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IC封装企业导入ERP的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集成电路(IC)封装产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IC封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其信息化的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管理软件)的导入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介绍了IC封装企业导入ERP的必要性,以中小型IC封装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例,重点论述如何用创新的思路实现从企业接单、排产、指令生成、现场监控(在制品管理)、报表服务、文件支撑和系统接口等关键特性环节实现ERP的成功导入。
  关键词:IC封装;ERP;系统架构;导入步骤
  
  Discussion on Realization ERP for IC Packaging Enterprises
  
  ZHOU Jun-de,GUO Yan-bin
  (Tianshui Huatian Technology Co., Ltd ,Tianshui7410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industry, which has been one of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ith its great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use in this field also have gained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for IC packaging enterprises. Base on that, it gives an example of small-and-medium-sized IC packaging enterprise situation, to mainly discuss how to successfully introduce and use ERP system with creative ideas, from sales order receiving, production planning, build instruction generation, site monitoring, document and report support platform to system interface.
  Key Words: IC packaging; ERP; system structure; steps of import
  
  1引言
  
  在国内IC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压力下,企业若要达到预期的市场占有份额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交期、价格,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利用ERP及相关信息化工具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从而提高企业决策、计划、生产的科学性,加强生产过程与成本的可控制性。特别是面对新兴器件技术的封装与新材料应用的挑战,以及中低端产品封装成本降低的预期,导入ERP已经是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目前我国IC封装企业针对此现状已经或正在采用合作、外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逐步导入、完善适合企业个性的ERP信息系统。
  
  2导入ERP的必要性
  
   2.1 集成电路封装加工
  集成电路封装加工是批量流水生产类型,制造方式多为订单生产,是标准的以销定产类型。其特点是:交货周期短(3~7天)、市场需求变化快、封装品种多、数量多、产品单价低、加工流程相对复杂等。自身特点导致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生产能力计划不足、生产周期不可控,也导致焊丝、引线框架等主要原材料时常发生缺料、断料或者积压、过期等异常状况,生产进度、客户满意度等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市场的响应速度慢。而中小型封装企业还面临加工指令频繁变更(是否测试,是否打印,打印方式选择等)、工艺文件复用性小等问题。所以企业的封装成品率、良率以及客户交期等没有有效提高和持续改善,导致客户投诉量居高不下,成本无法精细管理,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
  
   2.2 企业早期的信息平台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早期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是简单的改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系统仍然模拟人工的处理形式,生产、管理数据大量冗余,资源不能共享,部门数据不一致,信息系统本身缺少系统性联系。手工信息处理的弊病同样存在于信息系统之中,生产加工与管理活动中指令的执行及过程信息采集的滞后性与不正确性导致企业生产与管理数据失真,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在过程中控制。信息没有明确的分层,生产数据和核心技术信息的安全性面临挑战,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也不能为客户提供一个个性化的互动平台。
  
  3ERP系统基本架构
  
   3.1 ERP系统产品选型
   外购(源代码)ERP产品,公司进行适合自己业务的二次开发。
  
   3.2 硬件系统架构
   图1中Server1 处理封装在线产品数据;Server2 处理测试在线产品数据;Server3 报表合并与客户FTP服务服务器。同时Server1与Server2进行数据互备,对于封装测试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Server2功能可由Server1承担。
  
   3.3 软件架构
   数据采集C/S;数据查询B/S。
  
   3.4 数据处理思路
   数据处理环节中的现场在线数据采集以流程卡为单位,以准凭证的方式录入,以冲红方式对错误输入等异常进行处理;准凭证以同一加工单数据入库完结为点结帐到报表合并与客户FTP服务服务器,即图1所示Server3, Server3定时对产出数据进行报表合并处理。企业对于整个ERP报表系统按一线领班主管、生产部长、企业高管这样来划分出业务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规划层(见图2),依此层次合并提供企业内部报表。以战术层信息为基础按客户需求提供外部报表服务。
  
  4ERP导入步骤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要求企业在ERP导入过程中必须快捷、灵敏,在方式方法选择上要有要创新。企业以接单投单为入口,以现场监控WIP(Work In Process)管理为重点围绕生产展开,抓住各站点主要问题去分布转换导入,以生产带动其它模块。
  
