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戏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辰河戏是湖南最负盛名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辰河戏一度辉煌,但是近来辰河戏在艺人、观众、资金方面不容乐观,对其加以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从传承人和观众的培养、剧目的传承与创新、资金的有效吸纳等层面发轫,才能让辰河戏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关键词〕戏曲;辰河戏;发展现状;对策
辰河戏主要流布于湖南沅水上、中游(旧属辰州)一带,以及与其毗邻的贵州、四川部分区域。它有三种表演形式:高台(舞台演唱)、低台(木偶戏)、围鼓堂(坐唱)。作为一种古老的大戏剧种,辰河戏的唱腔分高、低、唱、弹四大类,其中以高腔为代表。辰河高腔,来源于弋阳腔,明初随着江西移民传入沅水中上游地带,经过与当地语言、民间艺术、民俗融合,渐渐成型。辰河高腔以擅演目连戏而闻名,辰河目连戏有着中国戏剧“活化石”的美名,被当地艺人尊称为“戏娘”。2006年,辰河高腔和辰河目连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随着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方式的盛行,戏曲观众严重流失,演出上座率低下,演出场次减少,各地辰河戏剧团生存艰难,发展式微。鉴于此,笔者所在的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辰河戏调研团于2018年7月在溆浦、辰溪、泸溪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之后,笔者又在2019年6月30日单独采访了泸溪辰河高腔州级传承人向敏谦老师,对辰河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问题给予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辰河戏目前现状
(一)艺人“青黄不接”,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对于中国传统地方戏曲艺人来说,演员这一职业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生活需求,许多艺人因待遇低而转行。溆浦辰河目连戏剧团(也称辰河目连戏传承与保护中心)的成员总共只有11人,其中演员6人,能够演出的只有3人,另外一个乐队成员和两个专业技校毕业生尚不能独立演出。泸溪剧团目前在编的演艺人员仅14人,加上4个临时演员,总共18人。辰溪剧团只剩16个青年演员,老年演员大部分已退休,在岗在编的艺人刚好40人。演员的匮乏已成为辰河戏发展及传承的重要难题。
质言之,辰河戏剧团艺人普遍老龄化,传承人断层严重,艺人普遍都是中老年,缺乏青年演员。为此,辰河目连戏传承与保护中心和溆浦职业中专联合办学,面向社会公开创办了一个非遗传承班,招纳了30名学员,作为辰河目连戏的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而这30名学员也是辰河目连戏发展的最后希望。虽然开办了非遗传承班,但传承人年纪尚小,能力有限,仍难独立演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辰河戏艺人待遇低,不能满足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其二,据向敏谦老师介绍,辰河戏的门槛较高,难以筛选合适的艺人。
在如今的现代化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兴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或有了新的审美要求,或已没有能力欣赏传统的民族艺术。相对而言,年轻人更喜欢流行歌曲、影视剧等时髦的现代艺术表演方式。比起这些多维的现代表演,传统的民族艺术市场很小。因此,许多孩子不愿从事传统民族艺术这一行业,传承人断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观众数量急剧减少,尤其缺少年轻观众?谈到观众的缺失,在溆浦低庄,仅有一个辰河高腔民间草台班,据一位70多岁的戏迷透露,这个班子在低庄当地的西都影院唱了一百多天,每天向观众收取10元的门票费,吸引了不少热爱辰河高腔的老人。受新媒体和高科技产品等的冲击,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致使辰河戏这一古老艺术的观众多是中老年人。
(三)经费开支大,资金难以支持演出?资金的匮乏,限制了辰河戏剧团的发展。溆浦辰河目连戏传承与保护中心周建斌主任提到,溆浦县对艺人的编制削减幅度大,2012年有45个编制,如今只剩21个。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演员甚至没有工资,单位只能保证给每位职员缴纳社保。目连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实行经费包干,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些年来,经费依旧没有增加。辰河高腔剧团艺人表示,他们一年要走99个贫困村,要演六十多场戏,而经费却只有二十几万。低庄的辰河高腔草台班目前每天仍在坚持演出,但他们难以预先排练。政府对民间戏班的关注甚微;戏班演出场所不固定,每日需200元租用西都影院,作为临时的演出场地;演员收入不稳定,每日人均收入仅40-70元。
二、辰河戲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关于辰河戏的传承与保护,笔者所在的调研队伍分别在溆浦、辰溪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商议了一些保护对策:
(一)重视传承人的培养,扩充新一代青年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靠的是活态的传承。这种活态传承的特征决定了它的传承是以人为核心的。辰河戏传承人的减少,限制了它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形成自己的辰河戏骨干队伍,溆浦辰河目连戏传承与保护中心已开办戏曲非遗传承班。成功地培养一个传承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个培养的过程亦是漫长的,目前怀化辰河戏传承人呈现老龄化趋势,演员青黄不接,能否培养出新一代传承人,这个问题还值得我们思考。非遗班的这些辰河戏传承人日后将要承担着传承“中国戏曲活化石”的使命。笔者认为,学校应该鼓励他们将成为优秀的辰河戏传承人作为自己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夯实戏曲基本功,传承戏曲精神;政府应该尽力保障这些学员们的生活,给予关心。在培养少年演员的同时,寻求青年演员,适当降低青年演员的门槛,弥补辰河戏青年演员的断层。有艺人在,才能做到“以戏养戏”。
(二)植根于辰河戏的文化土壤,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对于辰河戏各剧团来说,现有的问题不只是演员的培养,还有观众的培养,而观众要依靠戏曲本身来培养,不演出只会让观众离戏曲越来越远。没有观众这片土壤,戏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辰河戏剧团要迎合新时代民众的需求,创作出群众喜爱的作品。辰河戏流布的区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比如当地的民俗风情、屈原在溆浦的故事,以及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向警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向仲华、著名学者向达等名人事迹,这些素材都可以为辰河戏剧团利用,打造出优秀的剧本。
(三)依托非遗保护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发展资金?资金的短缺不应固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积极主动寻求出路。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兴媒体的宣传,向国家、省级申报项目,如剧目整理或艺人培训等;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打造与辰河戏相关的旅游项目。怀化和湘西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比如当地的生态文化景观、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
(四)加强对辰河戏资料的保存,建立数据库?辰河戏丰富的资料目前还没形成体系,工作量巨大,仅仅靠少数有情怀的辰河戏艺人还远远不够,相关文化部门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首先,系统普查辰河戏民间艺人,为辰河戏重要传承人立传,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其次,仔细收集散落民间的剧目、曲牌、道具等资料;最后,对辰河戏表演艺术进行图片或录像保存,以供后人参考。
(五)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培养当地民众对辰河戏的文化认同感?当地政府可以将辰河戏纳入中小学教材、开设辰河戏欣赏课或兴趣班,加强孩子们对辰河戏的认识,提高孩子欣赏辰河戏的能力。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剧团多举办一些像“传统戏曲进校园”“戏剧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等形式的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新的年轻观众,还可以帮助当地民众建立对辰河戏的文化认同感。
辰河戏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辰河戏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如何振兴辰河戏,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熊晓辉,余继平.辰河高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
[2] 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3] 向彪.辰河戏保护和传承的几个问题——访戏曲专家李怀荪[J].怀化学院学报,2018(4).
[4]郑劭荣.“戏娘”守望者——辰河目连戏国家级传承人周建斌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8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