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中小学生升学意愿的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分析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状况、学生升学愿意的性别差异、升学意愿的教育阶段以及影响升学意愿的因素,并基于调查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升学意愿 影响因素 佤族 云南农村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151-02
少数民族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国家教育的焦点;云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云南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教育自然也是国家的关注点之一。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升学意愿”指个人对进入比原来高一级的学校或年级学习的主观看法或想法。以“升学意愿”为主题在CNKI搜索,显示的文献共有35篇,更多地集中在对高中毕业生升学意愿的研究上。例如,李志德、沈红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升学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1);张凡永、王芳的《农村籍高中生升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2012)、罗汝珍等人的《高中毕业生升学意愿的导向机制》(2011)、王梦怡、张春兰的《农村高中生升学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宿迁市两所高中的调查》(2012)、姚进凤、李志德的《高校收费对农村学生升学意愿的影响》( 2010)等,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升学意愿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共计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80份。被调查的180名学生均来自云南省佤族人口集中的农村地区,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佤族小学生和初中生。其中佤族小学生共80名,佤族初中生共100名;女生共80名,男生共100名。研究均采用SPSS 25.O版统计软件进行调查数据分析。
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是升学意愿现状。问卷设计了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在不考虑所在学校要求、朋友的影响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前提下自主选择升学方向的栏目,结果56.1%的学生选择了升学阶段中的硕士研究生,因此,学生的整体升学意愿较强。其次是升学阶段。对云南农村地区佤族小学生与佤族初中生的升学意愿进行了独立的数据统计,发现约46. 25%的学生选择继续求学到硕士研究生,其次是专科25%和高中17. 5%。最后是读书缘由,81. 7%是学生自己内心想学,想读书,有着强烈的求学欲;11.1%的少部分学生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硬性要求,7.2%是父母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自己是想学的。
考虑到学生升学意愿的选择可能与父亲、母亲的文化程度有关,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所以对升学阶段和父亲的文化程度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该结果显示学生的升学阶段和父亲的文化程度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 180;显著性水平为0.015,p小于0.05,这表明相关系数是显著的,结果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 180,p小于0.05,相关关系显著。那么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与性别是否存在关系?通过卡方检验,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是与性别存在显著关系。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教育选择有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7个阶段,那么,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样本不是正态分布,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置信区间就是(4. 88,5.27),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整体上是客观的,学生的求学阶段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学生内心是想读书和学习的,升学意愿更多是自己个人的意愿,不是父母的要求和九年义务教育的硬性要求。二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与性别存在显著关系;三是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的升学阶段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影响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的为学生的成绩差和经济条件差,这两个因素是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
因此,提高云南农村地区中小学佤族学生升学意愿,改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状况,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主要得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改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两个方而入手。
一是着力提高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在国家社会层而上,要调整民族教育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宣传民族特色经济;在政策和财政上支持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完善学校各方而的硬性设备,提高学校的师资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更好地推动实现教育的公平。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在学校教育方而,充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适当改变教学方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改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第一,国家政府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第二,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大胆创新,着力培养当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第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第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更加特殊、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国家和各方而扶贫资金,实现针对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第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想富先修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第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不仅仅是经济条件需要改善,如就业、供水、居住环境各个方而都要改善并提升,这样才能改善学生家庭的整体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德,沈红,农村高中毕业生升学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1 (4):47-50.
[2]张志增,刘冬,农村初中生升学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I(8):4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0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