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便利抽选92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腹腔镜引流手术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试验组利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予以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标准时间、白细胞计数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2.55±3.33)min、(3.06±0.84)d、(5.06±2.21)d、(14.83±2.04)d、95.7%,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參照组(t=28.896,P=0.000;t=6.867,P=0.000;t=4.578,P=0.000;t=8.958,P=0.000;χ2=5.059,P=0.024)。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方式,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腹腔镜引流;细菌性肝脓肿;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7(b)-018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hepatic puncture catheter drainage for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convenienty se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ngle blind grouping methods. In the two groups, the reference group used laparoscopic drainage to treat the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liver puncture catheterization to treat the patients.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the time for the body temperature to return to normal, the time for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return to normal,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42.55 ± 3.33) min, (3.06±0.84) d, (5.06±2.21)d, (14.83±2.04) d, 95.7%, all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28.896, P=0.000; t=6.867, P=0.000; t=4.578, P=0.000; t=8.958, P=0.000; χ2=5.059, P=0.024).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ization drainage for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
  [Key words]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ization drainage; Laparoscopic drainage;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Efficacy; Complications
  细菌性肝脓肿属感染性疾病,因细菌入侵患者肝脏从而引发肝内产生化脓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如不给予及时治疗可随时危害生命。导致肝脓肿发生的细菌种类极多,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尤其针对自身体质差、免疫力低或老年等群体,由于个体差异明显,并容易伴有并发症,大幅提高了治疗中的病死率[1]。细菌性肝脓肿一旦发生,仅依靠内科药物无法彻底根治,因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治疗该病的重要举措,不过该方式具有较大的创伤面,严重影响患者后续恢复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影像学技术日益完善,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的方式逐渐被应用,并以其安全性高、创伤面小等优势得到广泛认可[2]。该次研究便利选择自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便利抽选92例,所有患者经单盲分组法被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参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4~67岁,平均(48.27±2.73)岁。试验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3~69岁,平均(48.42±2.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检查后,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符合《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6)》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确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自愿参加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获得其通过后开展。
  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者;免疫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类型肝病者;心肾肺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精神疾病史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参照组应用腹腔镜引流手术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主要方法为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平卧位,于患者脐部下方位置做切口,将套管针置入,将其切口作为腹腔镜探查口[3];接着,于剑突下方位置做切口,将套管针置入,将其切口作为超声刀的操作口,进而详细探查患者的肝脏与腹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脓肿部位对其体位予以调整,并标记操作孔位置予以实施;之后于脓肿顶部位置利用超声刀切口,借助吸引器将脓液吸干净,并借助操作钳将脓腔组织予以分离,彻底清洁脓腔;然后将引流管放置于脓腔内,戳孔并利用引流管将液体引至体外[4]。
  试验组利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主要方法为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或者是平卧位置,予以常规的消毒、铺巾,利用利多卡因(1%)对患者施以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选择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针,型号为18G,将其插入到患者脓腔的位置,查看是否能够抽吸出脓液,如抽吸成功则表示穿刺位置准确,可退出针筒,其抽吸出的脓液需进行细菌培养;接着于穿刺针位置将导丝置入并退出针芯,选择患者穿刺位置做小切口,并将穿刺针的针道予以扩张,借助导丝的引导将7F导管置入脓腔内,当置管完成后即可抽出脓液;同时,需配以浓度为0.5%的甲硝唑、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以及庆大霉素液,将配置好的溶液用以脓腔冲洗,并将导管外接引流袋便于脓腔中液体的外排[5];最后,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为患者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保持术后引流的通畅性,并对患者施以超声检查,如其脓肿消失且引流液体呈清澈状态时,则可将引流管拔除[6]。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予以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其中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标准时间、白细胞计数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脓腔体积缩小(<1 cm),即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脓腔体积缩小(2~3 cm),即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且脓腔体积未缩小或者其体积呈增大状态,即视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5  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经分析与汇总以后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试验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治疗效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大多是由于机体静脉血性感染与胆道相关病症导致,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寒战高热等,严重者会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原因直接死亡,因此,必须迅速给予治疗[7]。当患者肝脓肿还未发生局限液化现象,或感染灶相对较小时临床通常使用给予全身抗生素的治疗方法,但当脓肿壁变厚或感染灶相对较大时,抗生素已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此时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脓液引流术,而具体选择哪一种则是临床热点研究问题。传统的开腹引流术是以往的常用术式,虽疗效明显却无法避免因创伤大、失血量多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此外,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也是一种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式之一,该方法能更好地清除脓肿,且定位病灶更为准确,不过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机体恢复所需时间同样变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临床较为先进的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利用超声进行扫查肝脓肿位置和液化情况,同时选择与患者体位吻合的穿刺路径进行穿刺。这种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的优势,很容易被患者接受,另外,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的引流管具有较大的内径,这更容易实施抽吸等操作,避免堵塞现象发生,且内置管能够每天进行施药、清洗、引流等,进一步确保脓液的引出。郑鑫[9]研究中表明,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的超声组,其手术时长为(43.63±10.05)min、住院时长为(15.46±2.71)d、体温恢复正常用时为(3.07±0.5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为(5.14±0.66)d,其数据与腹腔镜组相比较存在显著优势;该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标准时间、白细胞计数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2.55±3.33)min、(3.06±0.84)d、(5.06±2.21)d、(14.83±2.04)d,其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表明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相对于腹腔镜引流方式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其试验组与参照组所呈现的手术指标与郑鑫[9]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体现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方式,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莹. 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6):21-23.
  [2]  靳林上,许冰.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5):765-768.
  [3]  王潇,梁茂全,崔铉默.超声联合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6):625-626.
  [4]  葛爱青. 超声下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8):141-142.
  [5]  魏银庄,郭全良. 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7):131-134.
  [6]  卢来顺,马锐,吴映云,等. Trocar与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探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32(1):10-13.
  [7]  三尕桃,郭建琴.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2019,49(1):28-29.
  [8]  袁靖. 2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疗养医学,2019,28(7):736-737.
  [9]  郑鑫.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对比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4):785-786.
  (收稿日期:2020-0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28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