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语言学视阈下高校方言现状和创新的保护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生态学,是把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新兴学科。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共生性。本文把方言放在生态语言学的框架下,调查高校大学生中的方言现状,并探讨新时代环境下方言的传承及发展性保护问题。
  关键词:方言 生态语言学 文创 衍生产品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40-02
  “推普”是指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推普无疑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对人际交往、民族团结、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推普背景下,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只讲普通话,越来越多的父母、老师只教普通话。于是方言在当今社会缓慢枯萎,因此我们应当从语言生态的角度去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一、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状况及与“方言生态”
  当代社会,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保护问题,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这一由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逐步产生并兴起。语言学家主要用生态系统作比喻,说明语言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语言使用行为,从而揭示语言与现实世界之间一直进行着的互变互动过程。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语言的个体语和共同语之间既排斥竞争又合作共赢的关系。引申到方言与普通话上,就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排斥竞争与合作共赢关系,姑且称之为“方言生态”。
  “方言生态”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或族群的迁移、语言社群人数的增减,语言态度的变化、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的调整等。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语言求同已成为世界语言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趋势,众多使用人口少、功能弱的语言面临着被强势语言所代替的威胁。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的某些人类语言正在加速走向濒危与消亡。语言濒危现象的加剧破坏了语言生态体系固有的平衡,是对语言、文化多样性格局的严峻挑战。[1]
  二、高校方言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依托网络问卷的形式,经过院内试测,而后仔细修改问卷。最后在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中抽测,共回收有效样本650份。其中男生约占46%,女生约占54%。以下为具体调查结果。
  从环境来看,本次调查的高校大学生涉及中国现代七大方言区。其中约51%(精确到整数)的学生来自吴方言区,31%的学生来自北方方言区,5%的学生来自赣方言区,5%来自闽方言区,4%来自客家方言区,1%来自湘方言区,3%来自粤方言区。另外,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中约43%来自县级以上小型城市,约30%来自乡镇、农村地区,约27%来自中型城市及以上。这体现了调查样本的多样性,各类规模的地区均有涉及,七大方言区也全部涉及。样本与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从使用频率来看,44%的同学在家才偶尔使用方言,约26%经常使用方言,22%使用频率极高,而有8%的同学从未使用过方言。这体现出方言使用频率较低的同学已超过半数,而方言使用频率较高的同学不足半数。而在“何时使用方言”这一问题上,90%的同学选择了只有在与家人交流时才会使用方言。这更体现了高校大学生方言使用频率较低的现状。
  从态度来看,31%的同学认为方言比较重要,15%的同学认为方言很重要。而有半数同学认为方言用得不多,但有时很重要,4%的同学认为方言根本不重要。在“您认为方言传承下去的几率有多大”这一问题上,近半数同学表现出较为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方言不断传承下去的可能性只有30%。60%的同学较为忧虑,担心“乡音”彻底消失。
  问卷体现了目前方言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不活跃性,方言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也体现了方言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矛盾性,一方面学生们对方言较为担忧,想要保护方言,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他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方言。在公开场合大家还是要使用普通话交流。[2]
  调查显示,高达95%的同学未曾听说过生态语言学概念,但在5%听说过生态语言学的同学里,其对方言态度更为担忧。这也说明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对方言保护有一定作用。
  横向分析,所在方言地区对高校学生的方言态度与方言使用频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所在地区城市等级对方言态度与方言使用频率有明显影响:来自乡镇、农村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们往往使用方言频率较高,对方言态度较乐观;来自中型城市以上的高校大学生们使用方言频率普遍较低,对方言态度较忧虑;来自县级以上小城市的高校大学生们的方言态度与使用方言频率居中。
  三、方言保护措施的建议
  由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状态我们不难推断出,生态语言学强调多样、绿色和保护性。所以保护方言的措施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们本次提出的创新保护措施是在已有方言保护措施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调查问卷中的调查结果,在“文化新经济”(“文化新经济”:以文化元素核心为内在驱动,以拉动文化消费为主要手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最终目的。文化新经济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往回看,如何把文化元素提炼出来,附着到存量的经济体制上,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文化新经济的独特内涵。概言之,文化新经济则从经济發展的量性指标来衡量,提炼文化元素,与新的方式结合。文化新经济对文创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背景下产生的:
  我们认为设计并生产适合的“方言产品”这一保护措施为高校学生所推崇。我们应该提炼文化元素,与新的方式结合,推动方言的保护。
  因为被调查的同学中,同学们对已有的方言保护措施或已有的建议满意度较低。但在方言衍生产品这一创新的保护措施上,同学们产生极大兴趣:约52%的同学在方言衍生产品喜好中选择了实用性较强的产品,如各类生活用品,包括文化衫、杯子、手机壳,等等。还有约40%的同学选择了科技性较强的产品,比如使用方言的人工智能产品、方言翻译器,等等。
  所以在AR、AI、VR以及文化新经济逐渐兴起的今天,我们应当考虑将方言保护措施引入科技领域和实用领域,并在中型以上城市进行推广。
  四、结语
  方言是各地区由于地域性差异逐渐形成的语言,可以说是地方文化、风俗、历史演变的见证者,方言的消失对全世界的语言来说都是一种极大损失。而高校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应当积极学习生态语言学理论,保护语言的生态性、多样性。有关部门在进行方言保护时,应该特别注重中型城市以上的方言保护。另外政府、媒体、社会及个人四方面也应该选择与当今新时代背景符合的措施,比如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等等。
  参考文献:
  [1]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2]王雪纯,杨睿,何倩文,何丽丽.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2):41-42.
  [3]林经宇.文化新经济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2):57-58.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427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