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A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对比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互联网平台的产生和使用极大程度地改变人们学习交流的方式,为了更好实现校园互联网+,福建A高校针对不同教学与思政目的开发不同校园网络平台。本文以易班网,第二课堂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大学生使用这些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校园平台网络用户的属性、特点和主要功能,提出优化易班使用体验的建议和改善思政平台教育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易班;调研分析;网络思政
  一、 校园平台出现和发展 
   网络基础设施和无线网络的升级换代 ,促使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下个体的行为、思维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都被深刻重塑[1]。福建A高校(以下简称A高校)平台在近几年层出不穷,诸如易班校本化,第二课堂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这些平台主要融合社交网络因素,包括博客、留言板等。平台建设共同目的是为了更好服务学生,实现更高效师生互动和信息反馈,增加师生的交流机会,但目前A高校各平台功能和设置也有一定差异点,本调研主要以易班为主体,对比其他校园平台特点,扬长避短提出优化易班平台的建议。
   易班网是以实现高校教育、生活、娱乐三元目的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其具有定制网盘、相册、群组等功能。2014年A高校作为福建省首批五所易班共建高校之一,着力构建具有该校特色的“网络思政”网终教育体系,打造了具有A高校特色的易班推广模式,引领着大学生成长成才。近三年共获得6个全国荣誉;易班活跃指数最高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8月,学校下发《A高校关于印发<A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A学2017)16号),明确规定从当年度开始,学生必须修满该通知中对应的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而2017年9月,学校推出的创新创业平台则是一个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平台。
  二、 研究方法和目的
   前期的研究以走访座谈的形式对本校四个年级的中515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通过研究结果对校园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覆盖15个学院,大一到大三年级均有分布,调査覆盖率高。另外,通过网络平台,以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对A高校本科生使用校园平台使用动机、用户体验、用户粘性、功能效率进行调査,参与问卷调查1200人,在2周的问卷开放时间内,排除答题无效部分问卷后,有效问卷1085份,有效率为90.41%。此外,借助问卷平台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校园网络平台用户体验进行分析,以更好的研究和分析调查结果。
  三、 研究对象
   1. 调研对象个人信息基本概况
   此次间卷调研对象男女比例约为3:7,调研对象的年级涉及全校在读4个年级,并包括部分辅导员。
   2.受众人群和年齡层次的比较
   在采集本次调研的1085个样本的基本信息基础上,分别通过年级,年龄,性别从三个方面针对易班功能模块和使用频率的倾向性检验。3个校园平台用户高度重复,99.33%是易班注册用户。此次调研对象中82.67%为非学生干部,6.42%为易班学生干部,10.5%为其他校园平台学生,0.41%为辅导员。
   (1) 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从到大的改变,学生对于易班使用频率并无明显变化。调查结果说明在校大学生的易班使用情况趋于均一化,其他两个校园平台亦然,调查结果支持校方各校园网络平台的推广和宣传上可以均一对待。不同年级,年龄分布比例如下:
  (2) 性别比较
   调査对象以性别进行分组,针对三大校园平台的使用频率分别进行了卡方统计,结果显示三者无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三者平台的功能模块使用上进行了倾向性卡方检验:男女生之间对易班功能使用倾向差异明显,男生对“关注新闻信息”和“关注朋友们的近況”功能模块使用频率更高,而女生则更经常进行“跟帖回帖”。
  四、使用状况
   1.获取途径
   学生们接触到创新创业平台、第二课堂以及易班的途径基本上来自于行政的告知或录取通知一并邮寄的操作手册信息。易班等校园平台在获取用户的渠道上,一方面易班是深度且定向面向校园的网络平台,与其他单纯课程或学分制等学习平台不同。另一方面易班推广采取的行政方式,也为易班的提高用户黏性构成一定阻力,在发展易班的过程中大学生并未形成对易班品牌高度认同感。易班作为校园里面向班级的较为成功的平台,校方应利用其目前100%注册率的同时,提升易班模块的个性化,内容的丰富性,输出更多思政教育价值。
   2.注册动机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使用校园平台都有一个共性,即心理需求的一致性,因为这些校园平台都发布一些学生渴求的信息,并帮助大学生有效拓展信息来源。数据也显示,在不同阶段大学生注册时的需求点是不一样的。易班的初次注册大多来自于学校行政要求;第二课堂主要注册动机是为了选课,换取积分毕业。创新创业等平台主要实现课程互动,课堂资源获取的功能平台,大学生使用的最终目的是换取学分。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大一大二的在校大学生对易班的使用频率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
   3.使用用途
   调査显示使用校园平台40.25%的学生是为了学习积分。其中易班的调查数据分析如下:22.73%的学生是为了寻找感兴趣内容,这部分吸引力需归功于易班具有社交功能、论坛功能和原创作品发布的功能,这是其他校园平台不具有的;19.92%的学生登录易班单纯为了随便看,12.54%为了参加活动,拿奖品,这显示A高校学生对易班的使用方式尚不够丰富。总体上在易班使用用途上,主要是依靠活动的开展,进行刷帖或者领取奖品,诸如网薪換实物。这也是易班之所以比较不受关注,活跃度忽高忽低的原因之一。易班同样具有类似QQ空间“说说”功能的“动态”模块,但分析使用用户频率后发现,易班发布的信息亲密性不足,不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易班应该取长补短地去改进自身的不足,努力把易班平台做到更加贴近大学生,契合大学生的使用心理。    五、体验感受
   1.互动对象的群体
   根据调研数据可知:学生的社交圈主要局限于本校大学同学,与陌生人互动的比率均不超过8%。易班目前是大一到大四全覆盖,相对第二课堂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阶段性覆盖,会更具有优势和互动效果。在对于不同校园网络平台的使用倾向上,随着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改变,其他校园网络平台的使用存在阶段性,诸如新兴创新创业平台,使用更多是大一新生。
   2.注册方式
   与第二课堂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的注册方式不同,易班注册方式是先实名认证再注册。而易班又和创新创业半台,第二课堂的个入注册不同,易班需要使用学号进行注册,并通过易班平台先认证后注册,这一点上,易班平台可以实现实名制和极高的互动可靠度,并且有一个独立APP作为优势。
