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自2015年首次在浙江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随后各地政府、商业界、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学术界等广泛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关注。本文从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转型、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综述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和概念
特色小镇概念一词在我国首次提出是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他指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在2016年由国家层面的三部委,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加快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特色小镇这一名词一路高歌猛进,从浙江火遍了长三角走向全国,顿时间内特色小镇成为了旅游新业的热门词。在旅游范畴下的特色小镇未来旅游市场增长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捷、闲暇时间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提高,旅游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
特色小镇的城镇建设应围绕多视角来考虑, 比如从城镇化的视角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如李亚卿(2013)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角度,以苏南地区小微古村镇为例,分析了其生存现状,提出了恢复居住、开发旅游、形成产业集聚三步走的城镇化路径。还可以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罗万伦等(2015)结合青岛市城阳区实际,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措施。荣国平、张连荣(2017)以河北省曲阳县羊平小镇为例,对特色小镇的特色定位、空间构建、风貌控制以及空间营造进行分析研究。柯敏(2016)以嘉善上海人才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为例,对其区位选择、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建议。明确特色小镇构成因素和建设方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赋予特色小镇文化的色彩。如段亚琼、侯全华(2013)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陕西庙店优美小镇为例,提出了在特色小镇打造中要兼顾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谢青青、吴忠军(2017)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本,并结合旅游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探索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包括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形态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乔海燕(2016)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在于文化建设,应在深入挖掘新塍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树立“以文活镇”的观念,挖掘、融合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休闲养生“慢”生活旅游特色小镇
三、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1)特色小镇的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旅游聚焦”模式。这种以旅游业为依托的模式是小镇采用的比较多的模式,是小镇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动力。国内传统古镇,第一批旅游小镇大多属于此类,观光、 休闲、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发展较早,也是目前小镇的主体功能,旅游小镇建设升级体验、休息、养生、等功能逐渐丰富。其开发模式为:主体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开发、“企业自主开发运营”和“政府直接开发管理”模式相结合。以北京古北水镇的开发为例。古北水镇是借鉴乌镇,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采取“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建设“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營”。古北水镇的融资模式为以旅游公司主要股份,集政府、企业和基金公司为一体进行开发。通过集合IDG(创业基金)的资金实力、中青旅公司旅游资源和政府 的政策实力整合在一起,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古北水镇开发。(2)“旅游+”产业模式。旅游业是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促进作用下,健康产业、文化创业、旅游地产等其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国内新进发展的小镇多数属于此类,其初级的观光功能相对较弱,休闲、体验、商业、养生、度假、文创、商务等功能是其亮点并成为核心吸引点。以民族特色的彝人古镇为例。古建筑为平台、彝族文化为“灵魂”,文化旅游与商业住宅相结合,成为新古镇开发的典范。(3)“产业+”旅游模式。旅游业是小镇的特色引领产业,依托特色小镇内的核心产业,如食品工业、制造业、文创产业、艺术产业等发展并受其影响较大,旅游业既是核心产业的衍生产业也是其品牌推广的载体与窗口。与核心产业相关的体验、科普、文创、购物、演义、休闲功能为主体兼有观光商务等功能。以我国浙江嘉兴嘉善县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为例。集“产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巧克力特色旅游地。小镇以巧克力文化为核心,可以观赏到巧克力生产的神奇奥秘,以巧克力生产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吸引点,充分挖掘巧克力文化内涵,打造成为集巧克力生产、研发、体验、文化、展示、游乐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经济综合体。再例如杭州云栖小镇的云计算机产业,是西湖区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其中由阿里云发起成立的由 45家成员构成的中国首个云计算机产业联盟,构成了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价值生态,构建“共生、共荣、共享”的生态体系。
四、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亟需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赵士雯、赵艳华等(2016)从规划引领、发展模式、产业培育、空间布局、多目标联动和市场化运作6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天津特色小镇建设的培育路径。朱莹莹(2016)分析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遇到的问题,指出应处理好特色小镇与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区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创建等三大关系,建立好政务、创业创新、自然、社会文化等四个生态系统,抓好科学规划、分类发展、运营管理、集聚转化、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徐黎源、颜传津(2016)就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注重形象策划、发展主导产业、塑造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四项建议。王燕(2017)着重分析江苏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科学规划、人才引入、资金扶持、政府牵头、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五、特色小镇建设评价
目前,在学术界从定量角度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文献较少,CNKI仅有五篇,而且其中四篇都是关于特色小镇建设评价体系,其中关于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评估研究的是吴一洲等(2016)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多边形图示法对特色小镇基本信息、发展绩效和特色水平等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董兴林(2017)利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Ec、Sc、En三个指数衡量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四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潘静波(2016)从空间维度到时间、小镇内和小镇外二维视角,设计金融类“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经济环境、特色金融小镇金融发展指标、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制度安排、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标等6个方面,进一步探索金融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雷仲敏、张梦琦等(2017)在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采用对标法,对青岛市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主导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条对策和建议。
温燕、金平斌(2017)依据GEM模型构建了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确定了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指标,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建议。
六、结论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文章研究大多集中在:通过案例分析(规划)或各地的具体做法等总结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从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等视角探讨特色小镇建设,和特色小镇与产业转型、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研究、特色小镇建设评价等,相关文章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前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还有一些空白点。首先在国外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较少,且多是以个案介绍的形式出现。而多数的研究文献基本都是围绕特色小镇的定义、内涵、特征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等问题上,而关于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营销推广,保障措施(人才吸引、环境营造),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技术手段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运用研究涉及的较少。特色小镇的特色建设涉及的行业应该是丰富的。包括信息經济等七大产业以及丝绸等传统物质产业,然而目前研究的特色小镇类型多以旅游、农业、体育居多,而中药、金融、互联网等相关特色小镇的文献较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12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