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秋林

  摘要高校后勤改革主要是指80年代就开始的高校后勤集团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后勤社会化的概况,以及在这二十多年里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其发展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最后,笔者还对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后勤集团 后勤社会化 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后勤改革是指在世纪初开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市场经济理论、高等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构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形成了高校后勤特有的、与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是教育、经济、管理等理论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所以说,高校社会化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1 后勤社会化概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跟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它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高等院校的后勤部门在改革后都以后勤集团或后勤企业冠名,显示出了它与学校的新型关系和它的新型职能。
  传统的高校后勤部门是从属于学校行政部门的一部分,没有自主权,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都在学校,是纯福利性,学校对后勤集团的运行是“一手包干”,所有的财政支出都来自学校。在高等教育需要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无疑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搞好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可以说,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后勤成了学校发展的负担,且阻止了学校的发展。有很多观点认为,我国实行的扩招,长期实行不下去也归结于高校后勤的限制。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高校对后勤集团实行承包制,使后勤集团从高校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独立出来的后勤集团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遵守福利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高校后勤企业是一种特别的企业,与社会上的那些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它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必须遵循传统的教育规律。它的主要工作是为教育、科研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这关系到后勤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决定社会企业生死存亡的是它们的经济效益。
  
  2 高校后勤改革的成绩与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任何事物和事件,我们都不可单一看见它的优势,也不可只关注它的问题。我们应该分两面看,对于成绩,我们要继续保持,以图自勉和做得更好;而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的过程中要力图纠正,对于不能纠正的要使其不足减到最小。高校后勤社会化也是一样,它还不成熟,需要在改进中成长。
  2.1 高校后勤改革所取得的成绩
  如前所说,服务质量升上去,服务价格降下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将后勤集团与学校相分离,使两者各行其职,各负其责,既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又增强了后勤集团经营的自主性。后勤集团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认清自身特殊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能力,完全是可以兼顾福利性和求利性的。在学校经营,风险和竞争性都要小一些,因为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但首要的一点是,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否则,不能生存,也就无所谓求利。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摆脱了发展的“瓶颈”负担。传统的后勤部门是学校的一个从属部门,后勤部门所有的经费都来自学校,也就是来自国家或政府的财政部门。后勤部门要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为学校师生的各种活动提供服务,是纯福利性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传统的后勤部门不能为增加的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且为了维持增加的服务,学校必须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相应的费用用于后勤供应。因此,传统的后勤部门就变成了学校发展的阻碍。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转变了传统的学校全权负责后勤的局面,后勤集团可以通过自己的经营自负盈亏。它只需要给学校相应的租金,按学校规定的营利性和福利性政策运行即可。学校可以专心地做学校应该做的事――教育、科研、培养人才等。此时的后勤集团不再是学校发展的负担,而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这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经过这么多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扩招,修建了新的校区,扩大了学校的占地面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因此,后勤集团社会化可以说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
  (2)学校与后勤集团之间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传统的学校与后勤部门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学校的职能是“统、管、包”,后勤部门的职能是执行,学校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自主性。改革后的后勤集团与学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后勤集团与学校之间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租赁的关系。两者的行为只要按着事先约定的或者合同中所规定的原则行事即可。学校与改革后的后勤集团的这种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学校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后勤集团高效、优质的服务,后勤集团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否则,后勤集团将无生存之地。因此,这两者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校和后勤集团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上面所述的哪一种,这在传统的学校与后勤部门之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进步。(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41页)
  2.2 高校后勤改革导致的问题
  由于传统学校与后勤关系的影响,学校与现在后勤集团之间的关系还有些微妙。应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一个新事物,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也随之而来其他的问题。
  (1)后勤集团不能正确把握好求利性与福利性之间的分寸。受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后勤集团也不可避免地坠入逐利陷井,它很容易就把追求利益的目的放在福利性之上,不顾师生的利益,而追求利润最大化。后勤集团企图用最低的成本求得最高的利润,主要是向学生求利润。目前,后勤集团主要是集中在学生的“住”和“食”两方面。为了不向学生增加收费,就在住宿条件和饭菜质量方面下功夫,以期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最大利润,即便传统的合理范围内的改进或维修现在也变成了有偿服务。而学生作为消费群体,总是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服务,市场上的一些矛盾在这里也得到了体现。在利益的驱动下,后勤集团置既定的福利性不顾,有违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衷。
  (2)学校在维护社会资本和维护学生权益之间犯难。作为学校来讲,他们是欢迎后勤社会化的。因为,他们可不花费一文钱就能使学生的“吃”、“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并且除此之外,后勤集团还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社会资本,学校没有了后勤的负担就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和科研等本职项目上。没有后勤集团的社会化,学校又不得不走大包大揽的老路,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学校欢迎后勤社会化,因此,他们也要保护后勤集团的社会资本。
  后勤集团追求利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是社会和学校保护的群体。因此,当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学校就不得不成为学生的代言人。矛盾的双方是后勤集团的社会资本和学生,学校要保护两方面的权益,两方都有理,此时,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就出现了冲突,且难免有错位的时候。
  (3)学校和后勤集团对原有资产的管理不明确。高校的后勤集团依靠的是社会力量,而不是学校自身的力量,但对于后勤集团所占用的地面面积,则属于学校,是国有资产。以前是后勤部门无偿占用,因为那时后勤集团本身就是学校的财产,而如今,后勤集团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原先的那部门资产只有租赁权和使用权,需要向学校缴纳一定的费用,并要计折旧费,而在后勤集团使用期内,应由后勤集团加以管理,学校有权对后勤集团的使用和管理提出要求。由于两者之间传统的关系,导致现在两个个体对原有的这部分资产管理不明确,出现产权不清晰,管理不明确现象,每个个体不清楚自己的真正角色和职权。
  
  3 对高校后勤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高校后勤集团社会化完善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对于后勤集团社会化,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产、权分明,职、责清楚。后勤集团要完全独立,改变过去的依赖性,把自己的产权和责权弄清楚,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使自己的职责;弄清财务状况,社会化的后勤集团的财务与学校的财务应该是分开的,对于应该向学校缴纳租金、折旧费以及相关的利润费用,后勤集团只需要向学校缴纳清楚。在教育规律的关提下,遵循双方所约定内容进行经营活动。管理中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人事制度可以在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基础上改变有利于后勤集团效益提高的制度。但最重要的是学校和后勤集团要弄清各自的角色和应担负的责任。
  (2)给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以充分的地位和条件。后勤集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这是既是商业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也是在学校中产生矛盾的两个主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决定后勤集团生存和获得利润的一个因素。为了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后勤集团除了努力完善自身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如让学生参与后勤企业策划调研工作、指导学生创建后勤集团局域网、引导学生参加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和伙食监督委员会等,以增强后勤管理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继伟.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依据.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4).
  [2] 檀坤华,范金梁,严秀峰.关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经历若干发展阶段的探讨.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3).
  [3] 王振洪,孙顺源.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成本控制的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0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