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非遗保护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要从挖掘文化底蕴、开展遗产研究、普及遗产知识、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并绽放异彩,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探索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留存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脆弱性、活态流变性,以及依托特定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如何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让子孙后代从中窥见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这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大挖掘、研究、普及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而且有林林总总的民间仪式、节庆活动等,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民间,且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灭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为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一是要组织人员对当地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全面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保护情况; 二是要组织熟悉乡土文化的本土作家、艺术家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只有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保护和传承才有根基。
   首先,在非遗传承人的管理方面,要更加科学化、制度化,稳步扩大传承人规模,逐步推进传承人培训工作。非遗传承人长期在基层和一线从事工作,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按照不同门类和项目对传承人进行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培训,这对提高非遗传承人自身素质、开阔眼界颇有助益。
   其次,非遗保护工作须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对口培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保持非遗核心元素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让非遗“活”起来,加强非遗理论研究,力争产生一批对非遗保护有独特视野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将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的文艺创作素材,努力创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繁荣文艺创作。
   最后,非遗保护工作要和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接轨,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坚持正确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各门类创意和设计水平及文化内涵。
   二、认真开展遗产研究是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还不成熟,还未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研究体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这一实际,研究中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多元并重,相互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更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成立国家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各方面的专家参与研究工作,也可以建立研究基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深入开展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政府应给予研究必要的扶持、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以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成果,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三、积极普及遗产知识是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宣传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注意及增强重视程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只有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才能普及公众的遗产知识。要通过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可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展示平台的作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实物展示、现场制作、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及传承工作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展览展示与互动体验,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四、建立完善保障机制是保护与传承的落脚点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延续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法律制度,增强传承人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二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要科学设置认定标准,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也列入其中,增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并设立传承人奖励和激励机制,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等级考核,调动传承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要构建完善的遗产申报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递进式申报,以保证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确保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并大放异彩。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规律、特性和生存状况,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郭小白.淺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Z].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3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