   4.1 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直接原材料、成品及各类文件的编码分类
  对ERP中数据的来源、格式提出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解决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等问题。对ERP系统中涉及到的企业各种大宗材料进行规范化,特别是直接原材料编码的规范,将为后续投单过程中指定材料、定额发料及成本核算提供基础信息;ERP在工艺文件类编码和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单据尽可能地设计为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能生成条码以方便作业过程中对应实际文件的查找。在直接原材料的建立中应考虑增加描述项目与特征项目,防止系统在后续基础信息建立时信息重复建立的问题,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奠定信息基础。

  
   4.2 接单到生产指令生成
  4.2.1简单生产计划
  对于客户多、封装品种复杂的企业,在ERP实施初期可在系统中按客户等级与产品等级先做简单生产计划。简单生产计划以瓶颈站点(如压焊产能)为日计划标准,结合安全材料库存生成。工艺依据简单生产计划进行工艺转换,生管结合生产线上在制总量生成具体加工指令。该过程既能应对客户多、产品杂的情况,又能很好的满足重点客户的生产计划,为企业将要制定详细生产计划奠定基础。
  4.2.2 客户接口
  利用ERP中客户电子工单导入等功能减少加工单信息输入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调动使用部门操作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客户加工信息的准确性,满足客户加工信息无人为影响的要求。
   4.2.3 客户芯片管理
  客户芯片信息条码管理环节能为企业内部芯片入库、出库管理以及芯片检验等工作提供方便。
  4.2.4 工艺转换
  客户加工单系统首先利用企业的工艺信息库资料自动进行配对,配对完成,经审核后完成工艺转换;对于新产品工艺转换主要以特殊要求为指导,具体内容文件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客户加工单特殊要求与企业工艺信息库(流程、材料清单、焊线图、包装、打印等)的历史工艺信息要素进行索引配对然后生成客户确认信息,客户确认后生成新的工艺库信息,指导新产品下线。
  4.2.5 加工指令生成
  加工指令生成客户产品工艺唯一标识,同时维护企业工艺信息库,为再次接单投单积累数据。在加工指令生成过程中针对操作员工与工艺调试、设备维护等相关人员按站点生成对应的作业与工艺控制参数表单(流程卡,工艺卡),有效防止不同岗位
  信息相互穿插以及对实际作业的影响。
  
   4.3 工厂监控(WIP管理)
  4.3.1 利用流程卡条码改变数据采集方式,提高采集精度
  流程卡为一线最小单元作业指导文件,其信息主要包括客户加工单基本信息、工厂内部工艺路线和加工过程数据等三部分,以条码作为流程卡信息
  的载体。一线作业人员通过扫描流程卡条码了解当前产品信息,并通过条码在车间进行数据采集,扫描后只须输入不合格数及原因、加工设备等2~3个关键信息,刷卡速度快(平均:5~10秒/张),准确率高。对于产品批处理站点的数据收集,比如电镀,系统也采用单卡与流程卡批处理并行的方式进行操作。条码的应用还方便品质管理等其它部门对单卡加工信息的了解以及对问题产品的追溯。
  4.3.2 建立文件平台
  IC封装企业各站点各工种都有大量的作业指导文件,实际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作业文件丢失、文件版本更新不一致、多人使用不能共享等问题,因作业文件用错导致客户产品加工异常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导入过程中推出文件平台。现场通过扫描流程卡可查看当前产品所对应的所有支持文件。文件平台的应用首先可以避免纸质文件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各部门作业人员对需要文件索引查找的效率与准确性(利用流程卡或者工艺卡上条码扫描);其次可以避免由于权限失控导致企业关键资料随意打印、下载等问题的发生,也为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基础,为企业有效降低了成本。
  4.3.3 建立系统报警平台,强化过程控制
   系统中以工艺参数与质量参数为基准,以现场收集数据为执行目标,建立当站异常问题系统报警功能。当前站点刷卡过程中产品某些数据超出系统设定安全范围后,异常数据将反馈至异常报警平台与对应站点的管理人员,并提醒及时处理,防止异常制品问题扩大化。
  4.3.4 采用单站点试推进方式
  在ERP信息系统导入过程中,试运行过程要持续三个月以上,企业应针对实际情况尝试采用一些创新的实施思路。比如以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的站点出发采用单线运行方式,试点站点完全抛弃手工记录与手工报表,减轻并行过程中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系统导入进程。ERP使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化,所以企业应在调研分析后取消或者合并手工作业时不必要的大量报表,切实减轻一线作业人员非生产性的不必要工作量。此方法使得系统的导入周期可大大缩短,同时也使导入过程中实物流与信息流不一致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为ERP系统的成功导入增强信心。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4.3.5 深化员工的ERP信息化理念和素养
  通过对各层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针对管理层和业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思想、业务流程等的培训,使信息化企业理论和方法深入人心,消除使用者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顾虑,增强企业导入ERP的信心,取得企业上下不同层面对项目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建立以自主培训体系为主和高等院校、IT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同时应建立与ERP信息系统相关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与作业规范,为ERP系统的实施、应用以及后续升级提供制度保障。
  
