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体验的交互影像装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审美水平的逐步提升,以交互设计为创作主体的作品开始成为占据公共空间设计和各种艺术展览的新趋势。当下部分数字艺术创作者在创作时尤其偏爱和运用交互影像装置艺术。将认知体验融入到交互影像装置的创作中,对观者有唤醒情绪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情境创新的目的。文章认为,随着大数据、数字技术以及终端呈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认知体验为基础的交互影像装置将在空间未来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交互影像 认知体验 交互体验 新媒体艺术
现今,内容不足、创新度不够的数字艺术作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并且单一的线性交流更是不能快速俘获大众的眼球。交互影像装置以其不一样的观赏方式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用一种崭新的姿态抓住大众的视线。交互影像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细分,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需要造就了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随着交互影像装置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诸多学者纷纷投入到该领域开展研究。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可知,有关交互装置艺术的研究都比较宽泛,缺少对某一类交互装置具体特性的详细研究和系统总结。因此,本文分析交互装置领域中的交互影像装置,将研究重点从创作角度转移到受众的认知体验研究上,从更为具体的角度上分析增强受众体验的方法。
认知体验研究
一、认知体验理论的基本内涵。认知心理学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诺曼认为用户的认知特性包括知觉特性、注意特性、记忆特性、思考特性及情绪特性。在认知心理学的视角下,人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由此可明白认知体验即为人的大脑在处理外界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包括好奇体验、成就体验和兴趣体验。
(一)好奇体验。它是人们在面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时,对未知事物萌生出一种想要了解的情绪,这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情绪会使得人们产生出关心、注意力集中并且想要提问等行为。在这样的行为驱使下,人们会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保持探索认知过程的有效进行。
(二)兴趣体验。它是人们面对新事物时萌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同时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且持久的偏向型情感。该情感通常连接着某种特定的主题,而且与人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有关,兴趣一旦产生会驱使更多的关注,很难消失。
(三)成就体验。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预期的某种目标而产生的成功体验。成功体验的起因无论是自己主动开始,还是某种其他外在因素促成的,一旦开始有所行动,便会有相应的结果产生,同时伴随成就体验,一直驱使和维持该行为。
二、认知体验的特征。
(一)视角化。视角化是人们看待外界事物所用的切入点,通常这一切入点会内化为一种习惯性的视角。视角化的形成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具有感染性,一旦人们采用某种视角进行对外在事物的认知体验,便会成为视角定势。
(二)创造性和主观化倾向。人们认知外在事物时往往具有创造性,并且带有主观化倾向。人是体验外界事物的主体,同时也是认知的物理机制,既是感受性的机体,又是具有创造性的机体。人的知识水平积累的程度,影响着认知体验的结果。
(三)意向性。意向性是认知体验的一个基本属性,对意向性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一直是体验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共同領域。作为人类认知体验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项活动,认知离不开注意、意识和意向性。
认知体验在交互影像装置中的体现
一、认知体验在交互影像装置中具有情感导向的作用。由于交互影像装置最终是面向广大的观赏者,所以在创作交互影像装置作品时,要对受众的认知体验效果和交互行为有所考虑,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创作。交互影像装置的受众在体验作品时的情感反应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工具型的认知体验、审美型的认知体验、社交型的认知体验、惊喜型的认知体验和兴趣型的认知体验。工具型的认知体验,常伴随观赏者的主观化倾向和创造性,失望或满意是该类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工具型的认知体验与交互影像装置是否被认为实现某种预期的目标体验有关。每个观赏者看待交互影像装置的视角不同,其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也各自不同,厌恶或有吸引力是该类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审美型的认知体验与交互影像装置的取悦或是冒犯的潜力有关;社交型的认知体验。交互影像装置以其独特的交互特性,需要观者参与到作品当中,与作品进行互动交流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完整的交互影像作品,此时的观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社交型的认知体验是判断交互影像装置是否符合其作品特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惊喜型的认知体验,会使观者萌生出一种想要了解的情绪,这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情绪会使得人们产生出关心,注意力集中并且想要提问等行为,该类型与交互影像装置的创作是否具有新奇感有关。兴趣型的认知体验,是人们面对新事物时而萌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同时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且持久的偏向型情感,该类型与交互影像装置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有关。认知体验在交互影像装置中具有情感导向作用,因此,需要创作者在交互影像装置的创作中力求多变,让观者在体验作品的互动过程中,能够一直维持着新鲜感,并且产出更多的好奇心,从而触发更多的认知体验。
二、沉浸式交互体验能进一步强化认知体验。观者体验交互影像装置作品侧重于在作品环境中的互动体验,沉浸式的交互影像装置作品能更好地强化观者的认知体验和感受。纽约科学馆的展出作品《连接的世界》沉浸式互动影像体验装置有六个栖息地:丛林、沙漠、湿地、河谷、水库和草原,每个栖息地都有着各自的生态特点。整个作品由可交互的动态影像构成,通过动作的捕捉、屏幕的触摸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式、动物的活动路径,进而改变整个装置所展现的生态系统。地面上放置着障碍物,通过移动障碍物的行为,会对作品影像呈现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交互方式,观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也许是某个不经意的行为,便会对大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加强观者的认知体验。观者在体验这个作品时,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品当中,体验着这个奇妙的世界。在沉浸式的交互影像装置作品中,认知体验的空间获得极大的扩展,观者更加自由。 三、认知体验是检验互动影像的一项重要标准。认知体验的好坏是检验互动装置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下观者对体验两字的要求逐步提高,满足交互影像装置设计需求是其必要条件。因每个观者的视角不同,其体验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创造性和主观化倾向,其产生的好奇体验、兴趣体验和成就体验也不尽相同。认知体验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参与程度,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该作品的受众接受度,甚至会对其所在的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
思考及建议
一、“认知”领进门。将认知作为设计工具,了解受众的信息认知经历怎样的工程,便成为了提升认知体验的基础。认知心理学作为获取受众需要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交互影像装置设计所需的内在因素,这也是交互影像装置设计研究的关键。
二、“交互”引兴趣。交互影像装置有别于传统的影像艺术,将交互的行为融入到作品当中,观者也成为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观者的参与,交互影像装置才真正意义上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因此,交互影像裝置将人与影像艺术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高的水平上。当下影像艺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空间,体验感如何成为判断一个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认知体验越来越占据主导位置。一个具有良好认知体验的交互影像装置作品,不仅能拉近作者与观者的距离,并且使得创作者在媒介的选择上更为丰富,为观者展现的作品也更多样化。
结语
随着新媒体艺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不论是交互影像装置的外接互动设备技术的逐步提升,还是交互影像装置内容设计研究的不断丰富,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考虑到观者的体验状况。若从认知和体验方面着手,不仅能增强互动装置的情感式体验,而且还能丰富艺术的传达形式,提高整个艺术装置和观者之间的互动性和艺术性。交互影像装置艺术作为艺术融入科技化的新时代前卫的艺术作品,在未来势必会大放异彩,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栏目责编:杨 刚
参考文献:
1.杨 华,任丙忠,高明武:《新媒体艺术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版。
3.宗 敏,高 鑫:《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研究》,《潍坊学院学报》,2015(3)。
4.方 芳:《互动装置艺术在数字展示中的特性研究》,《美术大观》,2017(7)。
5.颜成宇,孙 博:《浅析展示设计中的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艺术教育》,201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8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