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环境理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创新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中高校的教育环境理论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充分发挥高校管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通过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作用,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有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环境 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07-02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
所谓能力是指主体在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的基础上从事活动的功能与力量。我们都具备很多能力,这些能力使我们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使我们适应社会。这些能力的本质应该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开创新的事物,并且接受。创新能力也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之一,是逐步形成并且发展的。它也是在依托前人的发明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对新事物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一个逐渐探求新事物的过程。
(二)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1.思维创新的能力
思维创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通过不断地自我激励,思维不断地发散,凸显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高校与一般人的思维活动有一致性又有区别。区别的主要方面有以下五点:一是知识储备足。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上的,通过知识的积累,发明创造都具有知识方面的因素,创造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但有时候在相同条件下,有些人虽有知识、有能力,却缺乏理想政治信念,也很难创新。知识不是单一的哪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性的知识。二是疑问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就是对固有的事物有疑问,完善欠缺的部分,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三是深深的兴趣。创新能力源于兴趣爱好,兴趣是事情和人进步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四是独创的结果。创新应该表现为敢于区别于以往,善于有所创造和发明,通过新的思维方式,敢于触类旁通,敢于发明,敢于创造。
2.探索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地将知识置于以人为主体的关系中,确定其意义,经过自己吸纳、修正并调整整合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3.统筹思维活动的能力
创新思维过程总是从推论的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全局,统筹思想,最大限度地把推论从开始到结束实现相互转化,以求最大效能、最大优化。
4.转移经验的能力
帮学生把解决某个问题取得的经验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并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融合思维、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
5.想象的能力
事物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联系,创新的本质在于发现原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互相切磋交流、集思广益,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增强了广收信息、主动探索的能力。
6.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路较其他人更加宽泛、发散,也能很容易从一种内容跳跃到不相关的内容。这种灵活的发散思维,对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育环境的内涵
(一)高校教育环境的界定
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人产生影响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学校环境等。环境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的教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一种,高校的教育环境可以简单地分为人文环境和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各种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总称。人文环境可以是对学生有影响因素的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既包含物质环境,也包含精神环境。
(二)高校教育环境的特征
高校的教育环境与其他教育环境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结构复杂
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是一个能够成功地实现学生培养的成长环境,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教育环境。其中,每一种环境的构成因素中有关系全局的宏观因素,又有对学生个体直接产生影响作用的微观因素。因此,与家庭等其他环境相比,高校环境结构更加复杂。高校不仅有教师,有各种教学组织机构以及专业群体,还设有专门的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场所和设施。一個完整的高校教育环境结构应包括:学校的学术氛围、教学科研条件、组织管理水平、教学安排、考试模式、课程管理、师生关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环境之中,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下产生。
2.功能强大
高校环境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与其他教育环境的功能不同,通过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教师打开思维,充分思考学生的社会适用空间,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使学生感受内涵式教育,找到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点。
三、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
(1)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重视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强调科研促进教学,学习前沿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进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新的灵感。
(2)注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锻炼创新思维和自主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和诱导,把过程逐渐转变成探求真理的交流过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的整体规划上要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防范、考核考评中渗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提供支持与精神动力。
(4)积极开展网络教育。让网络成为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新型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5)逐步改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含有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德育环境,要强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健伯.创新哲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德·郎特里.西方教育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3]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梁渭雄.现代教育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3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