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出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的成因,提出了应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留守 老年人 养老困难
中图分类号:F323. 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9) 14-0036-02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成因
1.子女无法照顾老人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进一步拉大,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出走,而他们的父母却留在了农村,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外流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农村中出现了大部分“空巢家庭”,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慢慢也在扩大。农村子女的外出务工,使得农业土地耕作甚至是儿童的抚养和照看的责任都落在了留守老人肩上。随着留守老人年龄的增加,身体状况也处在一个下降的过程,尽管外出子女可以在经济上给予老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但是由于子女的常年外出,留守老人的身边缺乏强有力的生活依靠,在生活中缺乏固定的、有效的生活照料。外出子女由于受到地域以及空间的限制,在留守老人的生活发生困难时,不能及时赶回农村照顾自己的父母,往往请村里的亲戚朋友照顾。而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村里的亲戚朋友也是些“留守老人”,自身也而临着诸多的养老困难,所以他们相互的生活照顾水平并不高。
2.经济发展滞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政府长期实施重视城市建设和重工业的发展策略,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农村为城市的崛起和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和大量的物资基础,城乡所拥有的不同职能也不断拉大。城乡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收入,农业生产收入水平又比较低,农村经济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除此以外,许多农民也没有及时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外流出,农业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到城市,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家庭的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频发。
3.保障制度和养老模式不健全
为缓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压力给农村劳动力带来的巨大供养负担,也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新农保开始在我国农村运行,随后,国家又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然而,目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依然是由农村农户自主参保按年缴费,而且目前的每年按档缴费比例完全由农户自主选择,政府补贴受制于财政水平,还是处在一个较低的比例。例如,河北省2018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108元,因而农村留守老人可以领到的养老金相对较少。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甚至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出台前都没有参加过新农保,或者是个人断断续续地在缴费,造成了个人养老账户余额较少。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农村养老社區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农村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而且存在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高,且在机构建设上缺乏资金支持以及人才的支持。受到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影响,以及对于进入到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费用考虑,农村留守老人参与到农村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积极性也并不高。
三、养老困难的对策探讨
1.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
农村留守老人目前参与的主要养老保险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向留守老人的发放的养老金也是留守老人的重要生活来源。各个地方应该秉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相对贫困的村庄以及相对贫困的留守老人,加强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额度。对于部分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留守老人,应该尽快与其沟通,村委会落实到每户留守老人,让其能够尽快参保,获得最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构建新型社区养老模式显得尤为紧迫。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鼓励更多的民间人士投入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上来,农村社区也要形成这样的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鼓励社会企业、民间福利团体进入到农村养老社区的建构当中,既要加强对农村养老社区的设施的投资,又要加强对留守老人生活的照料。对留守老人的关怀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每个社会企业家、每个公民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2.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根本原因。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农村留守老人带来切实的养老收入,才能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及时地照顾他们的父母。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各个发展要素的支持。修好一条路,就好比打通了农村发展的生命线,缩短城乡之间的时间距离,也能让农村青壮年可以及时地回到乡村看望自己的父母。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将农村零星的、甚至是一些荒废的土地集中起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改革,盘活农村土地的生命力,将集中的土地重点发展乡村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产业的发展当中来,给予金融优惠和支持。但是,在农村产业的发展道路上,一定要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保护农民享有的权益。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传统的农耕模式在很多地区还在推行,加大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接手农村的闲置土地,让农业科技型企业和拥有高效率机械设备的企业及时与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对接,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递给农村,农村也要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储备,留住农业人才就相当于留住了农业现代化机械的舵手。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的发展.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村就业发展,才能更好地照顾留守老人,让农村留守老人过上愉快的晚年生活。
3.丰富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留守老人需要子女进行照料的时候,子女却不能及时回到他们身边,生活的压力、身体患病的痛苦由自己默默承受着,又不能及时地和子女进行而对而的沟通。长此以往,农村留守老人容易心里抑郁。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出,农村的新鲜血液不足,村子里缺乏生机与活力,文化活动的匮乏也会进一步增加留守老人的精神空虚。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提高留守老人的社区活动参与度,举办那些符合农村留守老人口味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戏曲表演。农村村委会可以安排集中放映戏曲影像,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子还可以邀请戏曲演员到村里演出。同时,还可以组织留守老人定期聚餐、观看新闻节目,这样留守老人也不至于长期处于独居状态,通过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可以让留守老人定期聚在一起,相互聊聊天,也容易增进彼此的感情。其中,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留守老人,村组织成员应该主动加强关怀,定期与其进行沟通,哪怕是普普通通的串门、唠家常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谷玉良,农村人口外流与农村养老困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114-122
[2]郭永芳,农村劳动力迁移与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方菲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9C3):107-110.
[4]潘苏阳,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8(21):135.
[5]罗瑶,孙建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7):18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0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