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麻杏石甘汤的不同配伍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67-01
【摘要】我们在研究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时,发现两种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 2 mg•g~,麻杏石甘汤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7.310 5 mg•g一。这一结果说明,传统汤剂的混煎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单煎的一些有效成分含量有着较大区别。为了研究麻杏石甘汤中每味药材对甘草酸溶出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了混料均匀设计法,对麻杏石甘汤进行了拆方研究,对各提取液的甘草酸用HPLC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此工作对阐明复方配伍原理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混料均匀设计;甘草酸
由于传统中药复方汤剂(传统汤剂)在使用上的不便等原因,近年来配方颗粒汤剂开始用于临床。传统汤剂是按处方配药,加水共煎而得;配方颗粒汤剂是将批量的单味中药饮片分别加水煎煮、浓缩、干燥、分装,使用时按处方混合,开水冲服即得。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药效学、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已经有了一些报道[1]。
1 仪器与试材
1.1 仪器 美国Agilentll00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800型离心沉淀器。
1.2 药材 经相关研究鉴定,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的干燥成熟种子、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甘草酸单铵盐;麻杏石甘汤中药配方颗粒汤剂及其传统复方汤剂;甲醇为色谱纯,醋酸胺、冰醋酸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自制)。
2 药材的含量测定
麻黄药材、炙甘草药材、苦杏仁药材、石膏的含量的测定均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药材的含量测定。麻黄药材含盐酸麻黄碱不得少于1.0%;炙甘草药材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苦杏仁药材含苦杏仁苷不得少于3.0%(杏仁含量测定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由于苦杏仁苷为指标性成分,如此繁琐的操作不利于也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中对苦杏仁苷质量的控制。本实验选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法,对苦杏仁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石膏含水硫酸钙不得少于95.0%。相关药材的测定都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s年版一部附录ⅥD)测定。色谱条件分析柱为Diamonisl C。结果测定是4味药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规定。
3 研究方法与结果
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 mol•L-1“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25℃。进样量为5斗uL,在上述条件下,甘草酸与杂质峰可完全分离,空白样品无干扰。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1.28 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25 6 mg,折合甘草酸为0.221 mg)。
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甘草酸标准溶液,用流动相稀释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044 2,0.0884,0.1326,0.1768,0.2210,0.2652g•L-1的甘草酸系列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甘草酸系列对照品溶液各10ul,按“3.1”色谱条件依次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积分值(A)对进样量(p)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710.033p+2.967,r=0.9999,甘草酸单铵盐在0.442―2.652ug问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3.4 精密度实验考察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uL,重复进样6次,RSD=0.83%。
3.5 稳定性考察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10uL,照“3.1”色谱条件,每2 h测定1次,各测5次,样品在8h内稳定。
3.6 回收率考察 称取各味药材9份,精密加入样品含量的120%,100%,80%的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按“3.1”条件制备高、中、低浓度的供试液各3份,并按色谱条件项下进样,测定峰面积,记录色谱图,计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2%,97.17%,99.63%,RSD分别为2.74%,2.18%,2.89%。
3.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各组方试液各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20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20 kHz)20min,取出,放冷,加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0.45u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3.9 含量测定 取各组供试液进样,在“3.1”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不同组方配伍中甘草酸的含量。将数据结果采用Excel统计学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处理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5.634 604 20+0.097 937 613 39X1+0.038 294 478 30X3。r=0.831 931,Df=(2,6),F值=6.743 7,显著水平P=0.029 2,对回归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由回归方程和表1可看出,置(麻黄)对整个处方中甘草酸的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且为正相关,即药材麻黄在实验范围内的使用量越大,整个处方煎煮溶出的甘草酸含量也就越高;墨(石膏)对处方中甘草酸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表1 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4 结果
由回归方程及偏相关检验可知,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用量对甘草酸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因此,在实验范围内选择麻黄的最高用量23.080 2 g,最低用量1.099 8 g及中间用量15.453 8 g,分别与6 g干草、9 g苦杏仁、24 g石膏组成3个复方,制备3个复方的供试液,每一复方平行制备3份,分别定容至50 mL量瓶中。
表2 麻黄不同用量组成的复方中甘草酸含量的理论值
由表2可看出,随着处方中麻黄用量越大,甘草酸的理论含量越大。从验证实验可看出甘草酸的含量随着麻黄用量的增大,甘草酸的含量随之增高。这与理论值的基本趋势相同,即甘草酸的含量随着麻黄用量的加大而增高。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实际煎煮过程中甘草酸的含量与回归方程得出的理论值在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总体增高趋势是相同的。因此,回归方程Y=5.634 604 20+3.819 566 922Xl+1.493 484 6537X,有意义,在实验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复方中甘草酸含量与其他几味药的关系。通过回归方程可看出麻黄对整个复方中甘草酸的含量有极显著的、呈正相关的影响。
5 讨论
我们在研究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时,发现两种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着极显著性的差异.这一结果与我们本次实验的结果说明,麻黄对甘草酸的增溶作用是在麻黄与甘草之间在水的作用下、长时间煮沸的条件下完成的。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的制备满足这样的条件,故甘草酸的溶出量增加;而麻杏石甘汤配方颗粒汤剂制备缺少麻黄与甘草长时间共煎的影响,从而导致甘草酸含量极显著低于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的含量。这一结果说明了一些中药复方的组方与传统汤剂制备方法有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会不会影响配方颗粒汤剂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建议在制作配方颗粒时应根据不同中药复方中单味药与单昧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确定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比如麻杏石甘汤中的甘草与麻黄共制一种配方颗粒等,这样就能使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在化学成分方面较好的保持一致。我们初步分析得到甘草酸的溶出率在实验范围内与麻黄的用量成正比,石膏对甘草酸含量有一定影响作用,但该影响不显著。这一实验结果是在单味药对某一成分含量影响的水平上,今后应在分子水平上来进行研究。故麻黄、石膏是怎样影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HEN xM,The gypsunl㈣the deal’8 importance in MaxingshiganDecoctio[J].Sichuan.,Tradit Chin Med(四川中医),2001,19(2):78-81.
[2] LIU J.Even design method is in the compound prescribe applicationfor measuring the ratio thepick outing[J].Chin Tradit PatMed(中成药),1996,18(10):3-5.
作者单位:412000 湖南省直中医院药剂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