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的媒体形态得到了空前发展,新媒体使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丰富、更具自主性。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从新媒体环境下在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树立开放性和个性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003—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审视视角,大大拓宽了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友、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然而,大学生的价值观受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借助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内化影响,进而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新型的科学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机智能化不断发展,通过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推动着新媒体效益不断显现。
  新媒体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定的信息传播工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渠道来完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面受众群体;它们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正在冲击大学生传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当前,大学生们通过新媒体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和多元文化,他们对某种思想、言论或权威不再盲从,而是更加自我,强调标新立异。这种媒体环境虽然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但随着各种聊天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类线上网络直播平台不断兴起,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难免有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如果不对广大学生加以引导,不良思想观念趁虚而入,有可能诱发不良的社会现象。
  因此,依托新媒体强化思想引领,强化主流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习惯、价值观产生影响,进而使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1.聚焦教育重点
  新媒体具有全球化、虚拟化、个性化的特点,依托新媒体平台能够拓展教育内容、调整教育方式,有效凸显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分化性的特点,信息即时发布、即时交流,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双向或者多向的数据传播和信息交流,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信息传播速度慢、有效到达率低等方面的不足。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学习探究,使思想交流更加直接、自由平等,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错位现象,这种全新的自由、平等的沟通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多元化视角看问题;教师也能够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依托新媒体能够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创新教育方式
  新媒体能够有效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都是以互动性、开放性为基础,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学习交往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单向讲解、进行知识和理念的灌输,缺少与学生多元化的双向互动。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可以通过微电影、短视频、动画、长图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地传授知识,使用手机、微博、微課、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课堂、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网站等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让学生对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感知和全方位接收,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多元化互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3.增强教育实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能够依托各种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全面渗透,教育部门能够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有指向地发布到相关的媒体平台上,定点、定向地宣传使教育效果大大提高,同时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使个人空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广泛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思想文化、区域特色,并且逐渐面向全世界,实现跨时空交流。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还能使学生直接融入社会生活中,增强教育活动的社会效益,扩大教育的影响。因此,新媒体能够满足学生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能实现社会层面的交流。
  4.延伸教育内容
  新媒体能够延伸教育工作内容,拓宽教育工作实效。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终端设备了解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也能及时在平台上发布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和网友进行实时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使用新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破时间、地域限制,改变传统价值观,固定教育范围,有效地拓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能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另外,学校可以在官方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面推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元素,发挥管理育人效能
  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抖音、火山等短视频以及网络直播平台不断涌现,拓宽了学生的娱乐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更多的学生在网上“流连忘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存在一些负面、暴力、甚至反动的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必须融入德育元素,以修身、养德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基础,在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全程贯穿德育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在新媒体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2]。
  2.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育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势,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新媒体对传播手段、传播技术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把控,才能营造良好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用新型教学模式,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设置过程中,具有弹性的特点[4]。另外,在个性化理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营造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3.在教育观念上树立开放理念,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使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有机融合,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通俗化、大众化,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思想共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生活[6]。利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传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现,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学习组织者提供的素材,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4.在实践方式中创新教育路径,多种方式融會贯通
  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不断拓宽教育路径,融入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和手段,加强课堂教育、专题教育,才能有效地彰显德育的教育魅力。此外,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应该构建立体网状模式,组织广大学生将日常的志愿服务、科技下乡服务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实践活动中,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手段去创新教育路径,通过网络建设、网站建设;也可以通过微博、微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作用。加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价值观念融入网络矩阵中,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7]。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有效地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为更多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栾阿诗,吴志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采写编,2018(6):150-152.
  [2]梁志厂.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5(1):81-82.
  [3]郭钰.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6):148-152.
  [4]刘海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0):189-190.
  [5]杜福杰,刘峻齐,马玉青.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途径研究[J].学周刊,2019(16):23-24.
  [6]武文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分析[J].赤子,2019(4):79.
  [7]刘素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移动网络教育[J].科教导刊,2019(3):67-68.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77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