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输卵管绝育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无痛输卵管绝育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输卵管绝育术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100例。A组给予地佐辛+丙泊酚进行麻醉, B组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可唤醒时间、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用量, 腹肌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术中BP(108.00±4.37)mm Hg(1 mm Hg=0.133 kPa)、SpO2(95.00±3.00)%高于B组的(104.00±5.13)mm Hg、(93.00±2.00)%, HR(75.00±7.00)次/min低于B组的(70.00±6.00)次/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89.00±13.00)mg少于B组的(118.00±25.00)mg, 可唤醒时间(3.10±1.40)min短于B组的(4.80±1.30)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B组的3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肌松弛优良率及麻醉优良率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输卵管绝育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 其起效快, 恢复时间短, 术中镇痛效果佳, 受术者的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无痛输卵管绝育术麻醉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卵管绝育术;地佐辛;丙泊酚;静脉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61
  常规输卵管绝育术单纯采取局部浸润麻醉, 在子宫复位、提取输卵管时牵拉反射严重, 受术者往往因为疼痛刺激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 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 更有一小部分患者因恐惧疼痛而拒绝手术或因手术过程中疼痛难忍而中止手术, 因此无痛输卵管绝育术逐渐受到节育对象的认可及欢迎。近年来本中心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在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输卵管绝育术, 就其麻醉效果及术中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以评价地佐辛用于无痛输卵管绝育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自愿要求行无痛输卵管绝育术者200例, 年龄22~37岁, 体重43~72 kg。将200例行无痛输卵管绝育术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100例。术前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ECG)等均无异常, 无手术禁忌证,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1. 2 方法 两组受术者在术前均禁食水6 h, 且不能使用其他药物[1], 常规术前准备, 进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 监测BP、HR、SpO2、基础值后即予鼻导管吸氧。A组于静脉通路开通后即静脉给予地佐辛(规格:1 ml∶5 mg) 0.05 mg/kg(注射时间>1 min), 在手术前静脉注入1.5 mg/kg的丙泊酚(规格:10 ml∶100 mg, 注射时间>1 min)。B组在手术前静脉注入2.0 mg/kg的丙泊酚(注射时间>1 min), 同时加用0.5%利多卡因15~20 ml腹壁局部浸润麻醉, 待受术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 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 手术方法为常规抽芯近端包埋法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当患者呻吟、皱眉或肢体活动时追加丙泊酚0.5 mg/kg(腹膜缝合完毕后停止追加), 若收缩压<90 mm Hg或低于术前30%时, 给予麻黄碱10~15 mg, 必要时追加;当SpO2低于90%时给予面罩吸氧, 当心率低于50次/min时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25 mg[2]。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不同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BP、HR、SpO2。
  1. 3. 2 手术时间、可唤醒时间、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时间。可唤醒时间:手术结束到可叫醒的时间。留观时间:从受术者可唤醒到离院的时间。
  1. 3. 3 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术中体动、呼吸暂停。
  1. 3. 4 麻醉效果 判定标准:优:手术操作过程顺利, 期间无肢体活动;良:手术期间出现肢体活动或呻吟、皱眉, 但未影响手术操作;差:手术期间肢体活动频繁剧烈致手术暂时中断。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3. 5 腹肌松弛程度 判定标准:优:腹部凹陷, 腹肌软;良:腹部平坦, 腹肌稍软;差:腹部隆起, 腹肌紧张。腹肌松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BP、HR、SpO2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的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BP(108.00±4.37)mm Hg、SpO2(95.00±3.00)%高于B组的(104.00±5.13)mm Hg、(93.00±2.00)%, HR(75.00±7.00)次/min低于B组的(70.00±6.00)次/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手术时间、可唤醒时间、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和留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89.00±13.0)mg少于B組的(118.00±25.00)mg, 可唤醒时间(3.10±1.40)min短于B组的(4.80±1.30)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B组的3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4 两组腹肌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比较 A组腹肌松弛优良率及麻醉优良率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临床人文的不断进步,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逐渐受到重视。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输卵管绝育手术要求使用无痛技术的节育对象日益增多, 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门诊无痛女性节育手术。丙泊酚起效快、在体内消除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 因此静脉注射适合于麻醉诱导及短小手术的麻醉镇静[4]。由于其缺乏镇痛作用, 当单独用于静脉麻醉时为抑制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肢体活动等反应所需剂量较大, 最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呼吸与循环抑制[5], 易出现术后苏醒延迟、术中不适, 甚至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低氧血症、呼吸减慢或暂停等严重并发症[6]。现临床多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丙泊酚, 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觉, 并减少丙泊酚用量, 使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7]。阿片类药物中的地佐辛属于κ受体拮抗剂, 对μ受体部分激动, 还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吸收, 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8], 可更好地发挥术后持续镇痛作用, 减轻术后疼痛, 延长镇痛时间[9], 用于预防性镇痛, 可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同时预防痛觉过敏, 而且成瘾性低、呼吸抑制率低[10]。本观察结果显示: A组术中BP、SpO2高于B组, HR低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 可唤醒时间短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肌松弛优良率及麻醉优良率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无痛输卵管绝育术中应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 其起效快, 恢复时间短, 术中镇痛效果佳, 受术者的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无痛输卵管绝育术麻醉方法, 值得在臨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渊泉. 两种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5):945-947.
  [2] 王兴红.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护理要点. 甘肃医药, 2015, 34(9):711-713.
  [3] 程文娟, 刘文勋, 杨敏, 等. 地佐辛的镇痛作用及其对术后谵妄和躁动的影响.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8, 37(2):70.
  [4] 庄心良, 曾因明. 现代麻醉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3.
  [5] 夏云杰.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6):118-119.
  [6] 刘英, 熊虹飞, 牛晓丽, 等. 丙泊酚注射痛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9):687.
  [7] 曾彦茹, 佘守章, 黄宇光. 阿片类药物地佐辛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广东医学, 2018, 39(1):6-9.
  [8] 杜学红. 地佐辛预先给药对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效果的影响. 中国处方药, 2016, 14(12):82-83.
  [9] 刘治刚, 祁晓燕. 地佐辛不同剂量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88(4):53.
  [10] 李继成, 周海峰.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 17(9):1195.
  [收稿日期:2019-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8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