   3.用户黏性
   通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以及使用时间段分析易班用户体验,笔者发现对于易班的使用,有36.84%的学生每天至少一次登录校园平台,63.17%的学生一周登陆次数少于三次,显示A高校校园平台用户黏性不足。登录校园平台使用次数从高到低分别为第二课堂,易班,创新创业平台,分别占比为43.9%,35.45%,20.65%;登录时间段最集中为夜里18:00到22:00点,占比为39%。调查数据显示,一直在APP易用性上不足的易班,就本次结果而言APP的不足对用户黏性影响并不显著。
   4.思政教育效果
   为评价A高校易班的思政教育效果,笔者主要针对易班上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创新性,思政教育活动互动频率,思政活动关注度进行调查。只有39.17%的学生满意易班当前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创新性,52.58%的学生认为一般,而8.25%的学生认为较差或很差。这些数据表明,易班思政创新性不是很高。关于易班思政教育活动互动频率,认为高的有64.42%,21.91%的学生认为一般,而13.67%认为较差或很差。数据显示,易班思政活动互动性良好,这主要得益一批活躍的校级和院级易班学生干部的投入和思政课程的良好设计。在思政活动关注度方面,只有41.67%的学生表示较高的关注度,表示一般学生占44.67%,而13.66%的学生则认为较差或很差。总体数据表明易班思政活动教育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效益不足。
   六、 建议  
   通过对易班与其他校园平台的对比调査,利用平台数据分析技术对调查中涉及到的使用频率、注册方式、使用用途、用户黏性、思政教育效果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调查发现易班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思政教育平台。此次调查访谈对易班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重视易班平台的师生互动,提升思政教育价值
   从新生接触到易班开始,学校对易班品牌建设采取了相对较多行政强制力的推动,特别是注册方式。初始品牌建立只注重单向行政强制的灌输,缺乏互联网思维,不够注重大学生对易班的体验,忽视把大学生作为一个需要双向互动的群体。一方面,建议重点打造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易班网络思政活动,通过活动中蕴含的思政信息理念,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和思政品牌活动的认同感,实现思政教育价值理念的有效输出;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关规定政策,加大经费投入,真正让专业老师,思政老师认识到网络思政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积极对待网络思政课程,真正让思政课程“上网”,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成效,从而提升思政教育价值和效果。
   2. 充分挖掘易班的校内优质资源,凸显信息的独创性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大学生对易班模块“关注新闻信息”和“跟帖回帖”有很高使用频率,这表明多数的大学生对获取、发布学习生活信息是极具需求。但是现在易班上的信息,数量不多,及时性不足。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校方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身多生产内容,搭建大学生信息发布和内容创作的优秀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学生参与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易班的信息量,使得易班成为校园信息的第一发布源,凸显出易班信息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助于加强易班品牌建设和品牌认可。
   3. 构建易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
   易班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它本身就创造了一种新的场景结构,当大学生使用这一场景就对应有新的行为方式[2]。面对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潮流,当代大学生使用易班在传播模式也不是简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而是变成多对多,他们在聊天的同时也可以观看视频,上传视频,进行评论。场景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大学生的用户需求,增加他们对易班使用频率,适应时代技术变化潮流。易班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构建,要注重作为使用对象的当代大学生对感知趣味性的意愿,突出应用场景下易班特色功能;另一方面,场景构建使用可以提高易班人际影响,人际影响可以促进易班为更多大学生接受和认可,场景的认可才进一步使易班开发爆款应用有了可能。
   4. 优化易班模块设置,打造一批爆款平台应用
   当代大学生,逐渐开始以00后为主力军,对于一群追求个性化的00后们,易班模块设置不能在简单分题库,优课,发帖大类模块,不能固化不变,需要改变传统“学校设,学生选”的模式,要注重个性化设置,互动性模块的打造,给予求变求新的当代大学生一定自主性,发挥他们主体地位作用,重点打造一批易班网络平台的爆款功能和应用,优化易班模块,实现模块联动互动品牌效应,丰富相关易班的轻应用开发工具。作为校方乃至省级易班的推广人员应及时升级易班的功能,开发些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爆款应用,增强寓教于乐的版块和更丰富的互动功能,比如网薪换食堂餐票、教务处慕课选课平台、文明宿舍网络展示等,从而增强用户黏性。
   5.校园平台有效整合,形成培养载体
   目前,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各种校园平台不断地涌现,从大学生培养的角度,如果能实现能校园平台特色资源整合,实现跨界互动,那将形成一个有效的培养载体。建议依托易班优课平台面向学生打造专业课群,思政课群,打通思政老师,专业老师参与网络行为培养和教育的渠道。校园平台在功能模块上的整合,有助于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新生画像,诸如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发基于学生学习记录选修课程推荐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易班网络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智斌, 夏雅敏, 王晓青.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动育人场景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 2016(7):78-81.
  [2]孙桂杰. 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建构与行为交互[J]. 传媒, 2019(3):51-5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6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