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初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果 钟洪香

  摘 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公众主动参与博物馆意识逐渐增强,对博物馆需求日益专业化、多样化,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形成。要深入了解机制形成的内涵,需加强对公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研究,鼓励博物馆多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规范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管理。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博物馆
  “参与”是相关利益群体影响共同管理和他们相关的发展活动、决策及资源的过程[1]。博物馆公众参与指公众参观展览、参与博物馆举办的各类活动等。这里的“公众”指的是观众、志愿者、媒体、文物捐赠者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2]。随着公众参与博物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对博物馆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博物馆相应调整策略。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形成,要深入研究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内涵,需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对公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研究
  公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意识日益增强,有的积极关注博物馆微博、微信、官方网站发出的各类资讯及藏品信息,积极转赞评;有的主动加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为博物馆的展览、宣传、讲解等活动献言献策,甚至主动运营志愿者微博。如江西省博物馆筹展志愿者团队微博的组建,不断推出原创话题并与其他志愿者团队积极互动[3];有的主动参与博物馆举办的各类活动。不过最常见参与博物馆的方式依旧是参观博物馆的固定展览和临时陈列。参观群体以学生参与比例最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公众参与程度最高[4]。
  了解不同群体对博物馆的需求,可使博物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如老年观众希望博物馆多提供休息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希望博物馆多提供无障碍通道及特殊观展模式;学生希望博物馆多提供平台,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幼儿希望博物馆多举办趣味性活动;其他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希望提供与本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交流学习的机会;文物捐赠者希望提供捐赠品在博物馆的收藏情况;媒体希望提供博物馆最吸引眼球的资讯以方便宣传;企业希望博物馆提供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机会等。这些不一样的需求,反映了公众参与博物馆的热情高涨,博物馆的教育職能逐渐得到体现,博物馆逐渐成为大家的博物馆。
  2 鼓励博物馆多搭建公众参与平台
  博物馆是知识与创造力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公众分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5]。博物馆在节假日期间,通过举办临时展览、各种庆祝活动(如博物馆奇妙夜)、高峰论坛、趣味体验活动等搭建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平台,为公众献上文化盛宴。
  第一,经常举办高质量临时展览,使公众大饱眼福。临时展览与固定陈列不同,可联合其他博物馆一起举办,为公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丰富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大受欢迎。如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国家博物馆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等展览;河南博物院举办“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等展览;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2家博物馆举办了“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云南省博物馆举办“国宝盛宴——《史记》中的西南边疆”展。
  第二,举办高峰论坛、知识讲座,使公众大饱耳福。有些公众希望博物馆能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职能,希望博物馆举办专业化讲座、高峰论坛,能与学术大牛直接对话。为满足这部分公众的需求,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湖南省博物馆举行“博物馆·文虎中枢”高峰论坛,深入探讨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发展路径;浙江省博物馆组织讲座“龙缸和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传统与未来之间——龙泉窑青瓷的委屈”;河南博物院的中原国学讲坛,组织讲座“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五千年”“宋徽宗与大晟编钟的千年故事”,这些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
  第三,举办社会教育和体验活动,使公众流连忘返。社会教育活动一般趣味性强、参与力度大,符合绝大多数公众的需求,因此大受欢迎。如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纷纷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以“览千年历史、绘未来丝路”为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组织50组亲子家庭共同参加。通过对文物的解读,重走丝绸之路,守望历史,传承文化;湖南省博物馆举办“马王堆符文之谜”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奇趣国宝探秘“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浙江省博物馆组织“国宝墨影”传拓技艺体验和“舞文龙墨”活字印刷DIY体验活动,为公众开启一扇新的历史之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化石猎人营地”“拿破仑系列”手工课堂、“滇地宝藏——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手工体验、“古滇存钱罐长什么样”等活动。这些不仅能让公众在展厅里了解历史文物,有的还可以把亲手制作或领取的纪念品带回家,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印象。
  3 规范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管理
  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有助于公众参与质量的提高。博物馆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重视新媒体的使用;而且还要采取博物馆展览“走出去”战略,加大博物馆和公众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首先,加大对展览和相关活动的宣传力度,重视新媒体的使用。博物馆作为沟通传统与未来的桥梁,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公众服务中去。在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大数字博物馆平台、微信小程序纷纷上线。湖南省博物馆已基本实现高带宽、低时延、高密度的5G网络覆盖。在“博物馆之夜”活动现场专门设置了5G XR博物馆展区,推出4K/VR直播、VR漫游等5G互动体验。此外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在移动”平台、江西省博物馆推出的“博物江西”可移动平台、云南省博物馆推出的“游云南”数字博物馆平台和湖南省博物馆的“我为国宝点赞”、“上海博物馆微信导览”等微信小程序在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纷纷上线。这种“文物+旅游”“文物+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数字文旅建设的重要进程,让文博IP真正活起来,让更多人走近文博。
  其次,采取博物馆展览“走出去”战略,使公众能在家门口看到展览。这种展陈方式,既满足了不便出门公众的参观需求,又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的窗口、文明的使者,带给公众文化福利。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巡回展,分别走进浙江省三墩镇绕城村文化礼堂、余杭区汀州学校、杭州市南郊监狱等。
  最后,加强博物馆和公众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管理是双向的,有效管理则双赢,无效管理则两伤。博物馆既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博物馆举办的各类展览和活动,同时也要对不文明行为说不。如对公众在展厅大喊大叫、不按规定触摸展品及展柜、随地乱扔垃圾、不按人流排队随意插队等不文明的行为,博物馆要及时制止;对志愿者小雷锋主动维持参观秩序、参与讲解、参与展览策划等的优秀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为加强交流和沟通,在恰当的时机可选公众代表前来博物馆共同洽谈参与事件。同时,公众也要重视博物馆给予的参与机会,积极主动参与博物馆,真正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博物馆,努力地宣传博物馆文化,吸引更多人前来参与博物馆。
  (附:本文涉及到的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庆祝活动资料均来源于各大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2]钟洪香,罗永顺.博物馆公众参与初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
  [3]钟洪香,彭志才,罗永顺.江西省博物馆公众参与现状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
  [4]钟洪香,陈果,高劲松.博物馆公众参与对策探析——基于江西省博物馆的观众调查报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
  [5]中国博物馆协会.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锁定“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42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