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抓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出现形式化、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探索初中作文生活化的具体实施策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际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在生活中感悟作文写作。
  关键词:初中 生活化作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209-02
  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的词汇积累、语言功底等诸多能力,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课堂中及课后的教学设置的合理性。近年来,初中学生存在写作内容枯燥乏味、语言晦涩,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等问题。要想解决诸类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油然而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笔乃心灵之舌”,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追寻作文生活化。
  一、作文选材要生活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素材就相当于下锅的米。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素材,不断地积累素材并且要学会恰当地将素材运用到作文中。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化作文的素材也就不同,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新颖性和独特性。刘心武曾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越从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感受出发,作品就越不会与人雷同,也就越可能具备特点”[1]。很多时候,学生会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强制性的任务,会为了完成而写,并不是真正地发自内心热爱写作,这就出现了学生写的作文有“假、大、空”现象。因此,学生作文内容应该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
  作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要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细微精彩处,将五味俱全的生活细节作为独特新颖、充满个性的作文素材。学生有素材写,就会对写作充满兴趣,写出来的文章富有韵味而又不枯燥乏味。要想达到作文生活化的效果,在选材上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作文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写作打下根深蒂固的基础。本文有以下几项教学策略:
  (一)开展学校生活
  1.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活动课时间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例如在音乐课上,带领学生开展唱歌、欣赏不同曲风的歌曲、跳舞等文艺活动;在美术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画面,等等。学生们参与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再经过教师的指点,作文有了真情实感,变得生动感人。
  2.挖掘内蕴深厚的文化知识
  语文教材荟萃了名家名篇,这些作品必然要打上作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和情感特征的烙印。刘国正在《写作教学管窥》中指出:“名家名作中凝结的高超语言运用艺术,对于写作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却可见无形的、深刻的、长远的效果,往往终身受用不尽”。严杰也说过:“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人类的全部生活完全写在书里面”,也就是说,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文技巧,并且整合思绪,运用所学的知识书写作文,以逐步达到提高的目的。例如,“土地”在一般人眼里不过是黄土而已,而作家艾青却能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骑着思想的野马追溯历史,表达自己深沉而浓厚的爱国情。各种文化知识背景的影响,会使学生从普遍的现象中找到规律。为他们意识到观察的价值和作用,日后就能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生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挖掘家庭生活
  弗洛姆说过:“儿童的性格是随着父母的性格而形成,也受父母的影响而发展”[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作文生活化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干家务活,帮家长分担家务。然后在劳动中去收获感悟并把它记录下来。学生也可以通过把父母做家务与自己做家务进行简单对比,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开拓社会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氛围渲染下,时代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学生不断获得与时俱进的信息,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感知活动充满新鲜的创造力。
  应该从以下不同方面、不同渠道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闻及报纸上的社會消息;家长也可以带孩子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写入作文当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认识社会的纷繁复杂,从而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佳作。
  除了学校与家庭,社会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素材库。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化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融入作文。
  (四)开启自然之门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做标本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发现它的奥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感受自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资源,让学生全面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不但要欣赏它的美丽,还要看到它所受到的伤害,进而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也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
  (五)开发信息技术
  教师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影像等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全面认识我们的生存空间,从自然到社会、从人文到历史,全方位地感受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文章,并及时收入自己的素材库里。
  综上所述,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的、充满信心地去观察、感知生活的习惯。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3]。只有习惯了,才能使生活中丰富的素材源源不断地进入学生思维的仓库,并随时为学生所用。   二、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不仅要在作文指导和讲评方面引导作文写作生活化,在写作过程中也要体现出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将作文指导与生活观察融为一体。以作文生活化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写出贴近实际生活的作文。例如一名学生开学之后写了一篇《开学新鲜事》,因为他看见了他的同桌在假期把长头发剪成了短头发,还买了新衣服。因此,他就感受到周边的事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通过同学剪头发这件小事,感受出事物在变化。这就是教学生活化。
  (一)作文指導的生活化
  作文写前指导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教给学生借鉴写作方法为目的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对事物做观察与分析,语文课上布置有关作文的练习,对以前作文的总结讲评。狭义指每次写作文前的具体指导。这里着重谈后者。
  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不仅要在写法上足够重视,还应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课程中,经常出现两个错误:一种是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一切都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不给予任何指导;一种是忽视学生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简而言之,教师太过于专制,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在学生取材、立意、分析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
  1.审清题意
  所谓审题,就是在仔细辨认、审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题目的要求和意义,从而确定写作文体。有人说,作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可谓均衡全面发展。当然,审题这一环节也确实是写好一篇文章的首要环节,我们只有在审清题意的状态下,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教师在指导学生审清题意时,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目,其次要让学生区分文体,确定自己的写作文体,最后要让学生提取脑中相应的素材,从而确定写作方向,把握题意。否则,学生一旦出现偏题、离题等现象,就会使文章与出题者的本意越走越远。
  2.开拓思路
  许多学生在写作前不知自己该从哪个方面开始写作。有些明明很好写的题目,写不上二三百字就无话可说了。教师在指导时应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激发学生多方面联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给现实插上翅膀,让思想升华。还要学会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
  (二)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作文素材。在生活中感悟体验作文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会摒弃平时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心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满好奇。就这样在无形中发现生活,积累知识。同时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不断地探索,从而使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
  (三)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每一篇词藻优美的佳作、每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文、每一幅赞不绝口的墨宝,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思索、细致雕琢而完成。一篇优美文章的完成,也需要听取教师的讲评与同学们的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育学生如何写作文,也要锻炼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应学生心理,调节学生步伐,了解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做这件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阅读各自的作文。既吸取了别人的优点,也容易看到他人的不足以警戒自己。同学之间交流了各自的思路,有了新的认识,获得新的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篇篇优美的佳作才会呈现于学生笔下。
  三、结语
  美好的生活由优美的话语表达,浩渺的宇宙星河由精密的数字呈现,精美的佳作由优美的言语组织排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创造语言。作文的完成,需要众多的文字堆砌、句子的层层排列、段与段的紧密相连。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找寻突破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对写作充满兴趣,继而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焕银.写作生活化·生活写作化:作文就该这样写[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2]曹明海,马先义.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3.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