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辅助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微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其自身“短小精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及可反复观看等特点,有利于弥补当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之间的多方面不一致的情况。文章通过对传统教学课堂特点及微课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二者在各自特点上的互补教学模式,并对其科学有效应用的简要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微课 短小精悍 传统教学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course is a new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and fine", no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and repeatable viewing are helpful to make up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pects for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roo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ourses, and proposes complementary teaching modes of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ounds the brief mode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
  Keywords micro-course; short and fine; traditional teaching; effective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小学、中学、甚至高校课堂出现了多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对分课堂教学、微课教学、慕课等新方法新途径。但新的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地植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让传统的课堂优势与新的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二者各自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值得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修正的一个重要任务。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他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课堂,但它独有的特点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充分分析微课的特点,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利用微课的优势特点,弥补传统课堂在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如此才能将微课有机地与传统教学课堂结合起来,让传统课堂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有效地结合利用。
  1传统教学课堂在教学中特点分析
  传统教学主要是课前倡导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由老师对知识进行讲解,一般讲解的特点以概括、精要讲解为主,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及学生在智力结构与思维的非认知因素之间差异,对照教材中知识点面面俱到且兼顾到每位同学的知识盲点进行讲解一般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在现实中不可行的,课后一般要求学生做章节练习进行复习以及巩固训练。以上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
  可以发现在传统教学中,课前与课后都是以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为主,只在课堂教学环节才有师生共同的教学互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及定量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在现实教学中,无论是从师生互动的时间上还是从学生互动的受益数量上都是很有限的。
  下面具体从几个方面来对传统教学课堂在教学中的弊端进行分析。
  (1)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体间不同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讲授占用绝大部分时间,同学们无论对所讲授知识预习与否,预习程度差异如何、知识已掌握的程度如何,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同样的知识同等程度的讲解。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有的同学理解能力弱,有些同学侧重于表层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有的同学却侧重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但他们仍然要按照老师统一的教学节奏进行听课。另外,在课堂提问的学生人数也相对有限,大部分同学在听课过程中的疑问无法通过当堂提问得到老师的回馈,学生的学习反思更是难以与教师取得深入的交流。
  因此,共性的“教”与个性的“学”之间产生了矛盾。
  (2)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关注多,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关注度不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备课、讲课、作业讲解,而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的练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预习与课后练习时教师的参与度都较低,学生在预习及练习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关键是在预习及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与学生自身思維直接相关的个性化的问题如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延续无法持续到课堂再对教师实施提问寻求解答。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在得不到强化的情况下会逐渐被课堂上教师的共性的浅层性的解答所替代。
  (3)传统教学对知识点的讲解只一次性呈现,无法多次重复讲解过程。传统教学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只是一次性呈现,学生通过做笔记对老师的讲解思路与重点进行记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这种方式非常考验学生的专注力、语言理解能力、概括记录能力及记忆力。学生如果对教师的讲解接收度低,理解不够,再加上不能再重复听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这对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挑战。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课间问询教师那些课堂中疑难问题,但课间时间的有限及学生数量涉及面窄,都说明大多数同学采用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行也不现实的。   (4)传统教学课堂上为学生交流讨论所预留的时间较少。传统教学课程中,教師的讲解一般不会被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所打断,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费解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会暂时记录下来,一般都不会打断教师的讲课节奏,而过后再询问教师的情况也因种种原因而减少。因此,在课堂上对新知识或难点引发的讨论几乎没有。学生听课中临时出现的有启发性的思考大都被被动听老师讲课而取代,后逐渐淡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渐渐被弱化,精力集中在快速理解与记忆上。
  2微课在传统教学中应用的特点分析
  (1)微课时间短,内容精要,学生易接受,不易感到冗长繁琐。微课一般选择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录制,录制过程中精敲细打,在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逻辑的科学性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再加上时间短,可反复观看,学生容易接受,不会因内容冗长而感到厌烦。
  (2)微课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都可以进行学习。微课一般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发布给学生,其观看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随时可在有网络的终端设备上观看,课前可以观看下节课程的概要,课后可以观看上节课的重难点,弥补在传统课堂上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3)微课可以反复播放,适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反复学习巩固。微课相对于传统课程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重难点内容的讲解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学生可以对在课堂上理解不透的知识点进行多次观看并思考,从容地将自己的理解与反思记录下来,不用再担心因自己停下来思考而错过教师讲的下一节内容。
  (4)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关注不够的缺陷。传统教学中预习与复习都没有教师的参与,在教师事先录微课的前提下,学生的预习与复习都可以在教师录好的微课陪伴下进行,提高了预习与复习的效果。微课不占用传统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就预习中的共性问题及课后学生练习后反映的个别重难点进行微课的录制,虽然看似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从长远看,录制的课程微课可以在下次教学中反复使用,为建设课程教学及题库资源做了事先准备,将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3微课在传统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微课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那么微课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传统教学课堂呢?这需要充分考虑微课的特点及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让二者进行有效的互补。下面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来说明了微课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对应应用(图1)。
  3.1 课前
  课前通过微课对章节的逻辑结构及重难点进行梳理,对某章节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进行概要讲解。通过以上微课的录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概括地对下个章节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本章节在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增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观念的培养。
  3.2 课中
  针对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之外需要补充的知识内容及课外案例素材部分,课前提前录制相关补充知识内容,利用课中通过微课进行有机的补充,以弥补教材内容之不足及教学案例的丰富,提升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课后
  通过学生们的课后练习所反馈出的知识掌握情况,将知识重难点及学生反映普遍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的精简录制,通过第三方平台让学生课外进行巩固。另外,为了将课堂的时间更充裕,对于章节练习题的讲解,更是可以通过微课将习题讲解过程在课外分享给同学,同学们可以在课外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满足了消除学生因个性化学习导致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化的需求。
  由于微课学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因此,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临时产生对知识的反思就可以正常地进行,在听微课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对知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可以从容地记录下来,与教师交流。而不必担心错过老师讲解的其他内容。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反思能力与批判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点,在传统课堂上是不易实现的。
  4微课的拓展应用——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对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在这里不再多述,传统的课程建设基本都是围绕师资建设、教材编写、习题库建设、课件制作、试卷库建设、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但在实践中多注重于静态要素的建设,如教材编写、案例习题试卷库的建设、课件制作等,而在动态要素如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知识呈现方式方法上的实践研究较少,而微课作为知识的呈现手段,具备传统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同的特点,在而在课程建设中引入微课,将使传统课程建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将更为丰富(图2)。
  微课制作短小精悍,可以长期保存,制作的内容涉及的基本上是一门课程在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学生在做作业练习中普遍反映的知识点,或者用来支撑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这些微课资源都可以在该课程的历年教学中持续使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随着课程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发展可以动态地进行修改更新。 (下转第117页)
  微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从课程教学的长远角度,将以上所涉及的微课资源在课程建设组员中进行分工,相互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制作,形成“课程微课库”,就可以实现一次制作,长时间使用的效果,长远来看,却是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针对学生情况的变化及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投入中不断地改进与更新微课的工作中,减少了在每次课程教学时间之外重复讲解同一类知识的时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是将教学中的共性的、稳定重复的、重要的、疑难的内容通过有可保存性可反复观看特点的微课解决,而将教学中个性化的、临时的、动态更新的知识用传统教学课堂来解决。不同的知识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满足了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空间上、学习能力上等多方面的个体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3] 徐永成,龚京忠,韩小云,陈红梅.当前我国微课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