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小明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在对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上的疗效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进行辅助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分别为89.47%(34例)与81.57%(31例);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分别为65.78%(25例)与63.16%(24例)。总有效率统计上,观察组为94.73%(36例)、对照组为73.68%(28例)。无论是在溃疡愈合率上、总有效率还是在HP根除率上,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雷贝拉唑;法莫替丁;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D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一般认为是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血管和肌肉出现了痉挛显效,致使十二指肠部的粘膜由于抵抗力下降而出现溃疡,也有人认为是胃弯曲杆菌所致。DU具有以下特点:常为慢性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发作呈周期性且发作时间长短不定,多发于青、中年男性,存在精神因素的影响。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会给患者带来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困扰,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就雷贝拉唑这种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摘取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76例D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51岁之间,平均年龄38.11±2.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39.1±3.2岁。以上患者经胃镜检查均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且HP检测均为阳性,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脏功能不全者,排除药物过敏、卓艾综合症及入选前曾服用H2受体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给予两组患者阿莫西林1g/次,2次/d,口服给药;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口服给药,两种药物疗程均为2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mg/次・d,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患者在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法莫替丁(高舒达)口服20m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症状缓解情况、胃镜检查等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
  1.3疗效评定 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愈合;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几乎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显示溃疡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几近愈合;无效:患者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缓解或症状加重,胃镜检查提示较治疗前溃疡无改善。按照治愈率为标准统计溃疡愈合率,按照治愈+好转统计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以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数量以百分比显示,组件比较使用X2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分别为89.47%(34例)与81.57%(31例);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分别为65.78%(25例)与63.16%(24例)。总有效率统计上,观察组为94.73%(36例)、对照组为73.68%(28例)。无论是在溃疡愈合率上、总有效率还是在HP根除率上,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 讨论
  在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上,抑制胃酸分泌是首当其冲的,此外,以上患者检查显示HP(+),就要求需要在治疗溃疡的同时配合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酸作用快、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同时有效根除HP感染的特点。在抑酸作用快的方面,Besancon等人的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可以在5分钟内抑制H+和K+ATP酶[1]。同时作为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可以直接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能够强而有力的抑制胃酸的过量分泌,作用持久,有文献指出[2~4],连续服药8天以上的患者胃pH>4的时间明显延长。由此可见,雷贝拉唑对于消化性溃疡在治疗上有着较强的优势。此外,就本文观察组38例患者的治疗观察中,仅1例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轻度腹泻,在给予相应药物纠正后症状消失,并无白细胞降低、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的出现。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安全性上,雷贝拉唑也是可靠的。综上所述,雷贝拉唑对DU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Besancon M,Simon A,et al.Sites of reaction of the gastric H,K-ATPase with plasmic thiol reagents.J Biol Chem,1997,272:22438.
  [2]郭建强,柯美云,王智凤.单次口服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健康人昼夜胃内pH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42.
  [3]郑青,吴书明,柯美云,等.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多中心、随机、现盲、平行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2002,7:272.
  [4]周晓梅.雷贝拉唑与法莫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水电医学,2005,1:1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