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动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欠缺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要有差距、学生就业理念问题、职业能力弱、缺乏创业知识、企业设置学历门槛等问题。只有从政府部门提供宏观支持,高职院优化人才培养,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和家长联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等几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改善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040-02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逐渐提高,高校和高职院校都扩大招生数量,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为改善就业创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要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1.欠缺就业创业服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如高职院校存在信息闭塞问题,就业指导教师很难给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无法保证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展开创业项目,但是学生编写创业计划后,并不清楚自己的计划有哪些问题,缺少反馈也无法发挥创业项目的价值,难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毕业求职中,学生在校园招聘会求职比例只能达到50%,高职院校并未提供任何填写简历、面试等服务,学生投简历的有效率不及80%。
2.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要有差距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和岗位对口率只能达到65%,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很多毕业生并未面试自己对口的岗位,只选择专业性不强的岗位就业。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未能综合考量社会岗位的实际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存在一定问题。
3.学生就业理念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就业期待值过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就业期间未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害怕吃苦,更愿意选择轻松的工作,且对于工作地理位置和薪资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意愿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面对繁重的生活成本,很多毕业生缺少长远眼光,只考虑当前优势,出现频繁跳槽、工作流动性大的问题,在岗位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辞职,在就业理念上存在明显的问题。
4.职业能力弱,缺乏创业知识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相对薄弱,毕业生在职场工作中,存在三心二意的问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出现一定矛盾。毕业生在校期间很少展开小组活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1]高职院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得不到重视,学生不能在课程上掌握有效的创业知识,不了解企业运行实际情况,造成学生缺乏创业创新意识,不利于毕业生创业的发展。
5.企业设置学历门槛
目前招聘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将应聘要求设定在本科学历以上,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进入面试环节,即使是具备专业能力的毕业生,也失去了面试就业的机会。很多企业认为学生学历代表着能力,并不考虑学生的经验和专业,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阶段面临诸多阻碍。
二、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建议
1.政府部门提供宏观支持
政府部门要起到主導作用,加强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定可行对策引导规范办学,加强对市场的调整。政府部门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让企业支持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使学生在企业培训中深入了解社会形势,改正眼高手低的问题,认可先就业后择业,进入岗位后发展自身的价值。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中小型企业对于就业市场的帮助,给予中小型企业扶持,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型企业中,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带来动力。政府部门要针对学生就业建立服务体系,作为连接中介,让中小型企业可以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此外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招聘专业就业指导人员进入人才市场,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端正学生就业心态。先对市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调查,分析人才市场需求,根据供求量进行宏观上调整,增加外省市企业来本市招聘。
2.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规划
高职院校要主动调查市场岗位需求及其发展趋势,改进培养计划,对生源结构进行调整。高职院校要重视自身专业改革的重要价值,明确自身的专业布局和结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趋势,掌握当地优势产业以及人才需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中,毕业生普遍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十分重要,符合岗位需要。高职院校要发扬办学特色,积极改革学生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实践训练和创业训练。如会计专业培养,高职院校要联合本地专业会计事务所,构建“产、学、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在校内建设会计实训基地,日常教学工作要以真实的案例展开,以会计工作项目为基础展开教学,保证学生在校园中充分接触真实的会计岗位,可以在学校中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可。此外要重视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如举办创业创新大赛,要求全校学生以小组方式参与竞赛,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学生创业计划,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企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包含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对于刚入职的毕业生而言,要着重加强在岗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身份认知。企业应当改变的招聘门槛,招聘期间杜绝学历论,应当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情况进行双向选择,不能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2]企业可以联合行业协会,在高职院校设置直通班,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工作内容,指导高职院校制定课程安排,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工作。行业协会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调查行业发展趋势,给教学提供参考,保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时代价值。
4.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基础建设
高职院校安排课程时要着重进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成长为具备高超技术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积极了解经济、政治、心理以及文化等通识知识,打开自己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提高自身就业心理素质,面对就业挫折时,可以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和鼓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在毕业季要重点关注敏感的学生,帮助敏感学生建立自信心。学校应设置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观念和态度,奠定步入社会的心理基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也要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让家长主动鼓励学生,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挫折,逐渐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语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研究,提出存在欠缺就业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要有差距、学生就业理念问题、职业能力弱、缺乏创业知识、企业设置学历门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四个主体出发提出了建议,为改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结果,政府部门要提供宏观支持,高职院校则加强专业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和家长要联合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通.“一带一路”视域下推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路径研究[J].才智,2019(18):58-59.
[2]许绘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及建议: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农业,2019(15):13-14.
责任编辑:张正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