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而进行自主活动的组织,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独立性、目的性等特点。高校社团能够很好的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当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试图结合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团管理
高校社团作为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社团数量也不断上升,这些就对社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而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团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层面对社团的理解不够准确到位,没有全面深入了解社团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对于进一步加快社团建设、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意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团所能发挥出的积极作用。许多高校仅仅将社团当做一种校园的娱乐活动,在处理方式上,处于“放养状态”,造成当前社团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
另外,社团成员也缺乏对社团的深度认识,只是将社团当做一个经历,可能在经历过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就将其抛到脑后,缺乏一定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这就导致很多社团活动无法按照预期设想开展,社团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二)社团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1.社团考核目标不合理
一方面,学校没有对社团日常管理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一些评价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社团的综合价值进行考量,这同样也是造成高校没有足够认识社团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学校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对于考核成绩,存在由考核者直接决定的情况,感情等一些外在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进而造成社团之间的不良竞争。
2.高校對社团协调不充分
有些高校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但没有正确定位其具体职能,只是单纯地尝试用各式各样的条文规定对社团进行严格管理,缺乏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很难满足社团的正常需求。同时,一些校级社团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院系,在进行组织选拔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难题,而社团联合会也会因为缺少实际意义上的权利而无法进行有效协调。
3.社团基础保障不到位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开始重视社团活动,加大对其投资力度及场地建设,但因社团数量和活动规模的日益增大,很难满足全部学生对社团活动的需求。当前,很多社团的经费还是主要来自于社费的收取,而这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足以支撑起社团的活动支出,导致社团活动质量难以保证。除此之外,因为学校规划等原因很少有社团拥有固定的活动场地,这同样也导致了社团活动数量的减少。而这些问题无法单纯依靠学生社团自身解决,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扶持、协调解决。
4.社团评价及激励机制不完善
学生社团一旦审批通过,是否定期举办活动或者能否保证质量开展活动都需要学校进行定期考核评价,一是为了对社团进行管理监督,二是能够使社团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机会。而单纯的考核评价,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还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价的同时,能够对一些优秀突出的社团进行奖励,提高社团的积极主动性,以点带面,推动社团整体的进步与提升。
(三)社团发展结构有所失衡
随着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学生社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和文艺体育型社团。而大学生在最初加入社团时,大多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很多学生优先选择了文艺体育型社团或者社会公益型社团,然后才是一些学科专业类的社团,社团之间的发展也因此开始逐渐不平衡,出现失调的现象。
此外,在社团成员结构上,也出现了分层情况:大部分的社团成员都是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四年级的学生相对很少,这就造成了社团成员以及干部水平上出现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持续发展。
(四)社团自身目标定位缺乏高度
一是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有一些学生社团会注重自身活动的创新,广纳贤言,不断丰富,充分调动起社团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而有一部分学生社团,沿用多年的传统活动,简单组织,缺乏吸引力,使社团成员之间逐渐失去凝聚力。
二是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来看,一部分社团会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能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使他们在丰富经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我,起到社团自身应有的促进作用。而有一部分社团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树立通过社团培养人的理念,开展的活动也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造成社团成员对社团逐渐失望直至放弃。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创新模式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社团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深化对社团的整体认识,加强全体师生的思想建设,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保障有力的局面,真正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处。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社团自身也要足够重视,积极创新社团的发展模式,并通过新的社团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对社团的管理,明确社团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使社团成员凝聚一心、共同努力,推动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社团的保护机制,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计划,积极推动社团队伍、体制机制、经费投入、阵地建设和战略规划等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社团都要完善对学生社团骨干的选拔,同时,对于有意愿的、有潜力的、有能力的、积极上进的社团成员进行重点指导及培养,真正发挥他们自身的价值,使他们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打造学生社团精品化活动。一方面既要创新活动内容,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社团的知名度,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另一方面也要创新活动形式,注重高品质的学生社团活动,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社团活动的整体水平。此外,也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内涵式发展,积极探寻、准确定位学生社团自身的文化内核,使学生社团文化能够有所积累和沉淀。
最后,从学校到学院都要重视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社团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学生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组织引导和活动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社团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在引导和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社团,关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态,把握全局和方向,促进学生社团的“百花齐放”。
三、总结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高校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学生社团的管理又是重要的一环,希望文章中的分析可以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TheFormsofCapital. BourdieuP, RichardsonJ. Handhookof-TheorvandResearchfortheSociologyofEducation. 1985
[2]王运东,刘桂宇.社会管理理念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09):102-105.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2005
[4]张金学,张宝歌,李旭中.地方区域高校联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牡丹江地区6所高校跨校协作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8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