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美术材料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莉

  [摘要]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和开发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础所在。一切生活中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美术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寻求探究的乐趣,在熟悉材料的各种特性中,引导幼儿迁移经验,保持对美术活动的热情和美术活动独有的创造力开发其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材料;幼儿教育;探究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125-02
  
  美术活动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十分喜爱,他们能从这种操作游戏中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幼儿奇特的思维特点与个性的萌芽。幼儿生来就有探究的本能,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选择和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交流试验,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幼儿美术活动的发生来看,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自发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不会为了表现绘画内容来使用工具,更不懂得利用材料的特性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一种有意思的玩具来使用,在对材料和工具的探究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我意象的涂鸦和建构,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美术活动之源是探索的好奇和“人的本质力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其涂鸦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特别是绘画以外的其他造型,搭建等动手活动。“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使用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和开发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础所在。
  
  一、 多样的材料满足操作需要,引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创造力
  
  美术教育是操作教育,没有操作就谈不上美术教育,而且幼儿愉悦性、体验性、再创性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涂鸦造型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选择
  1.安全、卫生。幼儿在对材料的认识和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多以自由摆弄为主。他们会大胆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发现和进行探究,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供有安全和卫生保障的材料,保证幼儿的身心不受伤害。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颜色鲜艳、变化多的材料总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有了兴奋点,孩子们就会很快地投入到制作绘画的过程中,而且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克服困难完成作品。
  3.有足够的数量、种类,样式要丰富。多样化的美术游戏需要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单一的绘画纸之外,需要的材料还有各种颜色的卡纸、瓦楞纸、电光纸、蜡光纸,甚至是宣纸、面巾纸、报纸、海报、废旧杂志等。以上只是单纯的纸类,应用的材料还有剪刀(花边剪刀)、小刀(甚至是美工刀)、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水墨颜料、蜡笔、油画棒、色粉笔、彩色铅笔、彩笔、胶水、不干胶、粘土、玻璃、树叶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在开心快乐的操作和探究中就会自觉地完成创造和技能的提升。
  4.材料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如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取得的石子,它既可作幼儿地上绘画的工具,又可作拼摆造型的材料,还可作其他领域的学具或建构活动中的材料。
  5.材料体现环保精神。随处可见的各种包装箱、废纸盒,大的可通过搭建、重组、涂色进行再造,其造型结果还可创设其他教学活动所需的情境和环境;小的则可通过切割、重构、粘贴等加工手段塑造形象。
  (二)材料的呈现
  1.开放式呈现,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发现的机会。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为不同性格和不同需求的孩子提供操作空间,满足他们创作的愿望。
  2.主题性呈现,是根据主题内容投放适合主题的材料。例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可为幼儿准备油画棒、水彩笔、毛笔、水粉颜料、棉花、各种种子、树叶、花叶、洋芋印章等,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表现秋天。
  3.分层呈现的方式,是教师根据主题和幼儿的能力发展,逐步投放材料。如在美术活动《设计脸谱》中先让幼儿采用硬笔(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笔)进行设计和绘画,接着再接触软笔(毛笔、排笔)进行练习,最后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再次进行设计和创作。
  
  二、通过操作材料的特性,发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是着眼于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能力教育,就是要培养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思维中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研究和探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培养他们合理的绘画构成意识和形式语言,对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良好的探究力以及造型能力非常重要。作为儿童心象和表现能力结合的产物,幼儿美术作品应体现出它的基本特征――儿童的稚拙思维及由此形成的造型观念,摆脱现实的束缚和局限,表现出超自然、超客观、超逻辑的自由,创造出绚丽奇妙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工具和材料上多下功夫。如在美术活动《我的时装》教学中,可为幼儿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并发挥家长的资源,搜集可利用的材料。孩子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积极地表述自己大胆的设计思路。他们充分发挥和利用材质的特性,用旧报纸拧成麻绳做裙子,用一次性勺子串在一起做项链,把西装袋剪成剪纸做旗袍……皱纹纸、毛线绳、塑料袋等材料的特性在不同孩子的手中逐一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时装。
  
  三、运用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保持绘画、制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指出绘画的价值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通过儿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合作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的自发艺术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发掘他们与生俱有的潜能,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自由的空间,用新奇的媒介作为刺激和引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手段和工具,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和发现。教师不应去干涉和限制幼儿绘画活动中特有的认知方式和创造方式。绘画的思维过程大体顺序是让幼儿通过知识先在头脑中积累形象,然后变为手中之物,通过技能表达于材料之中。美术是一种认知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是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强调先教幼儿会想,再教制作和绘画,这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的教学中只是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训练,当然也不能因强调思维训练而忽视基础的知识技能。如给幼儿讲授《美丽的鱼》一课,可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喷画、吹画、蜡笔刮画、对印画等,让幼儿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创新。
  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参与探究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习内容能够用各种形式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为了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学得最好”,就必须重视通过探究学习迁移经验,保持良好的绘画和制作的热情以及积极的创造力。
  总之,不同的工具材料满足不同的操作需要,所需的操作技能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工具材料应尽可能集学、做、玩、启、用为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为幼儿的空间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调动幼儿大胆设想美、尽情表现美、精心关注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美术活动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2]王丽.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幼儿的探究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9,(4).
  [3]沈建洲.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3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