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疗法治疗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其在在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是无过量饮酒史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往往并发有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它相关代谢紊乱,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而来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1,2]。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了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成为消化、内分泌代谢、营养、心血管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2008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明确,现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9.42±2.57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另有3例患者还伴有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本组18例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并且以谷丙转苷酶(ALT)增加为主,并同时伴有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GT)及甘油三脂(TG)的升高,同时,影像学检查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病程持续1年-27年,平均病程为13.24±0.57年。
  1.2 诊断标准 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点:(1)无饮酒史,或者饮酒折合乙醇的含量(男性<140g/wk,女性<70g/wk);(2)排除病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可以引起脂肪肝的一些特定性疾病;(3)肝脏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改变,而又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这一变化;(4)患者还同时伴有伴有代谢综合征以及出现无明确病因的持续血清转氨酶和(或)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且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治疗
   (1)改善胰岛素抵抗:空腹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片(厂家: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465)4mg/d,每日1次,12w为一疗程。罗格列酮不仅能增加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肝脏脂肪变性,还能抑制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入,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和脂质输出。
   (2)调整血脂紊乱:每日口服辛伐他汀片(厂家:山东司邦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396)10mg,晚间顿服。
   (3)修复细胞膜:口服易善复胶囊(中文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厂家:A. Nattermann & Cie. GmbH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114)每日三次,每次456mg。
  1.3.2 改善生活方式 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为重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戒除一切有损于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尤其是与脂肪肝发生有关的陋习,例如饮酒、过量饮食、偏食、挑食、零食、夜宵、油腻食品、进餐过快,逃避运动等。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
  1.3.3 配合饮食及运动疗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肥胖,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传教育,鼓励患者通过节制饮食,加强有氧运动等措施来达到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的目的。每周至少活动4次,累及锻炼时间至少为150min。改变患者的饮食组分,推荐低糖、低脂饮食,减少含蔗糖的饮料以及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控制热量,肥胖成人每日热量摄入减少500-1000ka。避免接触具有肝毒性的物质,慎重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中西药和保健品。
  1.4 观察指标 以上综合疗法以12w为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前后应注意观察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疗效评价 治疗一个疗程后,将患者的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痊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一般状况良好、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一般状况良好、肝功能或血脂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肝功能或血脂指标改善;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指标均无好转。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地不良反应。
  3 讨论
   最新的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也呈递增趋势。其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之间,但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因此,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指肝内甘油三酯储积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可见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变,多是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
   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并重病因所引起的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提倡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强调去除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发基础疾病,阻止慢性肝病进展,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进行合理地膳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适。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44%,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M].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1-197.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4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