   4.4 报表系统
  报表系统分内部报表与外部报表二部分。国内封装测试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国外,为了节省成本,非国内客户一般对于加工过程、发货、异常处理等都会采用或者逐步在采用基于Internet的电子平台处理。通常客户要求以特定的报表格式和能接收的数据格式,比如txt、xls等多种文件格式,用邮件或者FTP等传输方式定时或者不定时传输给客户指定的位置,同时也需要提供WEB查询页面;部分海外客户为防止销售接单采用手工录入加工单时会出现错误,要求进行与系统对接。因此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电子平台就不能与客户对话,进而导致无法得到客户以及加工单。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好ERP系统以及相关客户服务平台。
  针对IC封装企业自身特点,特别是外部报表的多样化与特殊性,ERP整个报表系统可采用B/S架构。一方面满足内外部需求;另一方面系统开发工作量相对小,对于外部客户报表以内部报表为基础进行个性化开发,按客户要求进行扩展就可实现。
  
   4.5 财务接口、生产计划等其它模块的导入
   4.5.1 与财务模块的接口
   与财务模块的接口有四个:基础资料的引用、应收、应付和成本。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具体接口类型,对于客户多封装品种复杂的企业可做无缝连接,直接将内部开票等相关信息按要求汇总后写入财务凭证的明细中,减轻人工作业的工作量,避免差错。无缝接口的优点:节省财务开票所需的人力成本、效率高、方便内部控制,财务可实施有效的策略对成品进行监管,对成本进行监控。缺点:反向操作比较复杂。
  4.5.2 生产计划
   根据销售和市场预测以及企业封装加工能力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主生产计划体系,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BOM)以及标准用量等信息,建立物料需求计划自动生成体系;根据工艺流程/路线、瓶颈工序加工能力等信息,自动生成各工序各品种的负荷计划。动态模拟的计划体系可对多变的客户加工单作出快速反应,为客户加工单提供相对准确的加工周期与计划,保证准时交货,有效防止产能浪费或材料不足等问题造成产品大量压线,进而缩短整个生产周期。
  4.5.3 ERP中物流模块、质量管理模块
  ERP中物流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等其它模块由生产系统的导入带动实施,有条件的企业可将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相关软件与ERP系统中质量管理模块相关功能进行整合,共享数据合并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数据。

  
  5经验总结
  
   5.1 领导参与与制度建设
   笔者所在公司在ERP系统实施以来一直由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整个导入计划的95%按要求落实。在二次开发及后续升级中协调各部门合并或否定了大量人工作业电子化需求,对ERP系统有效的进行了瘦身运行,对ERP信息稳定系数的提高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在系统导入初期企业就制定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的制度,整个实施过程结合高层的推动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按计划进展得更顺利,更高效。
  
   5.2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ERP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在建设之前,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好阶段性目标,分阶段一步步地实现,应避免全面展开,因无重点而加大导入周期、实施成本以及增加导入失败的风险,应按模块分步实施,先从封装生产管理的接单投单开始,再从文件平台入手,最后实施比较标准化的物流与设备等模块。同时针对行业发展趋势还应探索建立设备联机等长远规划。
   5.3 人员与成熟技术的采用
   随着工艺与新的封装品种的快速推出,以及目前国内没有比较成熟的适合于IC封装行业的软件基本模型,企业对开发团队的培养与IT投资显得十分重要。技术上,成熟的开发平台与语言的采用、条码等第三方组件的使用可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操作的人性化;与客户信息系统、财务系统接口技术应尽可能地做到标准化,且要具有扩展性。
  
  6结论
  
  ERP的导入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加快信息化企业进程。然而ERP导入过程中我们不提倡所有企业都照搬一些成功企业的模板,要学习推行导入ERP信息化项目过程中一些创新的管理方式与解决过程中问题的方法,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建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光明日报,1999年02月10日11版
  [2] 汪星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2004年更新版本,2005
  [4] 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 陈禹,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周军德,2002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目前在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ERP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郭雁冰,199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目前在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ERP等信息化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8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