用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奚向东.程子俊教授"通脱法"针治面瘫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2):1-2.
  [2] 张 静.宁静的药效学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24):12.
  [3] 杨万章,吴 芳,张 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D].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344-346.
  [4]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1.
  [5] 陈健祥.温针灸和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优劣差异[J].中醫临床研究,2018,10(26):76-77.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0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