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的普及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升级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流行语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别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使用情况与其生命力的关系,并且对网络流行语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深入探求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网络流行语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76-02
  从网络被大众知晓到被广泛使用,信息化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拉近了大众与网络的距离,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的影响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网民数量在这一时期迅速且大量增长,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语言系统,而某些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等特点被大众认可,不仅在网络生活中,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与其生命力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1]同样,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是伴随着社会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们是网民用来交际、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语言,并且以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在我们的网络生活甚至日常生活中传播着。
  一种语言并非凭空产生,而必然有其产生的源头及流行原因。网络以其信息获取方便、快捷,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越来越多地主导了日常生活中大众的舆论走向,以网络为平台而引发讨论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我们以2017年的网络流行语“freestyle”为例。
  “freestyle”一般指即兴的、随意性的发挥,在hip-hop说唱中“freestyle”就是即兴说唱的意思。“freestyle”能被大众熟知并广泛运用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人们能够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了解到国外的、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来丰富生活;二是,大众内部的,也是最主要的——“追星热”。“追星热”这种社会现象使“偶像”的力量不容忽视,而这些“偶像”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众所周知,“freestyle”这个词真正开始流行于大众是源于说唱综艺《中国有嘻哈》,2017年6月,因演员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中多次提起“你有freestyle吗?”,“freestyle”因此而流行,吴亦凡的粉丝或因为对吴亦凡本人的喜爱,或因对“freestyle”这一词汇本身的兴趣而宣传,进而火遍网络。由此可知,网络流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由大众选出,得到广泛认可,而后才得以流行。但随着《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的结束,“freestyle”的热度也随之减退。
  由上述可知,网络流行语来源于大众对实时热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的探讨。而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不断变化的,随之形成的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淘汰中更新,从而热点不再是热点,出现了更多其他的符合大众口味、更能表达大众思想情感的网络流行语。因此,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并不是永恒的。
  根据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的特点,笔者对2015—2016年网络流行语大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大众不再使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43%的人认为有新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情;32.48%的人认为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效性已过。此调查结果也证实了上述观点——网络流行语来源于大众对时事热点的看法与探讨,其生命力的长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产生该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现象成为热点的时间长短而决定的,当热点事件逐渐淡出大众焦点,那么相应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也不再大范围地流行于大众之间。
  二、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与其生命力的关系
  就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与其生命力的关系,我们以网络流行语“撩”为例。
  真正让“撩”流行开来的是2014年的一部韩剧《太阳的后裔》,剧中男主以无可挑剔的人设和颜值、令人心动的举止,撩动了无数少女的芳心。
  但是“撩”这个网络流行语为什么直到现在都受大众欢迎呢?社会语言学中说: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与包容,在描述一个人外貌吸睛、一举一动令人心动时,用词不再含蓄收敛,同时,我们也需要相应的词语来“标记”这类人、这种举止,“撩”字的出现满足了大众的使用需求,再加上“撩”字应用的生动性,更容易使大众产生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现代的社交媒體上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便是“撩”这个网络流行语“经久不衰”的秘密。纵观往年的网络流行语,譬如“皮皮虾我们走”“然并卵”“洪荒之力”等,这些流行语的产生和使用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相比以“撩”为代表的使用频率较强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它们的生命力相对较弱。
  除此以外,网络流行语因其来源于大众自发的对时事热点事件的讨论与总结,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普遍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新奇性、流行性、简洁性、不规范等特点[2],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或网络生活中,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更强。因此,笔者就大众是否会在正式场合,例如课堂、报告、会议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及其理由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38.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理由是网络流行语会打破场合的正式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会使个人行为不规范而显得随便。但也有26.5%的人认为自己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 35.04%的人认为自己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理由是网络流行语能使学术增添趣味性、幽默感而亲近大众,能够将枯燥的学术变得通俗易懂等,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会因为场合的正式而不使用网络流行语,这与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在校学生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开放,当今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思想日益开放、灵活,所追求的学术氛围也与以往的严肃、枯燥有所不同。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断出,网络流行语不仅会流行于日常生活交际中,而且会在今后的课堂、报告、会议等这类正式场合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对其生命力的限制
  “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健康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在多个语言社区,网络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很正常”。[3]网络流行语最初以网络为载体流行于网络生活中,如今它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影响甚至超越了网络本身,渗透到了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体中。对此现象,笔者就大众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6.44%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将被广泛使用,但不能代替传统语言;也有5.93%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会被广泛使用。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流行于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由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够规范化,因此不会动摇传统语言在人们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因此,有人提出是否应将网络流行语普及规范化或纳入官方词典,对此,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将网络流行语普及或纳入官方词典,但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其原因可归纳为三点:一是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过一段时间就会过时而被大众抛弃不用;二是有些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就好了,不必纳入官方书籍或词典;三是网络流行语不比传统语言,它只流行于部分人中,流行范围并不广泛。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在大众心目中,网络流行语更适合存活发展于日常生活交际中,也反映了大众对网络流行语规范问题的需求,规范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有利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交际,也有利于网络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也就限制了某些不规范的甚至低俗的流行语的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其来源、大众的使用情况以及未来如何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流行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来自大众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同时又都达成一种观点与立场,因此也就成为民意表达的另一种形式,这是网络流行语得以流行的关键之一。也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与产生该网络流行语的热点问题的时效性是成正比的,大众的选择、使用、偏好,决定了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长短、强弱。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大众的心态更为开放与包容,网络流行语不仅将存活于日常或网络生活的交际中,还可能在某些正式场合展现出強大的生命力。
  由此,网络流行语的势力很强,覆盖面很广,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语言的规范是一个全民性的任务,规范的主体是民众,所以我们也要自觉地、正确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周晓凤,刘鸽.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李明洁.“时尚汉语”是正常现象还是病态现象[J].编辑学刊,2010(5).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9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