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视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 伟
随着中国经济生活迅猛的发展,以及广电、网络媒介的超速扩张等因素的影响,影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急剧的增大,促进了全国各高等院校在影视艺术、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建设和办学规模的扩招。因此,努力提高影视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行业的职业需求,已成为从事影视艺术教育高等院校的共同教育目标。但是,如何使高职高专院校在影视艺术人才培养上与本科影视艺术人才培养有所差别,走出高职自己的路,办出高职特色,还有待深入探索和大胆创新。本文在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在影视艺术制作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设置上进行一些探究。
一,高职影视制作人才的培养定位分析
如果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定位过高或过低都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定位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只有清晰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愿景,明确面对行业、区域的办学目标和基本服务面向,才能通过差异化建设和竞争办出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及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影视制作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与素养,能从事电影电视、新闻、广告、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工作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影视制作部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图片公司、音像出版等单位从事影视制作各类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和宣传工作,或自主创业。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其本质是属于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与现有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应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亦即类型不同。高职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满足以下需求培养的影视制作人才既能胜任第一次就业的职业岗位的技术性工作,又具备一定的影视制作专业的技术知识、能力和素养,特别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影视艺术专业某一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群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迁移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就业谋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影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技术领域里的高级技术职业人才为目标。德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特点是:培养目标定位是为工商企业第一线培养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它的教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重点,偏重实际、专业性很强;培养方式实行工学交替,职业学院的学生实行“双元制”教学,学生分别在学校和企业接受教育培训。
以北美地区加拿大多伦多影视传媒学院为例,多伦多影视传媒学院招生的目标不象传统大学招收的是学术水平高的优秀学生。相比之下,多伦多影视传媒学院招收的学生的学术水平不一定高。但学生要有潜力和实际能力。热爱影视艺术。学校把这些学生招进来,赋予他们“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让他们通过学习某一专业,而掌握“可转换技能”,使他们对社会和新知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转换能力。所以,学院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上,以满足影视行业的岗位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需要为依据,偏重实践应用技术教学。
如该院的影视艺术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为:影视制作介绍(70学时),电影理论和历史(70学时)、摄影摄像(100学时)、影视剪辑和声像处理(100学时)、编导课(70学时)、特技特效(70学时)、作品实践(100学时)、记录片制作(70学时)等8门课。授课的教师大多都是影视行业里第一线的高级专业人士,为学生展示和传授的技巧和经验都是各自领域里的实战经验。其中不乏有奥斯卡奖、艾美奖和格莱美奖获奖得主担纲授课、讲座。学生们是在“亲自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来学习影视制作技术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的阅读层面上。学习什么就亲自动手实践什么。学院为学生们提供现实社会工作环境里所需要的真实场景和实践操作器材,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就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外的高职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体系,摸准行业的服务面向,为合理安排国内高职影视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打好基础。
三,高职影视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思考
当前中国的影视艺术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红火。有约600多所高校相继设立了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影视艺术已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艺术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但量的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办学定位不准,教育模式趋同、教学课程泛化等问题都相继出现。
作为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职教育,应努力进行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有高职特色影视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影视艺术制作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上。把影视行业里就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和价值所在。
系统科学认为,事物的结构是事物的功能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形式,没有特定的结构,就无法产生特定的功能。影视艺术制作专业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影视艺术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的每门课程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具体课程而存在,更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有相适应的课程结构设置。
基于对国外职业教育影视艺术课程模式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国内高职教育影视艺术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现状,可以尝试以“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的课程结构作为影视艺术制作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模式。“技术平台课”是指以影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与关键能力培养所构建的影视专业公共技术平台课,侧重于学生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奠定学生发展后劲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课”是指以影视企业单位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构建的专业方向课。注重面向从业岗位的专项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从事影视行业第一个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面向学生未来从业岗位的专项技术能力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就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工作经历和岗位技能。
这种课程结构的设置模式,使得学校影视专业的学生不但可以面向影视行业技术领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学校可以根据市场调查的分析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灵活推出影视行业里岗位需求大的专业方向,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影视人才培养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影视专业技术领域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素质,具备一定的影视职业迁移和发展能力;同时又体现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必须灵活适应市场就业需要的特殊性。
显然,高职影视制作专业只有明确自己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设置,了解各门课程在影视制作专业课程结构中的作用、性质及教学达到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第一个从业岗位上所需的专业技能,紧密贴近企业对人才的即时需求,使所培养的学生获取今后在影视职业技术领域里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谋生做好准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9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