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强化理论”适用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强化理论”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助推激励性评价用语强化、多谋体强化、案例教学灵活强化,进而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其正确适用应当注意及时把握强化时机、科学控制强化次数、保持合理间隔时间,更要熟练运用正强化与榜样教育相结合、负强化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规律。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 强化理论 强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53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ement Theor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CHEN Min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enhancement theor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reinforcement of motivational evaluation terms, multi-media reinforcement, and flexible case study, thus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imely grasp the timing of strengthening,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control enhancements, and maintain a reasonable interval, but also be more proficient in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model education, negative reinforcement and behavioral correc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enhancement theory; strengthen
  “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修正和塑造。强化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行为主体做出的某一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以影响该行为日后重复发生的概率。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将强化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某一刺激物在行为主体做出某种行为后呈现,从而增加了日后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一刺激物被称为正强化物。负强化是指某一刺激物在行为主体做出某种行为后予以去除,增加了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一刺激物被称为负强化物。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和修正,它对人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行为后果这一反馈信息使行为主体主动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刺激。这一理论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引进课堂教学中,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还是比较少的。将“强化理论”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1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强化方式的优化
  1.1 激励性评价用语强化
  新课改的浪潮方兴未艾,有关学生评价的改革也被不断创新和实践,其中,激励性评价用语强化作为一种强化方式备受推崇和广泛运用。高建宏认为“激励性评价的核心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摒除以往陈旧评价体系中的权威式评价和纯否定式的评价,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口头表扬和赞赏,对性格胆怯和羞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进行鼓励,这将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此外,当学生每次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之后,教师都使用激励性评价用语进行强化,这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融洽、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教师会更容易捕捉到学生内心所想,洞悉学生思想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思想导航和价值观引领。但是也要掌控好细节问题,在运用激励性评价用语时,要尽可能地做到评价挚诚、得当,语言多样化,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性评价仅是流于形式,自然不能达到应有的强化效果。
  1.2 多谋体强化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促使多谋体设施走进课堂。多媒体往往能以声、光、色、形的独特呈现方式予以听觉、视觉直接刺激从而产生强化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乏味,而如何使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多媒体强化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人教版必修二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为例,学生们都知道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和制约,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述知识点,学生的听课兴趣会不高。而如果将近年来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的某一片段引入课堂,使用这一片段进行教学将比纯粹的讲解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再接着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分析剧情得出启示并归纳知识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这就可以保证在高效完成知识点教学的同时也向学生们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强化效果。
  1.3 案例教学灵活强化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强化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被普遍运用。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强化,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同时,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辩过程,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思想政治课堂实践中,在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思想政治课教师编写的案例有些缺乏时效性,比较老旧,没有做到与时俱進,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即时感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也有些案例的选材缺乏典型性,突出不了重难点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状况,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案例进行分析后也很难产生借鉴作用。除此之外还存在案例的形式单一问题,教师大多愿意选择能达到积极宣传效果的正面案例,而对具有警示告诫作用的负面案例较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案例教学的强化效果。再者,案例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材料展示,这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使用案例教学强化时,不能过于死板,拘泥一格,应尽可能做到案例新颖、典型,做到呈现形式和方式的灵活多样。   2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强化程序的适用
  2.1 及时把握强化时机
  为了使强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正确选择强化时机,时机选取的不恰当,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强化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对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斯金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及时强化有利于避免无关因素干扰,愈快对个体的行为做出反馈,强化的效果愈好。[2]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在新课讲授时要及时进行课堂提问,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就提问给出答复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结果的反馈。反馈形式多样,包括言语表扬,目光赞赏,肢体示意等,这种反馈鼓励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更加自信。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进行具体地分析,让学生明确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只有将强化时机把握得及时恰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3]
  2.2 科学控制强化次数
  强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课上使用,但并不意味着强化的次数愈多愈好,如果过度强化,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以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强化为例,案例的呈现方式一味地用材料展示,这就易引发审美疲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要合理地控制材料展示的频率,适当地引入文字语言描述或者图像影音展示效果会更好。再者,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和表扬,但是对这种正强化物的使用不能过于频繁。余江敏认为“不论肯定性的或否定性的评价对学生都有利有弊。过多的肯定性评价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相应行为,但滋生傲慢、自满的心理”。[4]而且,使用正强化物过多也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正强化物的感受性,为了保持强化效果就要施加更强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期望,长期下来对教学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将强化手段的运用控制在合理频率中,做到强化次数科学控制。
  2.3 保持合理间隔时间
  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要强化,每个正确反应都要得到强化,而是要注意保持时间间隔。在学生已经养成某种行为习惯后,教师并不能从此对其行为置之不理,不施加任何强化,为了让该行为得以继续保持,需要偶尔进行强化。[5]强化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固定的时间间隔的强化最常见的就是考试,例如单元检测,周测练习或者月考,让学生们知道定期测验和考核的结果也是一种强化措施。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种定时间隔强化有固定的时间规律,所以在每次强化即将来临时,学生对强化的反应性会增强。与固定的时间间隔强化相反,可变的时间间隔强化则是不定时、无规律的,强化的时间的随机性会使学生在一直保持紧张感,不敢有松懈。例如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定期的抽查练习册等。所以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堂课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决定采用何种间隔时间的强化,切不可生搬硬套。
  3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强化关系的把握
  3.1 正强化与榜样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学科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鲜明特点,即更注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养成,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导航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榜样的行为激励和鼓舞,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进行榜样教育更有助于发挥榜样的影响力量,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课堂上榜样教育与正强化相结合,运用褒奖、赞赏的正强化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行为主体心理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继续保持这些行为举动,而且也为周围同学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意识,促使其他同学向模范主体学习。在引入榜样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在正强化手段的配合下,同学们自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热情将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3.2 负强化与行为矫正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用到正强化,也要配合使用负强化。负强化运用到学生的行为管理主要表现在,当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做法不符合规范时,要进行适当地批评和惩罚,当学生为了规避批评和惩罚而改善行为或习惯时,教师的批评和惩罚予以去除。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批评和惩罚要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批评要态度真诚、方式恰当,惩罚也不应该是对学生过去所犯之错的报复,而是对未来可能再次为之的预防。批评和惩罚的形式多样,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言语指责,也可以是体态语。例如针对在课上扰乱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目光注视,或者走在学生面前轻点桌面、轻拍肩膀示意。同时也要注意的是,使用批评、惩罚诸如此类的负强化物时要控制好频率和次数,因为经常受到批评和惩罚的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逆反,更有甚者他们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修正,反而会向更极端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使用“强化理论”时既要充分了解学情,也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高建宏.论新课标下激励性评价的审视与定位[J].科教文汇,2009(1).
  [2] 杨汉麟.外国教育实验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13.
  [3] 马安义.强化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1988(1).
  [4] 余江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1).
  [5]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926.htm